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見過把頒獎禮變成技術研討會的嗎?看看《九龍城寨之圍城》的得獎清單:美術指導、服裝造型、動作設計、音響效果、視覺效果、攝影、剪接...好家伙,直接把幕后工種包圓了!這哪是電影頒獎禮,分明是工程部年會啊!
這部動作大片憑借硬核制作橫掃七項大獎,特效團隊愣是把九龍城寨的市井江湖搬上銀幕。觀眾都記得巷戰(zhàn)里破碎的霓虹燈管濺起火星,卻未必知道這是三組特效團隊熬了200個通宵的成果。動作指導谷垣健治帶人在兩米寬的巷道里設計出十八種格斗動線,這技術含量確實配得上獎杯。
倒是《爸爸》劇組雙殺女配和新演員獎讓人眼前一亮。谷祖琳把單親母親的隱忍演出了層次感,新秀蘇文濤更用眼神戲撐起整部文藝片的骨架。反觀重頭戲影帝影后還沒揭曉,倒顯得這些技術獎項像是前菜。
最耐人尋味的是《老狐貍》拿下最佳亞洲華語電影。這部臺灣黑色幽默片在內地連上映機會都沒有,卻在香港獲得認可。評審團口味越來越讓人摸不著頭腦,到底是鼓勵多元創(chuàng)作,還是刻意標新立異?
當頒獎禮的聚光燈全打在技術團隊身上,到底是電影工業(yè)的進步,還是創(chuàng)作力的衰退?我們捧著爆米花看電影時,可曾想過銀幕背后藏著多少雙熬紅的眼睛?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文中部分觀點僅為個人看法,請理性閱讀!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