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巴局勢又一次緊張起來。起因是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了一起恐怖襲擊事件,武裝分子向游客開槍,造成至少26人死亡,還有數十人受傷,這是自2019年普爾瓦馬事件以來,最嚴重的一次襲擊。
事件發生后,印度指責巴基斯坦支持跨境恐怖主義,隨后采取了一系列強硬措施,巴基斯坦也進行了反制,局勢迅速惡化,交火不斷升級。特別是4月27日,巴控克什米爾方面傳來消息,印度在杰赫勒姆河上游突然開閘放水,而且沒有提前通知,導致下游巴方地區水位急劇上漲,很多低洼地帶出現中度洪水,對農業和畜牧業造成了直接損害。
杰赫勒姆河是印度旁遮普邦五條印度河支流中最西的一條,同時也是巴控克什米爾地區最重要的河流之一,現在突如其來的洪水,讓下游地區措手不及。雖然具體損失數字還沒有最終統計,但已有媒體拍到大量農田被淹沒,牲畜也在水中掙扎的畫面。
巴控克什米爾方面直接指責印度,稱這是“針對供水系統的恐怖主義”,他們強調,按照1960年世界銀行促成的《印度河水條約》,印巴雙方必須共享水流信息,尤其是大規模泄洪這種行為必須提前通報,現在印度不打招呼直接放水,已經嚴重違反了條約精神,給下游民眾帶來了巨大的生命財產風險。
面對外界關注,印度方面始終沒有正式回應,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我們知道,歷史上,印巴在克什米爾地區已經爆發過多次戰爭和沖突,尤其是2019年普爾瓦馬襲擊之后,曾一度演變成大規模空戰,甚至有印度飛行員被俘事件,雖然最后通過外交手段避免了全面戰爭,但雙方互信已經極度脆弱。
就在這種緊張氣氛下,27日當天,巴基斯坦防長公開表示,希望中國和俄羅斯能夠參加對此次恐襲事件的國際調查。同一天,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打電話給中國外長王毅,主動請求溝通。在通話中,達爾詳細介紹了當前局勢,強調巴方“堅決打擊恐怖主義”的立場,并稱印度單方面行動導致事態升級。他請求中方協助推動局勢降溫,同時表達對國際社會調解的期待。
王毅外長則回應道,中方高度關注事件發展,并強調三點立場:第一,反恐是國際共同責任,中方支持巴方維護主權與安全的努力;第二,沖突不符合印巴根本利益,雙方應通過對話查明真相;第三,中方作為巴方“鐵桿朋友”,愿為緩和局勢發揮建設性作用,但反對任何單邊行動使問題復雜化。
有分析認為,這通電話釋放出幾個明確信號。一方面,巴基斯坦希望通過外交渠道尋求支持,避免局勢徹底失控;另一方面,中國在整個印巴問題上立場清晰,堅持親和平、穩局勢、支持巴基斯坦核心利益,同時,中國在南亞地區繼續承擔負責任大國角色,愿意斡旋和協調,而不是火上澆油。
眼下,雖然印巴雙方暫時都在克制,沒有大規模沖突爆發,但小規模交火、外交戰、經濟制裁接連不斷,局勢仍然很脆弱,尤其是水資源問題,很有可能成為新的引爆點。印度突然開閘放水的舉動已經讓巴基斯坦警覺,未來如果印度繼續施壓,巴方很可能采取更激烈的措施。
而且,從目前巴方表態來看,一旦水資源遭到嚴重侵害,軍事反制并非沒有可能。畢竟,農業和水電對于巴基斯坦的意義太大,絕不是可以妥協的領域,而印度方面,暫停條約合作、關閉水源通道的態度也十分強硬。
可以預見,一旦印巴真正爆發大規模沖突,不僅僅是兩國的問題,整個南亞地區的安全局勢都會被打亂。聯合國雖然呼吁和平,但實際調停能力有限,真正有影響力的,仍然是像中國這樣能同時與印巴保持溝通的大國。
未來局勢會怎么走,現在還很難判斷,一方面,歷史教訓擺在眼前,印巴兩國都清楚,全面戰爭代價極其慘重,尤其是雙方都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另一方面,民族情緒高漲,安全利益至上,也讓局勢極易失控。
說到底,印巴此次危機的根本癥結,仍是克什米爾問題與歷史互信的缺失,中國“勸和促談”的立場雖面臨考驗,卻是當前最現實的解決方案,就看接下來,印巴雙方作何考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