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前后共持續了43天,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最慘烈的戰役之一,其火炮密集度遠超二戰。那時的美軍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占據絕對優勢。但中國人民志愿軍靠著不屈的信念與勇敢無畏的精神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讓上甘嶺成為了美軍的噩夢。
戰后,志愿軍戰士打掃戰場時在美軍陣地發現了許多罐頭。朝鮮戰爭爆發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即便是舉全國之力支援,但給前線戰士提供的最好食物也僅是炒面。再加上美軍對志愿軍后勤補給線的破壞,導致前線補給非常困難。因此最初看到罐頭的志愿軍戰士非常高興。但很快他們的笑容就消失了,原來罐頭盒中裝的并不是罐頭,而是糞便。
美軍這種行為很容易滋生細菌,造成大規模疾病傳播。美軍的軍事素質在當時的世界處于領先水平,按說不應該犯這樣低級的錯誤。志愿軍也對美軍的行為非常不解,后來審訊俘虜時,專門詢問了這個問題,美軍的回答卻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竟然說要怪就怪張桃芳。那么,張桃芳究竟是何人?美軍如此離譜的行為又與張桃芳有著怎樣的關系呢?
1931年7月4日,張桃芳出生于江蘇興化的一戶普通農家。那時的中國外有列強虎視眈眈,內有軍閥混戰,社會動蕩不安,普通民眾在這種壓迫下苦苦求生,張家也不例外。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不到半年,就將戰火燃遍了半個中國。面對外來侵略,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奮勇抵抗,6歲的張桃芳也參加了兒童團。
家人雖然擔心張桃芳的安全,但在國家大義面前,他們堅定地選擇了支持,爺爺為此還將自己珍藏的一把清朝老火銃送給了他。由于時間久遠,又缺乏保養,這把火銃一開就冒煙,鐵沙漫天飛。盡管如此,張桃芳還是愛不釋手,每次出門站崗都會帶著這把火銃。一有時間就到山上練習槍法。在一日復一日的練習下,他的槍法越發精進,無論是空中翱翔的飛鳥,還是地上奔逃的兔子,張桃芳都能精準地擊中目標。
1941年2月20日上午,興化淪陷,人們被迫生活在殺戮的恐怖陰影中。此時的張桃芳已經是少先隊長,看著同胞被欺辱,殺害,他心中恨意滔天,迫切的想要參軍報仇。然而由于年齡限制,張桃芳先后三次報名參軍都被拒絕。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未能穿上軍裝抗擊日寇成為了張桃芳心中永遠的遺憾。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再次點燃了張桃芳心中參軍的夢想。張桃芳又一次報名參軍,這一次他入選了。1951年3月,張桃芳正式加入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成為了24軍72師214團3營8連的一名通訊員。在國內經過一年的訓練后,于1952年9月入朝。根據上級命令,張桃芳所屬部隊負責駐守元山。
剛入朝鮮,張桃芳就受到了巨大打擊。之前在家鄉時,他被稱為神槍手,但在部隊的一次打靶測試中,他竟然連續三次脫靶,惹得戰友們嘲笑連連。其實之所以會如此,與張桃芳所用的槍支有很大的關系。當時志愿軍的條件非常艱苦,許多槍支都是繳獲而來,歷史悠久。
張桃芳所用的M1944式莫辛納甘步騎槍就是如此,自面世以來已過50年,一些零部件都已損壞,既沒有瞄準鏡,槍管還很短,后坐力還大,與他之前所用的火銃完全不同。然而面對失敗,張桃芳卻越挫越勇,他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為一名狙擊手,用事實打臉那些嘲笑他的人。為此,他開始了刻苦地練習,幾乎將所有的空余時間都用在了練習槍法上。
但最初,張桃芳的努力并未獲得驚人的回報,他的射擊成績依然平平。志愿軍在戰場上面對的是由美英等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他們的單兵素質極高,實力不容小覷。沒有一個精湛的槍法,連自保都做不到,更別談擊斃敵人。領導考慮再三,將張桃芳調到了炊事班。即便如此,也未能打倒張桃芳,反而更加堅定了他成為狙擊手的信念。此后的張桃芳訓練更加刻苦,在胳膊上綁沙袋練習臂力,盯著煤油燈練習注意力。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張桃芳在1953初的一次測試中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驚呆了眾人。不久,張桃芳就因為槍法準被選入了狙擊小隊。第五次戰役后,志愿軍與美軍在三八線附近形成對峙局面,美軍依仗充足的彈藥儲備,經常對我陣地進行飽和式炮火打擊。我軍由于武器、后勤補給等方面的劣勢,無法展開有效回擊。在此情況下,毛主席提出了打小殲滅戰的思想,冷槍冷炮運動就此興起。
1953年1月11日,24軍接替了15軍的防區,駐守上甘嶺。張桃芳連隊接到的命令是堅守597.9高地7號陣地,這也是黃繼光犧牲的地方。踏上英雄生前戰斗的土地,讓張桃芳上陣殺敵的意愿達到了頂峰。然而第一次執行任務時,張桃芳就因緊張失敗了,不但沒有擊中敵人,還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張桃芳因此有點沮喪,但他很快就調整了心態,總結經驗教訓,積極和前輩學習。第二次張桃芳就順利完成了任務,此后的張桃芳便越戰越勇,曾在一天之內連續狙殺了3名美軍炮兵觀察員,張桃芳的傳奇開始在上甘嶺上演。
張桃芳是單人行動,隱蔽性強,機動性高,每次都能在敵人發現之前轉換地方。如此,敵人就成為了移動的活靶子,發現不了張桃芳的蹤跡的敵人只能四處逃竄。久而久之,張桃芳給美軍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他們不敢將頭露出戰壕,甚至躲在戰壕里方便,于是出現了許多裝滿糞便的罐頭盒。
從1953年1月29日參加狙擊小組開始,到5月25日結束,張桃芳共消耗彈藥442發,擊斃敵人214名,是擊斃敵人最多的志愿軍狙擊手。1954年回國后,張桃芳又參加了飛行員培訓,是我國第一代殲擊戰斗機飛行員,在新的賽道上再創輝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