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肥胖是疾病的上游,跟心血管事件、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的發生息息相關,而肥胖是我們每個人在生命的任何階段都可能要面對的問題。”4月26日,在“健康體重 醫者先行”主題推進活動包頭專項行動啟動大會上,橙紅絲帶行動發起人、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減重糖尿病健康管理專家委員會副主委孟化在宣讀行動倡議書時說。橙紅絲帶行動同期啟動。
橙紅絲帶行動的宗旨是:尊重生命,消除歧視;防治肥胖,重塑健康;全民參與,共創未來。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 年)》,2018年,我國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4.3%和16.4%,與2002年的 22.8%和7.1%相比大幅增長。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提出,有預測顯示,若該趨勢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國成人超重肥胖率將達到70.5%。
隨著肥胖人群的增加,相關患病人數也會變多,這也增加了醫保基金的壓力。2022年發表于《JAMA》的一項研究顯示,與對照組相比,通過減肥手術實現減肥的人,患癌癥的風險降低32%,癌癥相關死亡的風險降低48%。減重不僅能延長患者健康壽命,還能減少醫療支出,實現“個人與社會雙重獲益”。
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肥胖常被簡單地歸因于個人的“管不住嘴、邁不開腿”。
患者代表、橙紅絲帶行動代言人宇宙的體重一度達到了740斤,幾乎相當于5個成年人的體重。他曾懷疑自己是別人口中的“懶、饞、不自律”。
直到2024年年底,因過度肥胖陷入昏迷狀態的宇宙遇到了中日友好醫院代謝減重中心孟化多學科團隊,他33年坍塌的人生才迎來了重建的希望。“他們用專業與溫情讓我明白:肥胖不是道德缺陷,而是需要系統治療的慢性疾病。”宇宙說。
在孟化多學科團隊的努力下,宇宙在減重240斤后,于2025年1月6日做了對稱三孔袖狀胃手術。“這次手術不僅切除了我2/3的胃,更切斷了纏繞我二十多年的羞恥感鏈鎖。”宇宙自豪地說:“我現在的體重是360斤,終于可以獨自洗澡,出門游泳,去菜市場買菜,甚至,都能自己剪腳指甲了。之前這些事對我而言都是奢望!”
“這只是個開始,宇宙還需要繼續減重。”孟化強調:“其實,生物本能使很多人都需要面對肥胖的挑戰,我們不應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心態歧視肥胖者。”
在孟化看來,進化生物學為現代肥胖提供了深層注解:儲存脂肪的基因是人類祖先熬過饑荒的“生存密碼”,而光吃不胖的基因早已被自然選擇淘汰。當物質匱乏時代進化出的生存機制,遇到了食物過剩的現代環境后,肥胖便成為生物本能與環境劇變的必然產物。
現代社會的“致胖環境”也無處不在:高油高糖的飲食陷阱、過度喂養的家庭文化、便捷的交通消解了運動的機會,共同編織了一張無形的“肥胖之網”。
與此同時,另一個重大的致胖因素也經常被忽略——心理問題。肥胖者常伴隨敏感脆弱的心理狀態,有一種強烈的羞恥感。
孟化認為,對于超重、肥胖問題,根本的破局之道在于社會共治:建立支持性環境,普及“控油比控糖控碳水更重要”等科學認知,在健康政策中融入心理關懷等。
“肥胖問題就是現代人生存困境的縮影。”孟化說:“唯有超越個體歸責的狹隘視角,以系統性思維重構健康生態,才能在生物進化與現代文明的碰撞中,找到可持續的肥胖防治之道。”
橙紅絲帶行動將以“醫者先行”活動為突破口,直指醫生群體自身健康問題——當醫者以超重之軀教導患者減肥,其說服力自然消解。為此,行動倡導醫生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健康生活方式。
“每一份善意都能成為重塑他人生命的支點,當我們傳遞健康希望時,也在治愈自己的人生困境。”孟化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