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高瀏覽量的話題:多年以后,你送走父母,世上也無至親之人,也沒結婚,會做什么?
有很多人的回答是去體驗從前想體驗卻一直沒做的,比如周游世界;
甚至還有人想過,在至親都離世以后自我了斷;
不管是哪一種,都暴露出一個問題,你還沒有適應孤獨,適應一個人的生活。
前者追逐自由,卻只敢在至親都離世以后才敢設想拋下一切去看盡世間風景,好像親人是他們的禁錮,是壓得人喘不過來氣的重擔;
后者的自我了斷說明他們這一生都在為別人活著,為父母親人而活,一旦至親全部離世,這種人也就失去了活著的信念和依仗,所以才會有這種極端的想法。
當然,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即使半生已過依然沒學會如何與孤獨共存,所以,老話才講:一個人總要在世上有點抓手,才不至于看淡人世,才留得下來;
而這種抓手最好的形式是婚姻,結了婚,有了孩子,即使父母至親離世,你依然有血濃于水的親人在人間陪伴你;
這大概就是結婚生育的好處吧,它給普通人在世上留下了種種念想和抓手,讓你無論歷經何種痛苦都不會輕言放棄生命。
然而,近些年結婚率和出生率卻在下跌,2025年一季度結婚登記人數只有181萬對,又創新低;
很多地方為了催婚催育也是真金白銀鼓勵上了,廣州市白云區龍歸街道南嶺村從今年1月起,開始對擁有本村戶籍的股東成員的初婚獎勵金錢,最高4萬;
生育也有相應補貼,一孩獎勵1萬,三孩3萬,類似的政策在浙江紹興、山西呂梁也有出臺;
由此可見,年輕人的婚育已經成了不能再被忽視的重大社會問題了。
不結婚、不生育背后的原因太多了,但是我想說的是,即便沒有結婚,到了至親全部離世后,你依然不會像原先設想好的去看世界或者跟隨他們而去;
大概率你會因為喪失奮斗動力、失去人間溫暖變得自暴自棄,躺平擺爛。
我就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案例:父母皆亡,無妻無子,無車無房無工作,也沒什么存款,自己一個人在老家生活;
因為是農村特困戶出身,父母走后并沒有遺產留給他,家里的老屋也搖搖欲墜,他過得并不舒服,也沒有去看世界。
這才是現實,那些整天把追求自由設置在很多限定條件上的人,本質上都是葉公好龍,他們并不喜歡看世界,只是覺得看世界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就算有一天真的沒有任何牽絆了,他們也不會去看世界;
真正想去看世界的人是不會等待的,不會給自己設那么多限制。
人活成什么樣,大概率都是自己造成的,執念過深或者沒有執念都不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