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武仙北冕座長城,可觀測宇宙中最大的單一結構,它長達100億光年,寬72億光年,厚10億光年,占了可觀測宇宙的1/9,在它面前不論是銀河系,還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都只是螞蟻塵埃罷了。
2013年,天文學家通過伽馬射線暴測繪,首次在武仙座和北冕座天區發現了這個超級結構,它像一條宇宙絲帶一樣串聯了無數個星系,規模是之前發現的類星體群的2.5倍有余,徹底顛覆了天文學家對宇宙結構的認知,因為它實在是太大了。
100億光年的長度占可觀測宇宙直徑的10.7%,光速穿越需100億年,銀河系在它面前如塵埃,地球更渺小到無法形容。
更奇怪的是,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實際觀測,我們的宇宙在大尺度上應該是均勻的才對,最大的結構也不會超過12億光年,比如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就只有5.2億光年,但是武仙北冕座長城超過了極限8倍,這說明宇宙中的星系并不是均勻分布的,現在的宇宙學模型是有問題的。
更進一步來看,宇宙年齡138億年,武仙北冕座長城的光需要100億年才能抵達地球,這意味著它在宇宙的前38億年就已經形成了,如此巨大的結構需極強引力聚攏億萬星系,普通物質不可能做到這一點,所以天文學家認為它的內部大部分都是暗物質和暗能量,它們提供了額外的引力。
作為宇宙大尺度纖維狀結構之一,武仙北冕座長城和其它宇宙長城一樣,都是由星系、星系團、超星系團組成的,就像宇宙的“骨架”一樣,考慮到宇宙中的暗物質占比5倍于普通物質,所以它們在引力平衡過程往往會聚集成絲狀、墻狀結構,
2020年科學家用計算機模擬的早期宇宙顯示,當紅移小于10的時候,暗物質就會匯集氣體和星際沿著引力脈絡聚攏,最終形成若干條宇宙長城,但是隨著宇宙的加速膨脹,暗能量在更大的尺度上壓過了引力,新的宇宙長城也就無法誕生了。
位于太空中的歐幾里得望遠鏡,此刻正在對武仙北冕座長城進行重新測繪,因為它可能是多條纖維狀結構交匯形成的假象,而不是單一的宇宙長城,未來的極大望遠鏡也會對它進行觀測,但說實話,對于這樣一個百億光年的結構,至少需要收集十幾年的數據才能對它進行詳細分析。
最早到2026年,歐幾里得望遠鏡將發布更精確的宇宙3D地圖,也許到時候它能發現更大的宇宙單體結構,或者是戳破武仙北冕座長城的幻象,但是不論如何,作為銀河系獵戶座旋臂太陽系地球上的我們,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宇宙的一些宏大結構,本身就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也許宇宙創造智慧生命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它們去觀測宇宙本身,見證宇宙的和諧與美,否則空蕩蕩的舞臺也太無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