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9日,當喬布斯站在舊金山馬士孔尼會展中心的聚光燈下,向在場的所有人演示第一代iPhone是如何只需要用手指,就可以在觸摸屏上實現所有手機的功能時,全場觀眾激動地歡呼雀躍,有一個人卻開始失聲痛哭。
在彼時的發布會現場,沒有人比觸摸屏制造商宸鴻(TPK)的創始人江朝瑞更清楚,如果不是TPK燒光了代工賺來的12億新臺幣,如果不是幾萬青年幾萬肝的工程投入,最終把“透明玻璃透射式電容技術”的量產良率改進到了蘋果終于可以接受的程度,這款劃時代的iPhone很有可能會胎死腹中。
放在手機制造的歷史上,iPhone顯然不是第一臺使用觸摸屏的手機。而當我們今天仍然能夠欣賞初代iPhone的經典與優雅時,與它同期的那些需要用手寫筆的“電阻式觸摸屏”手機已經徹底成為了被遺忘的時代眼淚。
只不過,相比初代iPhone帶來的革命性交互體驗,觸摸屏工藝的持續式創新卻往往會被人們所忽視。
人類社會最動人的創新故事大多可以歸為兩種。一種是通過天才的靈感與卓絕的努力變不可能為可能,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東西;另一種則是日復一日地與成本、良率、耐用等工程問題無窮無盡地打交道,最終以一種他人難以企及的效率,把新事物用易得的價格、可靠的品質,滲透給更多的普羅大眾。
前者這種“從0到1”的顛覆式創新,在商業的舞臺上,永遠不缺乏觀眾;后者卻在大多數時候都以某種潤物無聲的形象,漸進式迭代。它們常常存在于產業鏈的細節里,以規模化為目標來最大程度地推動創新的普及,乃至最終改變更多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換句話說,把創新的門檻打下來,本身也是一種創新。
實際上,“讓創新更平權”成為中國制造業的標簽之前,絕大多數工業大國的發展都需要具備相似的能力。比如德國人卡爾·本茨發明了第一輛內燃機汽車,但是普通家庭一直要等到美國人亨利·福特用流水線生產T型車,才真正擁有了一臺屬于自己的現代汽車。
1920年代,福特工廠把生產一輛汽車的時間從平均700多個小時縮短到只需要12.5個小時,并且隨著生產流水線的不斷改進,最終實現了10秒下線一臺T型車,零售價格也從1908年的850美元降低到了1925年的260美元[1]。考慮到當時流水線工人的日薪就已經達到5美元,T型車在性價比上甚至比今天的中國車企都卷得更極致。
福特在自傳《我的生活與工作》里寫的“真正的改進在于提高制造經驗,而非改變基本原則[2]”,后來也成為許多人探索漸進式創新的原則。
實際上,不論是革命性的顛覆,還是日積月累的漸進,創新本質上都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和自己所身處的這個世界有更好的交互。
今天,我們越來越明顯地感受到人類科技史似乎又站到了一個顛覆式創新集中爆發的技術奇點上,幾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諸如AI與機器人的發展上。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很多微小的創新也在以天為單位持續地發生,并以一種潤物無聲的方式改變著數以億計的生活。
而在這條持續創新的道路上,中國公司已經逐漸站到了舞臺中央,在全球扮演起不可或缺的引領角色。
再造新入口
2024年6月7日,支付寶在上海靜安大悅城完成了“碰一下”投放測試,讓一度被認為是創新做到了盡頭的支付領域,又掀起了一輪新的變革。
“碰一下”的支付理念非常好理解,用戶只需要解鎖手機,不用再打開任何APP或是點開付款碼,直接觸碰商家的收款設備就能完成支付。對于大多數消費者而言,這種支付創新的體感似乎只是讓交易減少了一步。
然而,就是這樣一小步,卻成為了許多需求與場景被更大限度激活的決定性一步。
一方面,“碰一下”吸引了許多常年被忽視的邊際增量,并實現了相當理想的留存:上了年紀的老人不再需要別人幫自己找到對應的APP和有效的付款碼,就能完成交易;視障群體不再需要精準地掃一掃,只要模糊地碰一下,就可以更自如地出行;境外游客則可以像自己習以為常的NFC支付一樣,“碰一下”就完成消費。
