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換一個賬號就能東山再起?平臺可不是吃素的!
近日,張蘭在某平臺上注冊了新號,十多個小時就接近一萬的粉絲。
可還不到一天的時間,賬號就被封了。
評論區的節奏更是出奇的一致,都在說封的好。
想想當初她做的那些事,封號都算最輕的懲罰了……
從商場“鐵娘子”到流量制造機
先從張蘭的“老底”說起,作為一個商界女強人,她能把一個小餐館做成麻六記;
靠的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生意經”,還有她敢拼敢闖的性格。
不怕得罪人的方式,早就讓她成了商界的“硬核女王”。
從最初的小餐館到如今的全國連鎖,她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了今天。
但這些年,張蘭的形象并非完全“干凈”。
她可不只是一個精明的商人,還是一個懂得如何“制造話題”的人。
無論是借著孩子的熱度,還是模仿大S和汪小菲的矛盾,她總能在最合適的時機站到聚光燈下,引起大家的關注。
這讓她的商業帝國得以不斷壯大,也讓她的名字頻頻出現在熱搜榜單上。
問題來了,作為公眾人物,張蘭的這些行為,真的能被大眾接受嗎?
她的粉絲或許喜歡她這樣率性直言,但總有一部分人開始覺得,這種“蹭流量”的方式,實在有些過火。
從模仿大S到“蹭流量”
你可能記得,張蘭曾在某次直播中,模仿大S的一些經典動作,甚至模仿她的穿搭和言行。
很多網友調侃她:“這不是‘張蘭式大S’嗎?”而她似乎絲毫不以為然。
反正無論怎么做,觀眾都愛看,而且收獲流量和粉絲也是真的。
她的“模仿”不僅僅是表面上的拿來主義,她深知大S本身的粉絲群體有多龐大,而她正是看中了這一點。
通過借用大S的形象,她吸引了不少關注,尤其是她那不按常理出牌的個性,總是能引發一些爭議,進而讓更多人把目光聚焦到她身上。
這就像在一個巨大的舞臺上,找到了一個自己能站上去的機會,雖然她站的位置有點“偏”,但效果驚人。
問題是,這種方法雖然有效,但終究是短期的。
網友看得多了,總會感到疲憊,覺得她只是靠模仿和話題營銷活得有點過于“低調奢華”,沒有真正的內容可看。
平臺封號:為何張蘭不悔改?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張蘭這種不斷“制造話題”的方式遲早會出問題。
果不其然,她的新賬號剛建立沒多久,就因為違反平臺規則,再度被封號。
剛火起來就被封,簡直讓人想笑。
張蘭的態度令人吃驚:“封的挺好的”。
似乎并不懼怕這些封禁,相反,她反而覺得這是給她一個“保護傘”。
每次封號,她就成了“受害者”,而大家的同情心和關注度反而會被拉到她身上。
于是她可以迅速站在更高的舞臺上,再次引起輿論的風暴,這一招她用得爐火純青。
流量與品牌
但張蘭的做法卻讓一些人開始質疑她的商業智慧。
你能不能只是安靜地做生意,做好產品,不靠這些炒作去維持熱度?
當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她的個人生活和家庭矛盾上時,麻六記的品牌又能獲得多少關注?
對她來說,流量是必要的手段,而品牌是最終的目標。
流量策略和品牌構建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輔相成的。
每一場“風波”背后,都有她精心策劃的目的,讓更多人了解麻六記,進而讓更多的人愿意掏錢去買她的產品。
但公眾的容忍度有限,過度的“蹭流量”可能會讓她的形象“崩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