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貴州德江4月27日電 題:貴州德江:烏江岸邊的“護漁衛士”
作者 周燕玲
“這個彎道是非法捕撈高發區,得仔細看。”4月26日,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境內的烏江流域,德江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一中隊隊長喻猛手持望遠鏡,目光掃過兩岸陡峭的巖壁說:“現在非法捕撈團伙技術升級,有人甚至穿著潛水服、背著氧氣瓶潛入水里作案,肉眼難辨。”
圖為德江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一中隊隊長喻猛(左一)與隊員準備開展水面巡邏。周燕玲 攝
烏江是長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也是長江流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橫貫貴州7個市(州)、47個縣(市、區),其中流經德江縣5個鄉鎮65公里。
2025年是實施長江“十年禁漁”的第5年,記者跟隨德江“護漁衛士”,在德江縣桶井鄉新灘碼頭開啟了漁政執法巡查。喻猛介紹,水面巡邏主要巡查水域是否存在禁用漁具捕魚等違法行為,巡查水面和岸邊是否存在生產性垂釣行為,如果遇到廢棄漁網要及時打撈和清理。
巡邏期間,執法隊員從包里拿出無人機進行空中巡查,隨著無人機在空中不斷盤旋,執法船不易抵達的水域被逐一“掃描”,大幅縮短了巡查時間。無人機的高清攝像頭和熱成像功能,如同給執法人員裝上了“千里眼”,讓水域狀況無所遁形。
春季是長江流域魚類洄游繁育黃金季節,也是非法捕撈、違規垂釣等活動易發階段,德江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每天都會外出巡邏檢查。他們運用無人機巡航、執法船水面巡邏、沿江步巡等多種方式,對捕魚、電魚、炸魚等各類漁業違法行為保持“零容忍”高壓態勢。
“沒有無人機巡邏的時候,烈日下沿著陡峭的江岸巡查,時常會走路走到中暑嘔吐。”喻猛說,以前巡查靠兩條腿、一雙眼,對于非法捕撈行為發現難、取證難、反應慢。
科技賦能讓執法更精準。在德江縣農業農村局,有一塊大屏實時顯示重點流域的視頻監控畫面,每當有疑似非法人員闖入重點區域,執法人員就會到達現場,核實有關情況,并進行政策講解和違法提醒。
隨著魚類資源的持續恢復和禁漁執法力度的持續加大,非法捕撈的時間、地點、手段也越來越隱蔽,這也增加了打擊查處的難度。“最難忘的是2024年春節假期,在家過完除夕夜后,我們就連續在江邊蹲守了好幾晚才把電魚的人抓住。”喻猛翻出手機照片給記者看:寒夜里,執法車頂積著薄雪。
圖為喻猛和隊員向民眾發放宣傳資料并進行政策講解。周燕玲 攝
數據顯示,2024年德江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出動執法車輛345臺次、出動執法人員2150人次、單獨開展水上巡河檢查(含夜間執法)100次以上,規范垂釣300多人次、勸導上繳魚竿100多支、清理網具113具。2021年以來,共辦理行政案件70多起,向烏江投放超30萬尾魚苗。
目前,德江縣已構建“水陸空”立體防控體系:高空視頻監控24小時運轉,無人機定期巡航,執法艇每周拉網式排查。此外,德江縣農業農村局還加強部門間和區域間的聯動,與公安、檢察院等部門聯合監管,打造江上無人捕,市上無人售、桌上無人食的無縫監管機制,與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思南縣等地聯系簽訂共管協議,形成水域共管,杜絕了三不管地帶。
如今,禁漁成效正在顯現。德江縣境內烏江干流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標準,胭脂魚、巖原鯉等國家二級保護魚類重現江中,沿江民眾從“捕魚人”轉型“護漁人”,生態種植、民宿旅游等綠色產業蓬勃興起。(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