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來源: 聽老綏遠韓氏講過去的事情
1959年,大饑荒不期而至。呼和浩特的居民生活受饑荒影響估計不算太重,因為人們還照常上班上學。雖饑腸難忍但馬路上還沒出現倒臥者,這與烏蘭夫實事求是的政策不無關系。與我家一個院子的內蒙古醫學院中醫系,通告學生飯后不要上球場運動,只能臥床休息。令人難忘的是1959年秋季的一天,鄰近的東瓦窯的菜地抓到一個偷南瓜的人。此人跪地求饒,說他是醫學院中醫系某系主任,實因孩子饑餓難忍才出此下策。由此可見,當時人們已處于饑難覓食的困境了。
那時,人們因為饑餓已經想盡了辦法。野菜挖光了,人們開始捋樹葉吃。一天,父親也提回了一筐榆樹葉,準備拌面蒸著吃。榆樹葉吃前要用涼水長時間浸泡,否則苦澀的難以下咽。
只要是綠色植物,人們都要試試。有一種叫小球藻的代用品,黏糊糊的很難吃。估計只有點維生素,蛋白質及脂肪絕不會多。好多人因患浮腫病、青紫病而死去。我搞不清這算餓死呢還是病死?屬正常死亡呢還是非正常死亡?
人的身體需要足夠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除了糧食,人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榆樹的樹皮。因為里面含有少量的淀粉,所以才會蜂擁而上對其下手。當年人們說的吃樹皮指的就是榆樹皮,其他樹皮通常都有毒,吃多了會死人的。
記得1960年秋季,父親剝回了榆樹皮。榆樹皮有油性、黏性。用鐮刀割斷、剪碎后放在鍋內炒。把水分炒干,然后用錘子搗。搗的過程中,含在木質部的淀粉就脫落下來了。吃時,有糧食的摻一點玉米面,沒有糧食就不摻了。按照當時的感覺,味道還不是最差的,可以果腹于一時。那天,我也參與了鍋炒、搗粉、過羅的全過程。
用純榆皮面可以做面條,和潤滑口。但韌性太強猶如皮條,不易消化,因此只能摻在面粉里吃。現在有的蕎面饸饹館為了筋道也要摻榆皮面;有些休閑食品也是用榆皮做成,比如「榆皮花生」。那時為剝榆樹皮大打出手的事經常發生。
吃榆皮面挺耐饑,但吃多了,災難就來了。拉不出屎,都撐在肚子里了。危急之時,只有相互用手掏。據說喝點麻油很見效,但那時,去哪找麻油?這種記憶是永遠不會忘記的,除非我死了。
呼市人都知道,剝榆樹皮只能適可而止,剝一行留一行。不能全剝了,全剝了樹就會死亡。還有呼市人不剝樹皮的形成層。當你把樹皮扒開,你會發現里邊的木質部與外面的韌皮部之間有一層,這層在學術上稱為「形成層」,就是植物的干細胞所在地。這層細胞往里邊分化出木質部,往外分化出韌皮部。也就是說,這層才是活著的長樹木的地方。看到這里,你就明白了:樹干的形成層一旦被扒掉,第二年春天樹就死掉了,斷了指望。誰知道老天爺懲罰我們要到那一年?
當秋天來臨的時候,樹葉里的蛋白質逐步被分解成氨基酸。而長鏈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蔗糖,目的是這些氨基酸和蔗糖可以運輸到根系。也有一部分運輸到地表上面樹干中的形成層。剩下的不能被分解的就是干樹葉了,看上去薄薄的,因為大部分營養已經被轉移了。
許多人只看到樹干和樹葉,看不到樹根。其實樹根的長度要比樹干的高度長得多,三倍五倍都有,而且樹葉里的營養在秋天大部分要轉移到樹根里。相對于樹根來說,樹干的形成層總量很小;而樹根密密麻麻,你也看不到到底有多少根。把樹根刨走一部分,第二年樹干雖然不長了,但樹葉茂盛,把光合作用的產物大部分用于彌補刨掉的樹根。這樣,第二年冬天,你照樣可以去刨樹根。春天一來,這些營養又被轉移到上面去發芽長新枝條了。
在秋季,聰明的呼市人,會去刨榆樹根的枝蔓,因為此時樹的營養都在樹根里。樹根的皮很厚實,整個韌皮部都在土壤里,非常鮮嫩。尤其是離樹干很遠的年幼分支。
下面介紹刨樹根的方法:用刨斧,在距離樹干幾米開外的地方挖樹根,粗度不大于人的胳膊為宜。一旦把樹根刨斷,一定要「順藤摸瓜」,直到把最遠處的樹根刨出來。斷了的那截樹根,長的可達十幾米,你不刨出來就浪費在土里了。
榆樹根的皮,如果急著吃,可用刀剁成短截,然后用鐵鍋焙干,上碾子軋。這樣就可以把淀粉與韌皮部的木質分離。韌皮部的長纖維不能吃,只能用于燒火。
若不著急吃,可以靜等曬干或風干(冬天主要是風干,冬天的空氣相對濕度和絕對濕度都很低,樹皮筒子經風一吹就干了)。然后,用石碾子反復軋,就把樹皮里的面粉軋出來了,接著再過羅。此時的榆皮面里含有大量的蔗糖,比較甜。
再說一遍,大樹的根系發達,很深很深的地方還有根系。所以,你挖的都是比較靠表土的地方的根,不會影響樹干的存活。當然你如果故意想搞死樹干,把大樹底下的根也挖掉,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樹根是可以再生的,一些動物也一樣。比如螃蟹,你把它的大腿掰下來,然后把螃蟹扔回大海,一年后新的大腿就長好了。但人就不行。要是行,很多男人會自己閹割,然后當太監。想想看,一年后新的長出來了,在宮廷里吃香喝辣,身邊有佳麗三千,專門給皇帝戴綠帽子,那還了得!得挪被窩獎的楊振寧也肯定會在八十一歲的時候把老雞剁掉,等八十二歲時新的長好了,那翁帆小妹妹還不得高興死嗎?
一九六零年,一個作家從北京坐火車,往南幾百公里的樹木棵棵裸露著白花花的樹身,成為辛酸一景。
聽說河南餓死三百萬人,而內蒙古就沒有餓死那么多。根本原因在于,他們吃樹皮的方法不對。河南人把大樹小樹的皮剝的溜光,然后樹就都死了,無異于殺雞取卵、竭澤而漁,不餓死等啥呢?
據說河南的榆樹非常多,一人可以平均10棵。如果正確食用,僅憑根系的營養,完全可以渡過難關。
可惜沒人教給河南人民正確的吃樹皮方法。那時,中科院的科學家們也不知道都鉆到哪里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