另一方面,交互設計的黃金法則之一就是迎合人類懶惰的天性,不斷地追求操作的更簡潔。哪怕“碰一下”只是讓大多數普通人的支付流程減少了那么一兩步,它所能影響的用戶群體、遷移的用戶習慣也是巨大的。
從數據來看,從首筆交易落地至今不過300多天,“碰一下”已完成了在全國超400座城市、5000+大型連鎖品牌和千萬商家的接入。以天計算的普及速度與用戶習慣更新,驗證了“碰一下”之于支付創新的必要性。
與此同時,與傳統的NFC支付不同,支付寶也持續在探索技術創新,并沒有采用單純的卡模擬模式,而是建立了一套云端讀卡模式。
在“支付寶碰一下”的模式里,用戶的手機被模擬成讀卡器,通過觸碰商家的收款設備,讀取商家設備的信息完成“握手”,支付交易借助云端完成。它不再需要將用戶的銀行卡信息保存在本地,確保了支付的安全性和靈活性。
一張更大的藍圖是:支付寶真正在做的事情,是讓這種必要的創新不僅僅停留在“支付”上。
在支付寶看來,“碰一下”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交互方式,因此“碰一下”不應該只為了更便捷的交易而生,它足以成為一個全方位的新入口,讓更多的人可以用更便捷、更輕松的方式,實現與廣闊世界的交互。
比如,在物業管理領域,業主對外賣可以送到門口的向往與小區保安來不及做訪客登記管理的痛點,常常會成為引發社會熱議事件的導火索。去年下半年,餓了么聯合支付寶、綠城服務推出了“碰一下開門”的服務,3秒即可完成業主、訪客、外賣員等進出識別與登記,為“生活服務進家門”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
杭州留香園門口,餓了么藍騎士用“碰一下”,3秒即可完成登記進門
實際上,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碰一下”自我復制的能力也遠超預期——“碰一下”+租充電寶、“碰一下”+自動售貨、“碰一下”+自助取件、“碰一下”+解鎖共享單車等一系列高頻使用場景被快速滲透,酒店、校園、就業、網吧、物流、出行、餐飲、政務等各種業態里,“碰”也逐漸取代“掃”,成為了人們與外部世界最流行的交互方式。
喬布斯曾經說過:“手是上帝給人類最好用的工具”,于是iPhone引領了上一輪的智能手機革命。而如今“碰一下”就是把手機作為人手的延伸,通過最符合直覺的觸碰來完成新一輪的交互革新。
換句話說,支付是具體而微的垂直需求,入口則是整個數字生活的基礎設施。
320多天,用戶習慣遷移之快,延伸應用場景之多,實際上已經讓“碰一下”從支付創新變成了入口創新。而在用“碰一下”改寫人們每天都會遇到的生活場景的過程里,支付寶也不再僅僅是一個“支付”軟件,而成為了“交互新入口”的基礎設施提供者。
所謂入口創新,它考驗的是對需求洞察的深刻程度。有效的入口創新是以真實地改善用戶體驗為基礎,最終在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之間,找到更貼近人類本能的交互方案,搭建一條運行更流暢的橋梁。
對于支付寶而言,這種本質的入口創新能力才是企業競爭力最具體的表現,支付只是整個版圖里最可見、最高頻、最可量化的一塊拼圖。
據中國人民大學數字經濟研究中心的測算,以用戶從零到突破1億的時間維度看,掃碼支付花了30個月,刷臉支付用時1年3個月,“碰一下”僅用了321天[4]。并且隨著新模式的流行,“支付寶碰一下”也已經形成了一條涵蓋軟件開發、硬件制造、手機廠商、服務商、品牌商家、行業場景的完整生態鏈條。
不難想象,在“碰一下”迅速普及的表象之下,中國的企業界已經開始呈現出不可阻擋的創新速度與迭代能力,從過去國外創新入口、中國量產制造,今天我們其實已經步入了「中國入口」X「中國制造」X「中國場景」的超級乘法。
產業超級乘法
從初試推廣到滲透率和應用場景的極大豐富,“碰一下”只用了 321 天,這是一種幾乎不可復制的“中國速度”。
小到一顆NFC芯片,大到“碰一下”設備的大規模鋪設,“碰一下”能夠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成為1億用戶全新的生活服務入口,需要的顯然不只是支付寶一家公司的“碰一下”信仰。它刻畫出的,是一整條中國產業鏈能力完備與寫作文的高效。
全產業鏈的國產創新和自主可控,是“碰一下”極具辨識度的產業底色。
