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正式簽令,中國明確表態,外媒:事情鬧大了——太平洋底的金礦爭奪戰,正撕開全球治理的傷疤
當特朗普的簽字筆劃過《海底礦產資源開發促進令》的瞬間,人類對深海資源的爭奪戰被推到了新高度。北京時間4月25日,這道行政令如同投入太平洋的一顆深水炸彈,不僅攪動了海底沉積億萬年的多金屬結核,更讓國際社會看清了單邊主義與多邊規則的生死博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記者會上拍案而起,直言“任何國家都不該繞開國際海底管理局和國際法”,外媒集體用“事情鬧大了”的標題,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定下基調。
太平洋底的金礦,照見美國的霸權執念
白宮這份32頁的行政令,字里行間都透著“美國優先”的貪婪。特朗普政府單方面宣稱對克拉里昂-克利珀頓斷裂帶(CCZ)擁有“優先開發權”,這塊位于夏威夷與墨西哥之間的深海平原,藏著全球百年用量的鎳、鈷、錳。更荒唐的是,美國竟將勘探開采許可證審批流程直接砍半,仿佛把國際公海當成了西部淘金時代的無主之地。
這種操作讓人想起考場作弊被抓現行的學生——當中國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37條老老實實提交第六份勘探計劃,還專門預留20%礦區給發展中國家時,美國卻高喊“不能讓官僚主義耽誤發財”。《華爾街日報》扒出的機密文件更扎心:太平洋礦產估值三年暴漲2.6倍,從3000億飆到8000億美元,難怪特朗普急得連國際法都顧不上。
中國亮劍:規則守護者還是秩序挑戰者?
面對美國的蠻橫,中國外交部的回應堪稱教科書級外交藝術。郭嘉昆援引“全人類共同繼承財產”原則,句句直指美國要害:國際海底區域不是哪個國家的自留地,更輪不到用國內法當“尚方寶劍”。這種堅持多邊主義的姿態,與美國“我的規矩就是規矩”形成鮮明對比。
但真正的較量遠不止于口水戰。當美國企業摩拳擦掌準備把“巨型真空吸塵器”伸向海底時,中國卻在剛果(金)用“基建+醫療”模式探索資源開發新范式。這種潤物無聲的實踐,恰似給單邊主義霸權的一記重拳——21世紀的全球治理,早該從“叢林法則”轉向“命運共同體”。
深海博弈:人類文明的生存實驗
這場風波暴露的不僅是資源爭奪,更是新舊世界秩序的碰撞。美國打著“創新”旗號搶跑,實則是想趁國際海底管理局《深海采礦規章》落地前占盡先機。但47國聯署要求召開緊急會議的聲浪,足以讓白宮政客們清醒:當全球3/4國家站到多邊陣營時,任何單邊行動都注定是螳臂當車。
更值得警惕的是生態代價。海底結核礦的形成需要1500萬年,而人類可能只需15分鐘就能將其毀滅。當特朗普政府盯著8000億美元的賬面數字時,是否想過這些稀有金屬本是地球留給全人類的“遺產”?這種短視,與當年焚燒雨林種大豆的資本狂歡何異?
破局之道:在深海寫下人類命運共同體
站在人類文明存續的高度,這場爭議或許恰是轉機。它把深海治理這個冷門議題炒成全球熱搜,逼著所有人思考:當科技能觸及萬米深淵,我們是否有智慧找到開發與保護的平衡點?答案或許就藏在多邊合作的密鑰里——就像中國在亞丁灣護航、在非洲建方艙醫院那樣,用實際行動力證多邊主義不是空話。
當特朗普的行政令掀起驚濤駭浪,中國選擇做那個錨定規則的定海神針。外媒說“事情鬧大了”,但換個視角,這何嘗不是全球治理體系涅槃重生的契機?畢竟,太平洋足夠寬廣,容得下全人類的智慧,卻容不下某個國家的獨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