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一名女性為追求網絡關注,花費近萬元進行實驗性整形手術試圖模仿貓的外貌,卻因嚴重并發癥陷入痛苦與悔恨。這場以獵奇為賣點的營銷實驗最終演變成健康危機,暴露出社交媒體時代畸形審美的潛在風險。
29歲的喬琳·道森來自黃金海岸,是短視頻平臺上小有名氣的網紅兼風險投資人。2025年初,她斥資8000美元(約合6萬元人民幣)接受多項非傳統美容項目,試圖通過改造面部輪廓模仿貓科動物特征。手術包括刻意加寬鼻孔以模擬貓鼻線條,注射填充物塑造突出的顴骨,并在面部植入帶倒刺的提拉線增強“貓系”棱角。這些操作在醫美領域均屬于未經充分驗證的激進手段。
術后兩周,意外狀況接踵而至。道森發現注射的填充物開始向非目標區域擴散,導致面部結構扭曲變形。更嚴重的是提拉線引發劇烈疼痛,迫使她自行用工具取出面部埋線,造成雙頰多處開放性創口。“我當時感覺皮膚下有無數鋼針在游走。”道森在訪談中描述,這些創傷最終留下了永久性疤痕。
健康損害不止于表皮。遷移的填充物侵入鼻腔引發嚴重胃酸反流,迫使她不得不全天佩戴口罩緩解灼燒感。醫療記錄顯示,道森在三個月內接受了三次緊急修復手術,最終將所有植入物盡數取出。目前她仍在接受皮膚修復治療,并持續服用抗感染藥物。
這場鬧劇的動機出乎意料地直白。“我必須承認,這從頭到尾都是精心策劃的流量炒作。”道森坦言,選擇可逆性手術方案正是為日后恢復常態留有余地。她原計劃以“人形貓女”形象制造話題熱度,待流量峰值后逐步撤除整容效果,卻低估了實驗性手術的潛在風險。
心理層面的后遺癥同樣不容忽視。道森已聘請專業心理咨詢師,試圖戒除對網絡關注的病態依賴。“當我看到鏡子里扭曲的面孔時,才意識到用健康換取點擊量多么荒謬。”她在社交媒體發布素顏照時寫道,照片顯示其面部仍殘留著不均勻的色素沉積與細密瘢痕。
目前道森正逐步恢復日常生活,但這場實驗留下的陰影遠未消散。醫療團隊警告,某些組織損傷可能造成永久性面部神經敏感。作為風險投資人,她不得不暫停部分需要公開露面的工作。更深遠的影響來自公眾輿論——盡管刪除了所有相關視頻,網絡空間仍流傳著她手術期間的詭異形象截圖。
這場風波引發醫學界對非必要整形的警示。澳大利亞整形外科協會公開批評涉事診所,指出其使用的“倒刺提拉術”早在2023年就被多國列入高風險項目清單。社交媒體研究專家則指出,此類極端案例反映出平臺算法對獵奇內容的隱性鼓勵機制。當道森在訪談尾聲說出“千萬別為錯誤理由改造身體”時,這句話既是懺悔,也成了一場荒誕鬧劇最沉重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