復旦微電作為國內集成電路設計行業首家上市公司,長期致力于芯片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是“碰一下”設備里NFC芯片的供應商。由復旦微電負責研發和生產的這批近場通信芯片,是實現手機與“碰一下”設備間非接觸式傳輸的核心組件,也在“碰一下”走入千家萬戶的過程中,主導了相關芯片的持續創新。
就在今年4月末舉辦的“支付寶碰一下”生態大會上,復旦微電子正式宣布與支付寶合作研發的“碰一下”專屬芯片,將在今年下半年投入量產,可以兼容市面上所有智能手機,并且能在零下40度到85攝氏度的極端環境中保持穩定運行,是目前“支付寶碰一下”功能感應速度最快、交互成功率最高的一款產品。
復旦微電子提供“碰一下”設備的“中國芯”
而我們在便利店里看到的“碰一下”支付設備,則是由“果鏈企業”藍思科技提供整機設備制造。從2006年起就為初代iPhone提供玻璃蓋板的藍思科技,在近二十年的時間里,不斷擴張自己的業務版圖,橫向拓展陶瓷、藍寶石等新材料以及觸控傳感器項目,縱向延伸到下游組裝業務。
常年與全球頂級消費電子公司的合作,也讓藍思在產品設計上有自己的追求。
“碰一下”設備最終采用的全金屬一體式機身設計,與6.5英寸高清顯示屏、3mm極窄邊框、內凹帶圓弧的獨特結構、半透黑工藝形成了設計語言上的呼應,提升了設備外觀的高端科技感,也展現了生產工藝的成熟。
這種極其綜合的設計和制造能力,使它同時為商家和用戶都提供了可靠的硬件支持。
實際上,“碰一下”可以成為數字生活的新入口,考驗的不僅僅是制造端的設備穩定量產能力,還有全生態的合作協同。
比如銀聯商務、通聯支付、利楚、拉卡拉等作為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積極地在全國范圍內鋪設“碰一下”終端設備; 比如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廠商憑借自己的產品力不斷提高市占率的同時,也在普及和支持NFC功的過程中,為“碰一下”提供廣泛的硬件基礎。
可以看到,在這個看似微小的入口創新背后,沉淀的是中國各行各業在過去十幾年持續積累的能力,這種產業的完備與協作合力,才是其他市場最難復制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制造了世界上最多的智能手機設備。根據工信部的統計數據,2024年中國生產的智能手機數量超過了12.5億,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國。龐大的產業鏈,不僅讓“碰一下”以驚人的速度實現了從想法到大規模落地,反過來,一旦建立起剛性的消費者使用習慣,“碰一下”也可以給產業鏈帶來新的增長機遇。
或者說,支付寶通過搭建“碰一下”的生態體系,為中國制造業強大的能力找到了一個全新的邊際增量,進一步激活了整個行業的產能利用率。由于“碰一下”設備終端大多復用自過去智能手機產業的供應鏈,隨著“碰一下”的創新快速擴散帶來的正面效應,資本市場也對相關供應鏈的未來表現更加樂觀。
與此同時,中國還擁有一個可觀的消費市場規模。
根據Canalys的數據,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全年出貨量達到了2.85億臺,同比增長了約4%,結束了連續兩年的回落。 考慮到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和金融服務提供商們,已經營造出了全球最完善的數字支付環境,只需要帶手機出門的消費者習慣,也讓“碰一下”可以快速復制到各行各業的適用場景下。
說到底,在”碰一下”產業鏈這個不可復制的321天里,本土創新者應該看到更多內生的樂觀因素。
中國不缺制造能力,也不缺應用場景。只要產生新想法,愿意去做些新嘗試,我們自身的產業基礎與市場規模足以提供龐大的試驗田,激發無限的創新可能。
更關鍵的一點是,當我們今天開始遇到更嚴峻的內外部挑戰時,「中國入口」X「中國制造」X「中國場景」這個超級乘法的每個環節,都有持續創新的訴求和動力。
在入口端,創造一個更好用的交互入口,就是科技企業通向全球巨頭地位的金鑰匙。所有的創新,不論是如人形機器人般復雜艱巨的顛覆性創新,還是“碰一下”產業持續迭代的漸進式微創新,中國企業已經站在了全球創新的引領角色上,為自己和整個產業描摹一個更廣闊的未來。
