一開始我還以為只是我不習慣,但沒想到全人類都已經忍這東西忍了這么久!
是這么回事,托尼這兩天在找選題的時候,意外看到了一個讓人看完心情舒暢的公開案例分析。
“河北廣電”官方公眾號公布了一起 “ 雙治理 ” 投訴機制的典型案例,案例大致的是這么個情況:
2025年1月,河北邯鄲某互聯網電視用戶反映,在某電視機上參加了 “ 1元暢享7天會員,后續每月35元自動續訂 ” 優惠購買活動,購買了電視影視服務。
后面的故事大家估計都能猜到了,這位用戶跟我們很多人一樣,“ 由于疏忽,雖然收到了自動續約的短信通知,但未在會員到期前關閉自動續訂功能,被系統扣除35元續訂費。”
但是跟大部分人不一樣的是,這哥們一點沒慣著平臺,直接跟廣電投訴,要求關閉續訂服務并申請退費。
不得不說,這種絕不輕易給平臺送錢,被扣錢了也絕不內耗,直接重拳出擊的做法簡直吾輩楷模好吧(bushi。
好在,廣電總局投訴受理中心接到反映后,立刻聯系平臺核實處理,結果認定確實是這哥們收到會員到期續訂的短信提醒后沒有及時關閉續費,致使系統自動扣費35元。
后臺數據顯示,扣費期間這哥們未產生會員使用記錄,也就是說是真的就忘了關了,不是買了用了爽了又后悔鬧著要退錢,哥們確實 “ 只吃了一碗粉 ”!
提供會員服務的平臺也算好說話,后來也主動協助用戶取消續訂,并全額退還當次續訂費用。
這個案例里的消費者經歷的事兒,大家應該都很熟了。
我們日常用的軟件,從各大視頻平臺,到各類工具,甚至是一些企業咨詢查詢類APP,都會搞這種首月骨折價的策略來吸引用戶。
那么大一個紅包掛在那,配合個位數的的會員價格,只要輕輕一點你就能擁有那么多的特權,對于羊毛黨來說簡直像是興奮劑,不開晚上都得在被窩里復盤、后悔一兩個小時的程度。
很多軟件的會員甚至更狠,直接前 7 天或者首月不要錢。
但是你要真薅了這點羊毛就會發現,心理壓力巨大 —— 千萬別忘了在下個月扣錢之前把會員停了,因為玩這種套路的平臺的,無一例外都會在你第一個月嘗到甜頭之后,下一次扣錢就恢復到離譜的原價,而且還是自動扣錢,防不勝防。。。
會發短信告知用戶,讓用戶選擇是否續約,這都已經算好的了,很多平臺在免費試用和首月優惠結束后,不會再有任何的提示,直接扣錢,就賭你開了會員之后忘了關自動續費。
每回遇到這種事兒,托尼都感覺像吃了蒼蠅一樣—— 好不容易薅到的羊毛一下子又變成了額外負擔。
但是真讓廠商退錢又免不了要扯皮,因為平臺確實告知過了,這會員從第二個月起就沒那么便宜了,我們點了同意就意味著認可這樣的策略,硬要說平臺有什么不對的話,就是提示的字兒太小了,或者藏在沒人看的用戶協議里。
這時候就很容易陷入一種糾結,我到底占不占理,真申訴的話我能不能把錢要回來,萬一扯半天皮,時間浪費掉了錢又沒要回來,豈不是又虧一次。
而且我發現不止是我一個人會有這樣的感覺。
在新京報貝殼財經聯合北京市消費者協會調查中,高達 93.99% 的受訪者有被 APP 自動續費的經歷。
61.45% 的受訪者在扣費前未收到任何提示。
遇到自動續費問題后,33.5% 的受訪者選擇默默接受,65.15% 的受訪者認為維權不容易。
唉,明明是我們不小心中了套路,為啥想要回自己的錢反而要小心翼翼,糾結半天了。
這還不只是天朝網民的 “ 獨享的 moment ” ,大洋彼岸的阿美莉卡人民也同樣在經歷這樣情況,甚至更慘。
前兩天爆出了一個新聞,說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起訴Uber,指控這家打車公司未經客戶同意就收取一項叫 Uber One 的訂閱服務收費。
案件里的 Uber One 這項服務的策略實在是太眼熟了,以至于讓人懷疑是不是受到了東方神秘力量的指引 ——
這個服務本質上是提供免費送貨和乘車折扣的,在開通之前,你可以免費試用一段時間,與此同時 Uber 一直宣稱這項服務可以 “隨時取消”。
作為身經百戰的天朝子民,相信差友們看到這四個字就已經開始警覺了,但奈何老美人民見的還是太少。
果不其然,出事兒了 —— 當試用期結束之后,Uber 并不會告知用戶,而是直接扣錢,有的用戶甚至反映他們在試用期結束前就被自動扣款了 。
還有更離譜,一些消費者說他們甚至沒有 Uber 賬戶,也被收取了費用。說真的,這無差別攻擊咱還真沒見過。
而你如果已經厭倦了這公司的種種套路想要取消這項訂閱的話,就會發現真正刺激的才剛剛開始 ——
你需要瀏覽多達 23 個頁面并執行多達 32 項操作才能取消訂閱。
當你完成之后,Uber 會要求你說明取消原因,并且讓你考慮考慮,別急著取消。
還有一些用戶被告知必須聯系客服才能取消,但卻聯系不上客服。
