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張茜琦)以"老老人"和失能失智老年人為重點,明確各部門在養老服務工作中的職責分工,以法規形式破解養老服務領域痛點難點堵點……4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北京市人民政府2025年立法工作計劃。會上,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楊志偉就《北京市養老服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立法工作情況進行介紹。今年,《條例》草案起草工作正式啟動,計劃2026年提請市人大會議審議。
據悉,截至2024年底,我市常住老年人514萬人,占比23.5%,已經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隨著老年人口總量快速增長,高齡、失能老年人規模持續擴大,老年照護、就醫、助餐等剛性需求成為越來越突出的問題。與此同時,老年群體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發展多層次、精準化的養老保障體系和服務供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為此,《條例》立法思路主要圍繞四個方向展開。
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老年人需求。以"老老人"和失能失智老年人為重點,聚焦生活照料、醫療護理、助餐助急等最突出需求,通過立法強化兜底保障,為老年人提供貼心、便捷、專業的養老服務。同時,著眼于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養老服務體系,切實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和滿意度。
二是堅持系統觀念,強化協同聯動。堅持政府、社會、市場、家庭各盡其責,明確各部門在養老服務工作中的職責分工,打破部門之間壁壘,促進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推動形成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的良好工作格局,實現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整體優化與高效運行,確保各項養老服務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取得實效。
三是堅持問題導向,解決實際困難。緊緊圍繞本市養老服務工作面臨問題,如城區與郊區養老服務設施錯配、普惠性居家養老服務供給不足、醫養結合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深入分析問題產生根源,有針對性地制定切實可行的法規條款,以法規形式破解養老服務領域痛點難點堵點,為養老服務工作提供支撐保障。
四是堅持首善標準,彰顯首都特色。立足首都戰略定位,充分借鑒外省市養老服務經驗,結合本市豐富資源優勢,高標準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力求在養老服務的規范化、專業化、智能化等方面,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養老服務品牌,展現首都養老服務的良好形象。
同時,楊志偉表示,客觀來看,我市養老服務發展還面臨諸多難點問題,如養老服務供需錯配、養老服務人才短缺、醫養結合有待深化、綜合監管需要加強等,亟需通過地方立法予以破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