在制造端,地緣的沖擊與預期的不穩定已經成為了企業經營決策里繞不過去的“黑天鵝”。當前局勢下,內生的需求與本地的客戶,能夠對沖外部世界的不確定性。諸如“碰一下”這樣的入口創新作為數字生活的基礎設施,帶來的天量“基建更新“需求,為中國既有產業鏈提供了龐大的新增需求。
畢竟,中國制造最為世界所熟知的長板就是產業的完備。這種完備最終不僅僅兌現在制造性價比的效率上,還體現在我們率先讓創新成為現實、走進普通人生活的能力上。
與此同時,入口、制造和場景的持續創新能夠在“碰一下”產業鏈上實現契合,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是“碰鏈”的兩頭,一邊連接著完備、高效的全產業鏈,一邊激活著一個統一大市場無限的消費空間。
消費全新想象
在2025年的中國街頭,從頂級商圈的潮流店鋪到社區菜場的平價生鮮店,從政務部門的碰一下取號繳社保到博物館的觸碰解鎖AI講解,一場由支付寶“碰一下”掀起的入口革新重塑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實際上,這種自帶C端場景的創新,帶來的不僅是一場技術體驗的升級,也是中國經濟向消費驅動轉型的重要引擎。
普惠性的技術滲透,常常是消費驅動經濟的底層代碼。
亨利·福特通過引入流水線生產方法降低了汽車制造成本,使得汽車成為普通家庭也能負擔得起的商品。而汽車的普及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也帶動了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如石油、橡膠、公路建設等),進一步促進了消費社會的形成。
進入21世紀后,智能手機集成了通信、娛樂、社交網絡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滲透率的廣泛提升促進了移動支付、在線購物、數字內容消費等新型消費模式的興起。
今天的中國,常常以制造業大國的形象被全球所認知。但強大的工業形象之外,中國也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在2021年就就已經擁有了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年收入超過12萬元人民幣,這為各行各業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內需基本盤。
在這樣的消費人口基數上,“碰一下”的擴散,本質上是門檻的降低帶來的消費人群擴容——從銀發族到Z世代,從本土用戶到國際游客,數字經濟真正實現了“無界普惠”。只要生活變得更容易一點點,就會有更多的人向外部世界邁出更大的一步。
正如螞蟻集團CEO韓歆毅所言:“‘碰一下’正從支付工具演變為數字化生活的新入口。”
比如,錢大媽接入“碰一下”后,老年顧客不再因為付款碼總失效、會員注冊太繁瑣而被勸退。碰一下就能交易、積分的便捷,讓錢大媽在上線“碰一下”功能后的一個月內,門店銷售額增長12%,支付寶新會員數也增長了19%。而隨著過境免簽從144小時放寬到240小時,“碰一下”也成為大量境外游客延續自己使用習慣的首選。
當然,“碰一下”的野心遠不止面向消費者的“更便捷”,它也站在商戶的角度,設計了“一碰三連”(支付、會員拉新、積分營銷)以解決傳統零售的痛點,直接將支付觸點轉化為數字化經營入口。
例如,鄭州正弘城上線“碰一下”后,會員拉新效率一度提升10倍,8成用戶選擇會員支付;紅旗連鎖通過“碰一下”將會員注冊時間從1分鐘縮短至3秒,會員訂單激增38%。這種“支付即服務”的模式,讓收銀柜臺從單一收銀功能邁向全鏈路數字化經營,形成“消費-數據-服務”閉環。
與此同時,為了加速生態覆蓋,支付寶推出“商家百億助力計劃”,免費為商戶升級設備:現有收銀槍、掃碼盒可即插即用改造為“碰一下”終端,小微商家可申領定制收款碼牌,顯著降低了中小商戶的數字化門檻。
硬件普惠的同時,支付寶開放300個“碰一下+”接口,支持商家自定義服務方案,激活了更多的消費場景。例如,部分城市的哈啰單車正在試點“碰一下”解鎖、機場高鐵的網約車上車點開始提供“碰一下”找車、著名景區和文博也開始逐漸支持碰一下“入園、伴游、打卡、消費”。
