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蔣介石眼見大勢已去宣布下野,”爛攤子“交給“總統”李宗仁收拾,隨著前線的“不斷失利”,國民政權垮臺后,李宗仁不得不撤出大陸,在看清了蔣介石的奸詐面目后隱遁美國。
在美十六年,李宗仁一直關注著新生大陸政權的成長,隨著年華老去,落葉歸根的想法也逐漸急切起來,此時大陸方面亦向李宗仁拋出了橄欖枝,邀請他回歸祖國。
回國后,李宗仁沒有急著去拜訪新中國的諸位元帥,先是來到開國大將張云逸的宅邸,這是為什么呢?
張云逸比毛主席大一歲,1892年他出生于海南,那時的中國社會正處于激烈的變革時期,新舊思想碰撞之下,晚清的腐朽統治已是強弩之末。
那時廣東是革命的中心,在陸軍學堂深造期間,時年17歲的張云逸在革命思想的熏陶下義無反顧地加入到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中,為推翻帝制做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
辛亥革命成功后,面對革命果實被北洋軍閥所奪取的現狀,張云逸沒有對革命事業灰心,堅定的站隊中山先生憑著對三民主義的堅定信仰,響應二次革命的號召,像那時無數的革命青年一樣挺身而出共赴時艱。
在護法戰爭中,經歷大小無數惡戰,張云逸展現出出色的軍事素養和頑強的革命意志,靠著累累戰功受到組織的信任和下屬的一致擁護,而立之年便已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青年軍官,受組織委派在地方建立黨支部,出任揭陽縣長,開展革命宣傳工作。
軍事能力出眾,政治工作優秀的張云逸受到中山先生的關注,他幾乎與蔣介石前后腳進入中央工作,是孫中山十分信任的少將參謀,具備輔國之才。
隨著中山先生的去世,山頭林立的國民黨迅速分裂,新右派篡權獨裁,大肆迫害國民黨左派和我黨同志,擁護三民主義的張云逸不屑與蔣中正同流合污,早在1926年成為我黨的正式一員。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張云逸脫離了國民黨堅決與新右派劃清界限,走上了正確的革命道路。
1929年,張云逸與鄧小平在廣西領導百色起義期間,與當時還是桂系軍閥李宗仁結識,此時的李宗仁既與蔣介石政見不和,又對要在自己地盤上“搞事”的這支紅色武裝虎視眈眈。
生怕我黨革了自己的命,李宗仁與張云逸下屬紅七軍多次爆發沖突,呈你死我活的態勢,二人可以說“不打不相識”。
30年代后期,隨著日寇對我國展開全面侵略,階級矛盾需讓位于救亡圖存的反侵略斗爭,張云逸利用自己在國民黨中舊友,積極統戰國軍中愛國抗日將領,在他闡明利害、屢次三番不斷說服下,李宗仁決心聯共抗日。
很快,李宗仁所部桂軍在淮海地區的臺兒莊戰役中與張云逸部率領著的新四軍戰士團結一心,打出了一場空前的勝利,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信心,極大的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雖然抗戰初期我軍的推進并不順利,正是因為有像張、李這樣的愛國將領在,中國就不會亡。從淮海戰場的協心同力到大別山的后方游擊,二人也因這場戰爭前期的精誠合作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隨著抗戰的進行,蔣介石假抗戰真內戰野心敗露,各為其主的李宗仁和張云逸走向了對立面。李宗仁毫不留情地揮刀向曾經的戰友,殘忍地屠戮了我軍戰士和很多革命同志們,抓捕了張云逸的家人,自此二人走向決裂……
1965年,曾經的仇人和摯友再次相見,已是古稀老人的李宗仁向張云逸深深鞠躬致歉,過往恩怨云煙散,相視一笑泯恩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