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兩年哪個地方最火,貴州,一定榜上有名。
前兩年爆火的村超、村馬,吸引了無數人前往觀摩;村民們自行組織的村T,走著走著就上了國際舞臺;就連以往不太起眼的貴州菜,都開始進軍北上廣,一口紅酸湯,精準拿捏打工牛馬們吃膩了白人飯的胃!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是貴州給人的初印象,它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因此也有“山國”之稱。但當你開始深入走近貴州,便會發現它藏在連綿不絕高山之后的獨特寶藏,花海、屯堡、侗寨、苗繡、蠟染,以及多元民族文化凝聚出的特有生活方式。
貴州,正在以一種更全面的方式,將自己推到世人眼前。
沒有哪個省份像貴州一樣,單純以山塑造著自己的風骨。它地處中國四大高原之一的云貴高原,滇西高原到湘西丘陵的過渡地段,平均海拔 1100米左右,整體呈現出“西北高東南低、中間高四周低”的地形狀態。北面的大婁山、東北的武陵山、西北的烏蒙山、西南的大王山、東南的苗嶺,時而巍峨、時而青澀,構建起了它的地形骨架。
高山“圍起”的貴州,僅17.62萬平方公里內,就矗立著125.8萬座大山,“開門見山”是貴州人習以為常的生活場景。蜿蜒的長江、珠江流經貴州,延伸出了烏江、赤水、北盤江等諸多如同毛細血管的河流。據統計,貴州境內長度超過 10千米的河流多達984 條。上千條大小河流在億年間不斷沖刷,或強或弱地碰撞、交織,塑造著貴州獨特的壯闊山河。
降雨量充沛、濕度大的貴州,被世人貼上了“天無三日晴”的標簽。雨水使高山之間氤氳著濕氣,創造出了“青山之間云鎖雨濃、溪流縱橫草木繁茂”的絕美勝景。雨水同時充盈著地上河流與地下暗流,造就了貴州全域近 2/3的巖溶地貌,遍布貴州的各種溶洞、堆積石筍等由此誕生。這種特殊地貌無法提供生產?所需的肥沃土壤,可就是這樣的環境,卻也能成為貴州人生活的主場。
不認命的貴州人與自然“分寸必爭”出一片生活的空間,他們不僅把崎嶇、封閉的山地,改造為理想中的富饒家園,還在喀斯特地貌中創造出生命的蓬勃希望。
烏蒙山腹地、三岔河畔的喀斯特地貌中,隱藏著一座傳統的苗族古寨——化屋村。在這里,大山連綿如屏障般,將村子與世外隔絕,山勢雄奇,洶涌的烏江奔騰而過,倒影沉碧,兩岸峰壁險峻,氣勢恢弘,瀑布山泉跌落湖中,地勢十分險要。因此,村落也有“懸崖下的村寨”之意。隋唐時期?,來自云南昆明的夷閩支盧鹿部在化屋村沿河地帶設置“箭筒屯”后,至今已有上千年。
貴州肇興侗寨
不僅化屋村,遍布貴州的喀斯特地貌中,均遺存著歷史悠久的古寨。黎平縣肇興侗寨就坐落于喀斯特山谷中,其周邊是典型的喀斯特丘陵,村內則以鼓樓群、風雨橋和梯田景觀而聞名。荔波縣茂蘭喀斯特保護區內的村寨——瑤山古寨,位于世界自然遺產地茂蘭喀斯特森林腹地,村落與錐狀峰叢、地下河系統和諧共生。
人們甚至能“變廢為寶”,創造人與自然的奇跡,明代軍屯村落天龍屯堡,堡內座座房屋皆以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巖砌成,村落周邊更是峰林密集。興義市萬峰林下的納灰村就處在中國最大喀斯特峰林——萬峰林腹地內,這個傳統的布依族村落與八卦田、河流共同構成了一副優美的“山水畫卷”。
貴州遍布山間的村寨,沖破山河阻礙走出去是另一個挑戰。他們遇山修路,見河搭橋,而路與橋皆是世界級的超級大工程。2016年,在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峽谷之上,鴨池河特大橋橫空出世。橋梁起于黔西縣鐵石鄉米新寨,向東南跨越鴨池河后,終點止于清鎮市暗流鄉沙田村壟上組,成為舉世聞名的成貴高鐵6座重點橋梁之一。