另一些用戶則聲稱,聯系上客服后在等客服回復期間,Uber 又扣了他們下一個計費周期的錢。
怎么都得掉層皮是吧?這難纏程度,堪比卸載 XX 瀏覽器。好嘛,原來洋人的日子也不好過啊。
其實往前考古一下,就會發現還有更過分的。
去年六月,Adobe(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PS軟件的母公司)就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指控,說這公司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給用戶注冊默認的套餐,卻沒有清晰披露相關的重要條款。
了解了具體的騷操作之后,托尼感覺 Adobe 這波國內的各大平臺來了都得管它叫大哥。
根據投訴,當消費者通過公司網站購買訂閱時,Adobe會將消費者推送到其“ 年度付費月度 ” 訂閱方案,這個方案表面上是按月扣款,但要求用戶直接訂一年。
若消費者在沒滿一年就取消訂閱,Adobe 會索取額外的半個月訂閱費,作為 “ 提前終止費 ”,可以理解為一種違約罰款。
好嘛,開會員的時候跟我說是按月交錢,怎么到頭來是按月扣,但是沒扣夠一年就要我交罰款啊,這簽的是到底是會員協議還是賣身契啊(bushi
更離譜的是這么重要的事兒,Adobe 都是小字隱藏在公司網站上,甚至要消費者將鼠標點到在小圖標上才會彈出來,主打一個大家一起來找茬。
看來套路面前,眾生平等,即使是老外也不能幸免。相比之下國內這幫互聯網廠商甚至還眉清目秀的,提示的字兒雖然小了點,但起碼真的會提前告知。
不過話又說回來,托尼仍然認為,各個平臺現在這些會員開通策略,從合規角度上很難挑出問題,而且讓用戶用一個比較低的價格先體驗一把再決定要不要開,甚至是一件好事。
但是,把續費會員的價格藏著掖著就很沒必要了。
這些年國內用戶的付費訂閱習慣雖然沒有到達非常高的水平,但也在逐年穩步增長。
就拿大家用來聽歌的音樂軟件來說,艾媒咨詢《2025 年中國音樂行業市場消費行為調查數據》,49.65% 用戶選擇 “偶爾付費”,28.20% 的用戶 “有長期付費的習慣”,僅有 22.15% 的用戶 “ 從未在音樂平臺付費過 ”。
大家自己應該也能感知到,身邊的親朋好友和同事,多少都會在一兩個軟件里開了會員。
講這么多,托尼其實想說,只要平臺提供的服務質量過關,價格不至于太離譜,還是會有不少人愿意選擇付費訂閱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平臺還要玩首月骨折次月漲價等等套路,反而會招致用戶的反感,很沒必要 —— 我知道你們搭建平臺、提供服務也是要錢的,所以收我點會員費我也沒意見。
但是平臺的這種自動續費策略,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的確是我莫名其妙被扣錢。
估計大部分人不爽的,還是這一點。
所以也希望平臺能真誠一點,明明白白地告訴我你收多少錢提供什么樣的服務、怎退訂,都寫得更清楚一點,試用結束的時候多一些提示,哪怕只是把從第二個月起漲價多少這幾個小字放大一點。
我只要有這樣的需求大部分情況下還是會考慮掏錢訂閱的。
撰文:施昂
編輯:面線&米羅
美編: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 App自動續費難取消,“進坑”容易“出坑”難 > - 新浪財經< 上海市消保委發布《自動續費服務消費調查報告》> - 三易生活訂閱制消費在中國為什么這么難?< 一個用戶研究者的商業觀察>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 2025年中國音樂行業市場消費行為調查數據 > - 艾媒咨詢< FTC Takes Action Against Adobe and Executives for Hiding Fees, Preventing Consumers from Easily Cancelling Software Subscriptions > -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FTC Takes Action Against Uber for Deceptive Billing and Cancellation Practices > -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