這種“輕量級改造+場景化賦能”的模式,正在將幾乎所有服務性消費變得更加易得,為消費市場注入有力的潤滑劑。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快地培育“碰一下”用戶使用習慣,支付寶投入了超300億元進行補貼,構建“用戶-商戶-服務商”三重激勵網絡——用戶享受支付立減、隨機免單、集卡抽獎;商戶最高月補6000元;地推服務商按交易流水分傭。僅2024年8月,支付寶便發放22萬份免單獎勵,在全國數十個城市推出“碰一下消費券”,帶動區域消費活力。
支付寶“碰一下”的野心,是通過每一次“觸碰”連接人與服務,重塑消費生態。它不僅是支付方式的迭代,更是中國經濟從“生產驅動”向“消費驅動”轉型的微觀映射——通過降低門檻、提升效率、激活場景,幫助消費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當技術普惠與消費潛力相遇,中國經濟的“觸點革新”已然按下加速鍵。
支付寶用“碰一下”為中國式微創新打了一個樣:當完備的工業門類和高效的生產制造,遇到一個人口龐大的統一大市場,任何一個改進人們生活的新想法,無論大小,都能得到快速的驗證和反饋。
中國制造+中國消費是中國經濟與商業創新最堅固的基石。在這種得天獨厚的環境里,我們更有理由去不斷地進行嘗試,創造更多的新入口、新場景,煥新更多的產業鏈。
尾聲
一百多年,當卡爾·本茨的妻子貝莎·本茨駕駛著“奔馳一號”進行汽車史上第一次長達106公里的旅程時,她需要用絲襪或是帽子,來應對一路上出現的各種機械故障。
在嘲笑聲和質疑聲里挺過來的汽車工業,最終在幾十年后,將馬車送出了公路,送進了旅游景區的復古項目。
2025年4月19日,全球首場“人機共跑”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事在北京亦莊舉辦。多臺機器人因電機高負載運行而陷入故障,出現了包括但不限于頭部脫落、關節過熱失效、傳感器過載失控等問題,留下了人類依然在馴服早期機器人的珍貴影像資料。
樂觀的人們,從這場充滿樂子的半程馬拉松里看到了機器人產業未來更廣闊的創新空間,一如一百年前樂觀的歐洲人人看到的是汽車工業的廣闊藍圖。
因為真正的創新從不誕生于完美無缺的真空環境里,而是在試錯與接納的碰撞中淬煉成型。而這種敢于嘗試的勇氣、反饋修正的機制,也正在為中國產業培育得天獨厚的創新環境,為今天的中國創新者提供前所未有的底氣。
完備的產業鏈能以全球無出其右的速度將設計圖紙變為千萬級、數億級量產產品,數字生活沉淀的數據海洋又發散出無數細分的新需求,為產業鏈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與此同時,龐大消費市場則提供了廣闊的容錯空間,讓每一次嘗試,即便是“試錯”,都成為值得記錄的樣本。
這一路,也許所有人都不會一帆風順,但只要創新的目的終究是讓人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這些或大或小的嘗試終有一天會滲透到社會的大部分角落。
它們也許是人形機器人的一雙靈巧手,一對好膝蓋,也可以是“碰一下”讓生活更簡單一點,這類持續在發生的微創新。
因為創新的世界里,從來不只是顛覆性革命的獨角戲。當“碰一下”這樣的微創新推動著數字生活的基礎設施邁向一個更簡潔的入口,這種扎根人們現實生活的改變,同樣會掀起一輪意想不到的產業更新,激發出一個消費社會的潛在能量。
換句話說,只要能看到那些被忽視的人群、被忽略的需求、被隱藏的痛點,哪怕只是一部分的改進、一點點的變化,就值得我們做出新的嘗試。因為中國的制造能力與消費市場,就是試驗創新、實現創新、修正創新的最佳土壤。
如果說“碰一下”為中國的產業帶來了什么樣的啟發,那就是:創新的世界里,從來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參考資料
[1] Fordmodelt.net
[2] 我的生活與工作,亨利·福特
[3] 支付寶碰一下已布局全國超400個城市 再推“商家百億助力計劃,經濟參考報
[4] 321天,支付寶再造一個新入口,中國新聞網
[5] 危險的分工:從蘋果陷阱,到特斯拉幻影,飯統戴老板
[6] 工信部:2024年智能手機產量12.5億臺 同比增長8.2%,證券時報
作者:張婕妤
編輯:戴老板
責任編輯:張婕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