成都至貴陽高速鐵路是我國西北、西南至華南的區際快速鐵路新通道,沿線多處于高山河谷地帶,有“世界第一條山區高速鐵路”之稱。整條鐵路跨越大渡河、岷江、金沙江三大河流,線路有79%為橋隧,其中鴨池河特大橋是重點中的難點。全長971米的大橋,不僅建造地址構造十分復雜,要克服喀斯特高原溶洞,以及峽谷陡峻的斜坡及峭壁地形地貌,成為目前世界上跨徑最大的鋼桁梁斜拉橋。大橋的建成,直接將黔西至貴陽的車程縮短至1小時,為山區的座座村寨帶來了極大的出行便捷。
在貴州,這種山峰之上,河流之上的超級工程數不勝數。據統計,以從水面到橋面距離為標準,目前高度排名世界前10名的橋梁中,貴州竟有5座;排名前100名的橋梁,貴州有高達46座。其中,高度超過300米的超級橋梁,全世界23座中,就有16座位于貴州,比如舉世矚目的江界河大橋、北盤江大橋等等。而高山下洶涌的河流,也能在貴州人手中幻化為超級水電站,源源不斷地供應著山寨人的生活。
“匠廬·村曉”民宿
千百年后,山河依然無法阻擋貴州人的開拓熱情,那些即將衰落的古寨,坍塌的老房子再次煥發了光彩。貴州境內很多高端的民宿品牌不少都位于村落中,年輕一代將曾經的開山之石,變成了守山之玉。安順黃果樹瀑布旁普叉村布依族村寨的“匠廬·村曉”民宿,就是從擁有500多年歷史的石頭民居中蝶變出來的。通過改造,破舊的石頭房子與田園悠然的環境,給予游客逃離城市生活的松弛感。改造至今的7年間,普叉村布依族村寨荒草蠻生、六十多幢搖搖欲墜的房屋在保持原有傳統石頭風貌的基礎上,通過改造內部更加適合現代人居住,村落也成了遠近聞名的“民宿村”。
群山是障礙,卻也是天然的堡壘。貴州毗鄰川、渝、湘、桂、滇等省,地處中國西南各省交界的中心地帶,歷史上受“偏安一隅、山水阻隔”的自然地理環境影響,明代以前遠離皇權管束,難以形成覆蓋全域的統治力量。因此,秦漢以來,貴州周邊各地區戰亂、社會動蕩使得濮人、氐羌、苗瑤和百越等各民族相繼涌入貴州山區,在此休養生息、孕育多彩文化,這也促使貴州逐漸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聚集區。
各個民族聚落隱居于山間、河畔,順應自然,延續理念。他們同時受到貴州“中間高四周低”特殊地形的影響,不斷接受著臨近的楚粵、滇、巴蜀等文化的深度影響,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建筑風格、服飾、美食、民俗、信仰等文化體系。在貴州境內,經過漫長的發育,保留了近48個少數民族,更孕育了約100項各具特色的非遺,比如侗族大歌、苗族蘆笙舞、苗族跳花燈、安順地戲、苗繡、水族馬尾繡、織金砂陶等等。
千百年間,貴州封閉的山水也成了各少數民族文化的天然庇護所和理想的生活地。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散布的8155個傳統村落中,僅貴州就有757個,數量排名全國靠前,其中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傳統村落主要密集區。
古寨中,人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建造了風格迥異的建筑,吊腳樓、屯堡、土樓等等。其中,遍布安順的屯堡群,是全國屯堡文化保留最好的地方。歷史上,安順位于貴州中心位置,地處重要的交通要道上。明洪武年間,朱元璋為了鞏固西南邊疆,派遣大批軍隊和移民駐扎在貴州,并在湖南至云南交通要道上,設立了24座衛所作為重要的防御體系。衛所中建設固若金湯的屯堡,屯堡既是生活區,也是軍事防御區,人們戰時防御,平時種糧。如今,因為山河閉塞的環境,使這些屯堡得以活態保存下來。安順市平壩區喀斯特地貌大山深處的天龍屯堡,就曾地處西進云南的咽喉之地,是元代歷史上有名的順元古驛道上的重要驛站。明初時,朱元璋調北鎮南,在這里有大量江浙漢族屯兵建堡,本世紀初由當地儒士改名為“天龍屯堡”。
屯堡中的非遺地戲,也隨著屯堡的保存而傳承了下來。歷史上,隨著屯堡制度退出歷史舞臺,為了阻止“武事漸廢”的趨勢,“有識者”想出了跳神戲的辦法,在跳神中演習武事,就是地戲的緣起。頭戴木刻假面,臉部蒙蓋青紗,手持短小兵器,但表演動作幅度大,演唱著七言和十言韻文,這就充滿神秘的地戲。如今,屯堡與地戲早已成了安順旅游的重要標簽。
