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記者從哈爾濱市紅十中心醫院獲悉,在第39個“全國預防接種日”來臨之際,該院詳細介紹了新生兒疫苗接種全流程。
圖片由醫院提供
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院新生兒科主任趙華賢介紹,醫院作為高危孕產婦救治中心,針對新生兒疫苗接種制定了科學嚴謹的流程,尤其在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接種上積累了豐富經驗。“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是新生兒出生盡早接種的兩種疫苗。”趙華賢強調,乙肝疫苗可有效預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卡介苗則針對結核病,尤其是預防結核性腦膜炎等嚴重并發癥。對于健康足月新生兒,醫院遵循“出生后即刻接種原則,確保疫苗盡早發揮作用。乙肝疫苗:新生兒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出生后24小時盡早接種可阻斷母嬰傳播風險。若母親為乙肝病毒攜帶者,需在出生后12小時內聯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形成“疫苗+抗體”雙重保護。卡介苗:新生兒出生3天內盡早接種,新生兒因早產、低體重等特殊情況需延遲,也應在體重達2500克且健康狀況穩定后補種。
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院新生兒科護士長賀彥麗介紹,新生兒科平日接診的新生兒中不乏極低體重兒、重度窒息或感染患兒。對此,兒科醫護團隊采取“個體化評估”策略。例如,體重不足1500克的早產兒需在生命體征平穩后接種;若新生兒存在高膽紅素血癥或感染,需待病情穩定后再行補種。針對部分家長對疫苗安全性的擔憂,新生兒科主治醫師邱軼敏指出:“疫苗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極低,其保護作用遠大于潛在風險。例如,乙肝疫苗的異常反應發生率僅為百萬分之一。”她呼吁家長按時完成接種,并重視接種記錄的保存,以便入托、入學時查驗。若因疾病錯過接種時間,需在恢復健康后盡快補種,無需重新開始免疫程序。
- 龍頭新聞·生活報見習記者:李曉航;記者:王秋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