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特工的開國中將劉少文,曾遭遇遭部下出賣,最終安全脫險,他是如何化險為夷的?當時發生了什么?
劉少文,1905年出生于河南信陽的一戶普通家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黨員,為深化對革命理論的理解,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學深造。
學成歸國后,劉少文參加革命,先后擔任蘇聯共產黨代表團翻譯、中共中央翻譯科科長等職務,在黨的對外交流與合作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抗日戰爭時期,劉少文赴上海擔任八路軍駐滬辦事處的秘書長,構建起多條隱秘的交通網絡,源源不斷地為八路軍和新四軍輸送著緊缺的物資與至關重要的情報,成為抗戰后方不可或缺的堅強后盾。
1940年,香港淪陷于日軍的鐵蹄下,愛國志士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在這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劉少文精心策劃,動員各方力量,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大營救。最終,成功地將800余名愛國人士安全轉移至安全地帶。
解放戰爭時期,劉少文以“張明”為化名,擔任工作委員會副書記,秘密領導著情報工作。他的得力助手趙平,作為資深地下交通員,為劉少文提供諸多關鍵情報,深得信任。
為了更加隱蔽地執行任務,劉少文在上海的金陵東路開設一家名為“天興糧食行”的商鋪,作為掩護身份的場所。
因思念雙親之情深切,在一次前往浙江采購物資時,趙平表達希望順道探望家人的愿望。劉少文深知這份思鄉之情,便批準他的請求,但不忘再三叮嚀,要他保持警惕,行事低調,以免暴露身份。
趙平攜妻子沙平回到久違的家鄉,久別重逢的喜悅與鄉親們的熱情接待讓他一時之間有些忘乎所以,加之他對外以上海商人的身份示人,出手闊綽。
在余姚這個小地方,這樣一位突然出現的慷慨商人自然引起當地特務的注意。不幸的是,在一次外出訪友途中,趙平夫婦被特務攔截帶走審訊,一場危機悄然降臨。
趙平受過嚴格的訓練,能夠在酷刑之下保持沉默,可他的妻子沙平卻在恐懼與壓力下透露一些關鍵信息,包括她與趙平經常與一個叫“張明”的人秘密接觸。這個線索讓特務意識到,“張明”很可能是趙平的上線,甚至可能是一條更大的“魚”。
與此同時,遠在上海的劉少文已經察覺到趙平可能遭遇的不測,深知趙平的行事風格,當約定的時間一再推遲,他立刻意識到情況不妙。
為保護更多的同志不受牽連,劉少文果斷地啟動轉移計劃,首要目標便是與趙平聯系最為緊密的地下人員鄭才和熊志華。6月20日晚,上海街頭大雨傾盆,劉少文背著工具袋、身著破舊工作服,前往“天興糧食行”與鄭才、熊志華接頭,傳遞經費安排他們的撤離。
進入店內,劉少文迅速將錢款交給熊志華,示意他們即刻離開上海,轉身欲走。熊志華卻告知他,“老唐”已至,正在二樓等候商議要事。
“老唐”,這位負責國外情報的地下交通員,其上海之行必然攜帶著重要情報,劉少文聞言,立即上樓與“老唐”會合。
就在此時,十余名特務持槍闖入店內,熊志華為警示劉少文,故意制造喧嘩。劉少文察覺到危機,將情報吞入口中,走到二樓窗邊的水管處,裝作修理。
特務們沖上二樓,看到這個外地口音、身著工作服的男子正在熟練地修理水管,與趙平夫婦所描述的西裝革履的“張明”大相徑庭,一時猶豫不決。
此時,三樓一戶居民因樓下喧鬧大聲抱怨,特務們聞聲沖上三樓盤問,趁此機會,劉少文從二樓跳下。樓下的看門人誤以為他是小偷,欲加阻攔,劉少文靈機一動,裝出兇相,用上海話厲聲斥責,看門人被嚇得不敢言語。
在跳樓過程中腿部受傷,劉少文強忍劇痛,一拐一瘸地跑到街頭,叫了一輛人力車,中途又換乘另一輛,迅速消失,成功化險為夷。
在上海解放前夕,劉少文與地下黨緊密配合,通過精心策劃的通訊聯絡,為解放軍制定詳盡周密的解放計劃,為這座國際大都市的和平解放作出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劉少文先后擔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上海市軍管會輕工業處處長、華東紡織工業部部長等職務,為新中國的工業發展和經濟繁榮貢獻智慧。
此后,劉少文的職業生涯繼續輝煌,于1955年榮獲中將軍銜,成為我軍高級將領之一。晚年,劉少文努力培養新一代的革命接班人,將畢生的經驗無私地傳授給后來者。1987年,劉少文在北京安詳辭世,享年82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