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用一場“大澳深度游”揭開了香港旅游的另一面——當繁華都市遇見水鄉秘境,當傳統非遺碰撞國際潮流,這個五一,香港正以“無處不旅游”的姿態,邀你共赴一場獨特的文化與自然之旅。
特首帶路探訪“東方威尼斯”大澳憑什么圈粉
4月18日,李家超在文化體育及旅游局局長羅淑佩、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等官員陪同下到訪大澳。
李家超先是乘船觀賞依著河道兩岸搭建、縱橫交錯的棚屋和周邊景致,并與船上的外籍留學生聊天。德國留學生表示更喜歡香港。“香港很多元化,既是大都會,又可花短短30分鐘,便能置身于大自然環境中;我的目標是以后回來香港發展事業。”
下船后李家超在大澳村內游覽,并在餅店外遇到廣州游客程小姐。程小姐表示看到內地社交平臺推薦,專程來大澳觀光,“希望往大自然方向走,空氣比較新鮮,吃吃農家菜,吃吃新鮮的海鮮,會比較舒服一點。”她又說現在廣州南站搭高鐵來港很方便,只需約45分鐘,李家超則向她推介坐艇欣賞棚屋,又鼓勵她帶更多朋友來游覽和多消費。
隨后李家超在餅店購買人氣美食“沙翁”,又在海味店購買蝦醬、大蝦米、大地魚粉等本地海產。李家超沿途向不少游客、市民打招呼,更有不少市民游客熱情地和李家超自拍。
在離開大澳前,李家超在酒吧遇到第一次來港的英國美食博主,她表示香港是擁有最多美食的地方之一,又透露將游覽香港太空館和去海洋公園看熊貓。
從“景點打卡”到“深度沉浸”,香港旅游正在升級
大澳之旅的背后,是香港旅游的全新思路。
過去,提到香港,人們腦海中往往浮現出高樓林立的都市景象。而如今,越來越多的游客開始探尋香港的 “另一面”—— 在大澳漁村,乘坐小艇穿梭于棚屋之間,聽漁民講述百年漁業歷史;在長洲島,跟著老師傅學習制作太平清醮的 “花炮” 扎作,感受非遺文化的生命力;在西營盤的大街小巷,漫步于色彩斑斕的涂鴉墻下,打卡文藝小店,體驗本地年輕人的生活節奏。
這些 “非典型” 路線,正在打破游客對香港的 “刻板印象”,讓旅行成為一場與本地生活的深度對話。正如李家超在社交平臺所言,旅客反饋“想看繁華,更想懂文化”,而大澳的山光水色、棚屋文化,正是香港多元魅力的縮影。
當然,為了讓游客能夠更便捷地體驗香港的深度游,特區政府在政策和基建方面雙管齊下:針對大澳等鄉郊地區的交通瓶頸,政府計劃擴建道路、增加旅游巴士班次,并探索水上交通專線,讓游客從市區到鄉郊的行程縮短至1小時內。旅發局聯合本地旅行社推出 “小眾深度游” 產品,根據游客的興趣愛好定制路線,如 “美食探秘之旅”“歷史建筑之旅”“島嶼徒步之旅” 等,滿足不同客群的個性化需求。
民建聯離島支部主席祝慶臺也表示,復活節期間大澳人潮增兩至三成,超半數是外地游客,足見“深度游”的吸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