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節前,火車站擠滿返鄉農民工的場景,都曾是中國的一道獨特的風景。但這兩年,春運的“人山人?!眳s悄然降溫。
從剛過去的2025年春運來看,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為90.2億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長了7.1%,但是農民工返鄉比例卻少了5%。
這一數據暗藏深意: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從城市退場,轉向農村,“回鄉潮”到來了!
過去,農村人擠破頭進城打工;如今,城市高房價、高成本、就業不穩定,反而成了“勸退”主力。
反觀農村,2025年中央財政決定提前投入1593億元支持鄉村振興,農村土地政策松綁,產業升級加速,讓農村從“退路”一躍而起變成了“出路”。
那么到底誰會逃離城市呢?筆者認為:未來5年,這4類人注定加入“回鄉潮”!
1. 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從“北漂”到“村創”
過去,大學生畢業后都擠破頭留在大城市,如今卻成了返鄉主力。
數據統計2018-2024年,返鄉創業人群中,大學生占比超56%。
他們帶著電商直播、智慧農業、鄉村旅游的新思路回鄉。
比如貴州一生態村,通過民宿和采摘園,戶均年收入超15萬元;河南推廣“無人機施肥+智能大棚”,土地利用率提升30%。
2025年中央財政提前投入的1593億元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大部分會用于農村產業和基建,這也屬于明牌為知識青年返鄉鋪路了。
2. 被城市“淘汰”的大齡農民工
由于建筑行業60歲以上工人事故概率是40歲以下的2.7倍,因此增加了對農民工的年齡限制,60歲的“清退令”也執行得越來越嚴格。
這些曾經的城市建設者,被迫從一線退到二線,再退到縣城,最后無奈回鄉。
但他們并非毫無價值,目前得農村基建、小型加工業,養殖業正需要經驗豐富的勞動力。
3. 城市中產:尋找“低消費、高福利”的退養地
北上廣深房價收入比高達20倍,租金占工資40%以上,年輕人直呼“活不起”,中產也蠢蠢欲動想逃離。
于是低生活成本+田園環境吸引了一批城市中產,他們也不一定要打宅基地買賣的主意,長居民宿+農家樂也夠讓這些中產流連忘返了。
通過多年的積蓄,加上社保醫保,在農村租房生活,最基本的自給自足能達到。
所以筆者認為未來,近郊農村可能成為“半城半鄉”的理想居所。
4. 戶口“回流”的農民:守住最后的“退路”
農村戶口含金量正在飆升,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分紅等權益,讓許多人后悔早年遷出戶口。
目前,主動遷出者尚可回遷,但拆遷或城鎮化轉戶的農民已無法回頭。
隨著宅基地跨村調劑試點推進,農村土地價值可能進一步釋放,戶口將成為“隱形資產”。
其實歸根結底,這場“回村潮”的本質,是城鄉資源重新配置的必然結果。
對個人而言,它可能是逃離內卷的出口,也可能是二次創業的起點,對社會而言,它是鄉村振興的機遇,也是緩解城市病的良藥。
但無論如何,農村都不屬于“躺贏”,如果抱著躺贏的思想在哪里發展都是無用的。
只有看清趨勢、理性選擇的人,才能在這場變革中抓住紅利。
正如一位返鄉大學生在采訪中所說:“城市教會我技能,農村給我舞臺。這里沒有996,但同樣需要全力以赴?!?/p>
今日話題:"回鄉潮"不可避免?未來5年,這4類人將回到農村?看看你在其中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