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車展期間,“在中國、為中國”、以“中國速度”創新是出現在我們耳邊頻率最高的詞,從主機廠到Tier1,這幾乎成為所有跨國公司的口號。
而作為最早進入中國汽車市場的極少數全球科技公司之一,在華深耕30多年的安波福,在中國市場的本地化戰略早已邁入自主可控、深度國產的2.0階段。
從早期的技術引入,到如今以國產供應鏈體系打造百分百國產化的技術解決方案,安波福為眾多轉型中的跨國零部件企業打造出了一個絕佳的中國發展范本。
在推進本地化戰略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安波福有哪些經驗與心得?面對地緣局勢緊張給汽車供應鏈帶來的不確定性,安波福又有怎樣的破局之道?
上海車展期間,AutoLab與安波福中國及亞太區總裁楊曉明進行了深度對談。從他的分享中,我們能夠一窺擁有百年歷史的Tier1巨頭,如何順應時代潮流,始終與中國汽車行業同頻共振。
多點布局 加碼中國
那些基業長青的企業之所以能夠在歷次時代大潮中始終澎湃向前,往往得益于其敏銳的洞察力與前瞻性,在汽車零部件領域,安波福便是其中的代表。
八年前,當絕大多數Tier1面對轉型躊躇不前的時候,零部件巨頭德爾福已完成了動力總成業務的完全剝離,更名為安波福,專注于汽車電氣化和智能化業務。
兩年前,先人一步的安波福又著手進行中國區的架構調整,將在華各大業務線和相關職能部門整合為獨立事業部,直接向楊曉明匯報,打破了跨國公司區域板塊、業務條線雙重匯報的方式。
談到架構調整的效果,楊曉明表示,中國區獨立運營后,擁有了全面的自主決策權和迅捷精準的市場響應能力,過去一年安波福中國的決策、運行速度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安波福還在持續對在華布局進行提質擴容,不斷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去年相繼設立新的風河上海軟件中心和常熟汽車技術研發中心,戰略投資了專注算法的本土企業智駕科技MAXIEYE。
2025年,安波福繼續加碼中國市場。本次車展上,安波福宣布英凱博上海自動化工廠和安波福武漢連接器新工廠將于下半年投產,兩座全新工廠都聚焦新能源汽車業務。
同時,全新的安波福中國主動安全產品線智能黑燈工廠也將在年內落地,安波福中國數據中心、測試中心等也已進入規劃和籌備流程。
打造自主可控產業鏈是關鍵
對安波福來說,“在中國、為中國”不僅意味著給予中國區更高的主動權,以及持續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力度,還需要培養起完善的、自主可控的本土供應鏈配套體系,這是深度國產化的基礎。
近期全球經貿摩擦升級、地緣局勢緊張,是否會對安波福這樣的跨國零部件巨頭在華業務產生巨大影響?
面對我們的擔憂,楊曉明毫不遲疑得給出了明確的回答,無論是關稅還是貿易摩擦,都不會對安波福在華業務造成影響,因為在中國建立自主可控的技術能力體系和供應鏈體系早已是基本戰略。
背后的邏輯是,安波福從未將中國只看作一個生產基地和銷售市場,如果要在中國做的更大、走得更遠,唯有一條道路,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在共生共贏中做到根深葉茂。而發展的道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只有未雨綢繆,方能巍然如山,無懼風高浪急。
“(地緣局勢)只是我們經歷過的諸多挑戰中的一個,包括幾年前芯片短缺的挑戰還有地震造成的供應鏈挑戰等等,不同時期總會面臨各種挑戰,包括如何應對各個國家和地區收緊的法規,所以很多年前安波福確立了目標,要打造一個完全自主可控的技術體系和供應鏈,來支持在華業務。”
楊曉明表示,安波福和中國企業合作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業務的可持續性,其中的支柱之一就是安全、可靠的供應鏈。在華深耕30余年,安波福不斷與有研發能力、創新能力的本土供應商合作,目前在核心物料領域,安波福已經成功開發了百余家本土核心供應鏈伙伴,大幅提升了國產化率。
本屆車展上安波福首發的一系列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本地化創新方案,都是與本地生態鏈緊密合作的成果。
另一支柱則是保證所有的知識產權和研發能力都根植于中國,這是先決條件。
正因如此,安波福在中國擁有多個技術、工程中心之后,連續設立風河上海軟件中心、常熟技術研發中心的原因,而已經進入布局的新的數據中心、測試中心,將構建“本地數據采集 — 本地算法訓練 — 本地場景驗證”的完整閉環,為客戶提供全鏈條的服務,更加貼合本地需求并進一步提升洞察能力。
本屆車展上,安波福率先將“軟件定義汽車”推進到“見真章”的階段,攜帶風河實時操作系統(RTOS)和風河虛擬化平臺Hypervisor完成首秀,走在了行業潮頭。
這兩款重量級軟件均由中國本土開發,知識產權也屬于中國,且不包含國外管控組件、不受出口管制限制,再搭配已經和本土廠商實現實際應用量產的風河Studio Developer,構成了一套完整的本土化的汽車軟件基座,為行業真正邁入“軟件定義汽車”時代提供開放、可信、高性能的支撐。
以RTOS為例,其基底源于在航空航天、電信等關鍵行業的關鍵任務中久經考驗的風河VxWorks,并轉為中國市場特點開發,與其他新近推出的私有或者開源OS相比,實時性、安全性、開放性更加顯著。
這套軟件底座不僅可以應用于汽車行業,還能在低空飛行、具身機器人等新興行業滿足中國客戶的需求。
基于風河軟件底座,安波福還帶來了一系列智能汽車本地化解決方案,涵蓋端到端高級輔助駕駛、雷達視覺一體感知系統、跨域融合數字基座、AI座艙、軟件定義網絡、48V系統解決方案等。
支撐這些解決方案的,是中國技術、中國人才、中國供應鏈、中國速度和中國成本,因此具有極大的競爭優勢,包括性價比和韌性。
