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全國26所高校的青年學子和設計專家學者們,會同金山各界青年共200余人相聚金山,共繪鄉村振興藍圖。4月27日,第五屆“我為鄉村種風景”長三角青年鄉村振興設計大賽頒獎典禮暨金山區紀念五四運動106周年主題團日活動舉辦。
據悉,大賽已覆蓋滬蘇浙皖120個設計點位,吸引全國108家單位、近7000名青年設計師,提交1600余幅方案,得到41所高校和9家機構支持,超2000人參與,收到近460套作品。最終100件作品入圍,23組團隊參與總決賽路演,最終,華東師范大學、東華大學等院校作品分獲鄉村空間設計類和本土物產類一等獎。
設計作品的轉化和落地始終是“我為鄉村種風景”大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賽采取“地方點題+青年答題+村民閱卷”的形式,由政府主導的“單兵作戰”向多方協同轉變,讓設計成果轉化更具“生命力”。比如,在征集本土物產類設計點位時,重點聚焦農業合作社、涉農小微企業、鄉村旅游公司品牌力不足、包裝簡單粗糙等“愁難”問題,針對性征集IP打造、LOGO美化、包裝設計、國風文創等設計,助力涉農主體節本增效。
返鄉青年盛春林受樂高樂園落戶啟發,借"種風景"大賽將老宅改造為"金山小院"生活美學空間,融合傳統與藝術元素打造文旅配套樣板。他提出"種風景即種未來",呼吁更多青年投身鄉村建設,讓鄉土資源煥發新生機,重塑鄉村與現代生活的連接紐帶。除了“金山小院”,近年來金山區已有一批鄉村空間及包裝物產煥然一新。
音樂團課以青年扎根金山的奮斗故事為引,展現城市與青年雙向奔赴的活力。活動現場啟動"鑫引力"青年人才集聚計劃,通過拓寬實習就業、文旅研學等通道,強化"低成本創業、高品質生活"磁力,
來自東華大學的學生表示,“最初以為金山只是上海的‘后花園’,但當我們以金山農民畫為靈感設計甜瓜包裝時,才發現這片土地的文化厚度遠超想象。”在創作過程中,團隊深入走訪了農民畫村、楓涇古鎮等地,從非遺藝術的質樸筆觸中提煉出田園風光的視覺符號,將傳統農耕美學融入現代包裝設計。“畢業后我希望加入金山的新農人隊伍,用設計賦能農產品品牌升級。”
青年與鄉村始終是雙向奔赴的,上海藝術專業學位教指委掛牌成立"滬派江南"采風基地及農民畫實踐基地,聯合高校培育非遺傳承人才,激活古村落保護;東華大學創新設計“金山民宿導覽圖”,以非遺農民畫串聯樂高樂園配套民宿,既拓展設計題庫,又鑄就文旅產業新名片。活動同步揭牌"金禾"青年鄉村設計人才聯盟基地,向歷屆獲獎者頒發設計師證書,構建智力資源池推動大賽成果轉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