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人程璧與香港音樂填詞人劉卓輝作為不同代際、不同領域的音樂人,分別以民謠創作與歌詞寫作在華語音樂領域留下了獨特印記。他們的藝術風格與創作理念既有鮮明的個人特色,也折射出不同時代的文化語境與審美取向。
程璧的音樂以詩歌入歌、以故事入歌。她將西川、谷川俊太郎等中外詩人的作品譜曲演唱,賦予詩歌以旋律的流動感。她的專輯《詩遇上歌》、《步履不停》等,構建出頗具詩意的淡雅意境;劉卓輝以與Beyond樂隊的合作為標志,他的歌詞兼具社會批判與人文溫度。他常在詞作中將個人情感與時代背景交織,成為香港流行音樂中少見的現實主義文本。
近日,“歲月如歌——程璧&劉卓輝‘音·閱’潮動分享會”在南寧舉辦,兩位音樂人就各自詞作創作的經歷等話題進行了分享。
“歲月如歌——程璧&劉卓輝‘音·閱’潮動分享會”現場
工業時代碰撞野生時代
十多年間,程璧沒有簽任何一家公司。程璧說,自己是非科班出身,“我的專業和音樂沒有關系,我是外語系畢業。誤打誤撞走入音樂圈。但是我小的時候就喜歡這些跟藝術有關的東西,音樂、繪畫、舞蹈,這些都會讓我感覺很開心,很有生命的能量。”出于想做、想分享自己喜歡的事情這一初衷,程璧北大碩士畢業之后試著開始寫歌,試著把歌制作出來放到網上,并因此逐漸被大眾關注。
劉卓輝分享了自己的填詞歷程,他于1980年代初因參加填詞比賽偶然進入音樂圈,1988年起成為職業填詞人,為Beyond樂隊、陳奕迅等眾多歌手創作歌詞,如《大地》《情人》等一系列經典作品。劉卓輝表示,自己性格隨遇而安,人生無過多規劃,從出版人到填詞人,再到后來出書,一切都是順其自然。
程璧與劉卓輝活躍于不同的時代。程璧稱,自己與劉卓輝完全是兩套體系。劉卓輝經歷了唱片的工業時代中填詞人的這個環節,而自己則是唱片工業時代瓦解之后,互聯網獨立音樂開始傳播的時候冒出來的一種更野生的樣態。
劉卓輝也分享道:“我那個年代,歌手不通過一個唱片公司簽約根本沒有機會,以前所有的歌唱的資源都壟斷在幾個唱片公司手里。”
在那樣的機會極為有限的唱片工業時代能夠闖出一片天地,劉卓輝認為有運氣的原因:“我1988年幫Beyond寫《大地》之后突然紅了,黎明、張學友就開始找我寫詞。那個時候我工作很忙,寫歌曲就像是應付一些工作而已,沒有特別在意這個事情,但是往往越隨意寫的,出來的效果越好。我的運氣,再加上這位歌手的運氣,然后他又簽了有實力的唱片公司,所以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因素促成。”
Beyond專輯《秘密警察》封面
萬物皆可入歌
分享會伊始,程璧為現場讀者演唱了《晴日共剪窗》《時間之書》《山水回響》三首歌曲。《晴日共剪窗》靈感源于她初中時創作的古體小詩,充滿對童年與奶奶生活的回憶;《山水回響》則是受廣西桂林山水與人文啟發而作,展現出自然與書香的融合。
程璧分享了《晴日共剪窗》的創作細節:“《晴日共剪窗》是我自己作詞作曲完成,這首古體小詩是我在初中的時候寫的,后來我學會彈吉他,就試著給這四行詩譜曲,這首歌后來成為我的首張專輯《詩遇上歌》的代表作。”程璧強調靈感需即時捕捉,手機備忘錄里攢滿碎片化詞句,路邊小花、地鐵瞬間皆可入歌。
程璧專輯《晴日共剪窗》封面
程璧的這種“自由生長”與劉卓輝“被旋律牽著走”的填詞模式形成鮮明對比。談及創作,劉卓輝提到,粵語歌創作多數先有旋律再填詞,因粵語有九聲,需依旋律適配歌詞,這一過程較為被動,且填詞需字斟句酌,耗時相對較長。
劉卓輝分享道,自己三十年間寫了八百多首歌的歌詞,“我在香港的作詞人中還算是寫得比較少的,和我同輩的寫一千到兩、三千首的都有。現在我的年紀大了,創作比較費神。我現在一方面會接寫歌的工作,但是一方面有點抗拒,原因是寫歌的幾個小時或者半天會消耗自己很大的精力和體力。”
活動現場,兩人還探討了不同時代音樂創作的特點。
劉卓輝所處的唱片工業時代,填詞人多為歌手服務,創作需考慮市場需求,如早期粵語歌有不少改編自日語、歐美歌曲,甚至改編時,并沒有提前了解這些歌曲在原語境中的意義,而單純是聽旋律來寫詞。
市場需求中,情歌大受歡迎,劉卓輝寫的很多歌詞也都是走情歌路線。“但是很幸運的是遇到Beyond這樣的樂隊,他們愿意唱一些題材更為開闊的歌曲,比如很有家國情懷的歌。我們的默契程度也非常高,我和黃家駒合作了12首歌,我們沒有討論過,也沒打電話,見面也不聊,就把歌拿到手我就寫,寫完傳真過去,然后就直接發表。黃家駒也從沒稱贊過我,唯一的是在《大地》拿時代金曲的時候他感謝過我。”
程璧所處的互聯網時代,獨立音樂人有了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可通過社交媒體推廣作品,創作成本降低,形式更靈活,無需受唱片公司過多限制,能更自由地選擇創作風格。
對于音樂與文字的關聯,劉卓輝的詞作偏口語化、直白,注重傳播性;程璧則善于引用詩歌創作,歌詞富有詩意與人文關懷,能引發聽眾更深層次的思考。盡管創作路徑不同,但兩人都認為音樂不僅是娛樂,還應承載思考與情感表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