楊曉明指出,這些解決方案“可以在國產供應鏈基礎之上,實現百分之百國產化,能夠支持我們在中國的客戶,以極致性價比投入量產落地。”
以跨域融合數字基座為例,這是安波福的團隊基于國產單SoC芯片開發的解決方案,深度集成了智艙系統、L2+ ADAS、自動化泊車功能以及車身控制系統。
一方面能夠發揮風河底層軟件數十年積累的安全優勢,同時艙駕泊深度集成能有效縮減BOM成本,簡化設計和驗證流程,為中國客戶提供更有競爭力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靈活賦能、安全為先
除了百分百自主可控,安波福的另一大優勢在于其擁有完備的軟硬件體系化能力,可以更靈活地賦能整車廠。安波福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擁有汽車大腦和神經系統集成能力的供應商,這讓它能夠站在整車架構的維度來定義零部件或子系統。
目前,安波福能夠提供給整車廠全棧式的數字SDV(軟件定義汽車)解決方案,從底層OS到虛擬機、中間件、容器化部署,邊緣到云端的CI/CD持續部署,再到持續集成的云原生工具鏈平臺。
眼下,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勢力,都樹立了明確的目標,開發自己的OEM OS,以此來賦能上層應用,帶來用戶體驗的差異化和個性化。
在與安波福合作的過程中,整車廠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靈活選擇整套方案或部分系統,這樣可以將更多精力聚焦在與用戶體驗相關的軟件模塊、算法和運維上。
除了解決方案的靈活性,安全和可靠也是安波福長期以來不變的追求,以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來說,安波福是全球范圍最早開展相關業務的企業,上世紀(參數丨圖片)90年代便開始了相關布局。
車展前夕的一個風向標事件,是國內從監管層面開始對智能輔助駕駛收緊,對此楊曉明認為,所謂的收緊從技術嚴謹的角度來看,是回歸真正意義上的技術第一性原理,可以規范整個ADAS市場向著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這個時候真正安全級別達標的產品,才是最有競爭力的。”
雖然眼下在智能輔助駕駛領域,一段式端到端的概念被炒的很火,但是安波福在現階段依然選擇了模塊化端到端,即兩段式端到端。
這樣做的出發點,是安波福認為輔助駕駛的首要問題,是基于技術的可信性和系統的可靠性去解決出行安全問題,然后再去談舒適性和其他。
和一段式端到端相比,安波福的模塊化端到端整個算法模型的運行,建立在風河與各種主流SoC輕松兼容的實時操作系統之上,可靠性極高,能滿足功能安全需求。
在感知模型方面,大量引入了毫米波雷達深度學習的模型,形成了視覺感知的BEV和毫米波雷達的BEV,構成了多模態端到端模型,同樣能更好的提升系統可靠性和安全性。
助力中國品牌大展拳腳
安波福獨有的軟硬件體系化能力、技術的成熟可靠以及高度國產化,為其贏得了眾多本土品牌客戶的青睞。楊曉明分享了一個數據,2024年在中國最暢銷的20款車型中,有12款都搭載了安波福的產品。
就在車展現場,安波福宣布了兩項與中國客戶合作的最新成果。風河Studio Developer獲得廣汽的定點和部署。
這是一整套端到端的云原生開發工具鏈,擁有軟件持續集成、持續測試和持續交付的能力,實現了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的閉環管理和平臺化開發,顯著節省了軟件開發成本,縮短了軟件開發周期。
同時,基于國產SoC芯片和風河實時操作系統RTOS開發的ADAS方案,成功獲得國內頭部新勢力車企的定點,助力該車企拓展歐盟市場業務。
為中國整車和零部件企業的出海賦能,也是楊曉明在和我們的分享中著重提到的。“中國汽車出海已經變成了一個大的趨勢,去年中國出海了500萬輛汽車,自主品牌也開始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這個過程中我們能夠帶著中國的供應鏈去支持自主品牌在當地的生產。”
楊曉明指出,現在絕大多數自主品牌的產業鏈還局限于國內,出海后如何適應當地環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正如安波福進入中國30多年,也是一步步學習如何國產化,同樣這也是自主品牌如今在出海時要經歷的過程,因此安波福通過自身的本土化經驗,幫自主品牌少走彎路。
此外,作為一家采用全球布局、區域服務模式的跨國公司,安波福在海外市場本身具有完備的研發團隊和產業鏈布局,熟悉當地的經營環境和法律法規,能夠為自主品牌在海外的車型開發、驗證、認證和上市提供一站式定制化支持。
楊曉明透露,目前已經有兩家頭部車企在出海項目上選擇了與安波福合作。
另一方面,支持中國整車企業出海的過程中,安波福也能夠將國內合作的優秀的供應商帶出國門,助力眾多國內合作伙伴接入全球汽車供應鏈,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共生共贏。
每年,安波福都會把4-5個有規模的本土供應鏈企業帶入全球體系中去,預計到2027年,就將實現國內供應鏈的全球覆蓋。
通過與楊曉明的對談,我們能夠感受到安波福大力植根中國市場的決心和信心,在華深耕30余年,安波福早已成為了中國汽車產業生態圈中的重要一環。
從本土市場到海外市場,安波福一路陪伴和見證著中國企業發展壯大,也從中收獲了中國業務的高速增長。
就在采訪結束的第二天,安波福與一汽-大眾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成立聯合實驗室,就智能汽車技術展開合作。
安波福以“中國方案”助力中國車企發展的案例,又多了一個新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