不僅如此,貴州獨特的苗族刺繡、侗族扎染也隨著村寨的留存而傳承至今,并在新時代迸發出來新光彩。
貴州苗族以刺繡著稱于世,是苗族婦女勤勞智慧的結晶。貴州畢節的化屋村因婦女頭飾為頭髻偏左歪插彩梳,故稱“歪梳苗”。千百年來,村落傳承著獨特的苗族刺繡形式——馬尾繡,其主要布料有手工紡織土布、棉布、絲綢緞等,顏色多以紅白綠為主,配以粉黑藍紫等顏色。苗家姑娘出嫁都要穿上一身純手工繡制的嫁衣,為的是緬懷曾經的故土,紀念英勇聰慧的前輩,發揚苗家祖先留下的傳統刺繡工藝。
如今,化屋村的村民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紛紛通過刺繡創意,讓文化走得更遠。村民彭藝自小學習蠟染和苗繡,2019年,她創立了苗繡蠟染工作室。此后,她又將工作室規模進一步擴大,與高校合作,開發出創新服飾、家居飾品等多種創意產品,帶領50多名繡娘在家門口就業。化屋村共開展的苗繡蠟染技能參與培訓的繡娘多達200余人次,由此引導群眾開辦工坊更是多達14家,開發苗繡蠟染文創產品100多種,村民還利用電商、直播帶貨等方式將刺繡文創品銷售到了全國各地。
貴州侗族獨具特色風雨橋、鼓樓、侗族大歌和傳統扎染也得延續至今,成了侗族文化的活化石。貴州每個侗寨至少有一座鼓樓,有的侗寨多達四五座,鼓樓作為村寨里重大事宜商議的重要場所,以及擊鼓呼救的重要方式被跟隨村寨一同保存了下來。
肇興侗寨鼓樓
鼓樓里悠揚的侗族大歌,清晨戶戶搗衣聲,隨處可見的晾曬的扎染侗不,都是侗族文化的象征。伴隨著侗族人生活日常的是扎染工藝。
它是侗族地區民間紡織與印染工藝的合稱,主要有侗布、亮布、侗錦、侗帶、被、毯之類布品,可以說,侗族人生活的物料皆與扎染有關,它們將扎染品掛在墻上,穿在身上,鋪在床上.......
如今,黎平縣大部分村落均依托傳統的扎染工藝成立了合作社,吸收本村及周邊村落的婦女來做扎染產品。在合作社里,你可以私人定制,也可以體驗工藝,還可以買走一件扎染小玩意,裝點自己的生活。合作社還通過集體培訓,品牌化的運營,扎染工藝的創新,讓這門傳統的古老技藝走進了年輕人的視野,走向了國際的舞臺。
貴州人變崎嶇為坦途的開拓基因,多次移民浪潮、多民族和諧共居的歷史傳統,使貴州人有著與生俱來的開放包容、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也始終保有活在當下的松弛感,天然具備著對教條、呆板的反抗精神。
貴州人根植于本土,又玩兒出了新花樣:村超、村T、村馬......封閉山水保留下的村寨,在新時代以另一種方式沖破了信息的閉塞,刷屏互聯網,霸占流量寶座,也不斷刷新著人們對“山國”的印象。
貴州榕江縣城村超足球場
2023年5月,一場別開生面的足球比賽賺足了人們的眼球:“榕江(三寶侗寨)和美鄉村足球超級聯賽”。與眾不同的是,這場球賽完全由由民間自發組織舉辦,不僅賽事由村民組織、參賽者也基本都是村民。拉拉隊表演讓人感受到了“最炫民族風”,十里八鄉的村民自制道具、自發集結,他們身著民族服裝,唱響天籟,把苗族、侗族等多民族文化融入現場表演。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連比賽的獎品也十分接地氣,雞、鵝、羊、豬、牛輪番上場。由此,網友形象地將該項賽事稱為“村超”。
“村超”并不是空穴來風,據說始于20世紀40年代,抗日戰爭時期,廣西大學遷入榕江,將足球運動傳入榕江。大學生們在學校圍墻內踢足球、打籃球、打乒乓球,圍墻外是好奇張望的當地百姓。后來,“足球熱”慢慢地傳到了圍墻外,成為了榕江的全民運動。
這場盛大的“村超”可不局限于本地,它不僅走出了貴州,還走向了世界,源源不斷地吸引了世界各地人的圍觀。2023年11月,貴州“村超”聯隊應香港明星足球隊之邀赴港參賽,在香江畔上演了一場“村味”與“港味”的激情碰撞。比賽中,“村超”隊員不僅展現了草根足球的純粹與熱情,還通過民族歌舞表演、非遺文化展示等活動。此后,貴州村超頻頻與港澳臺地區交鋒,比賽同時,也傳播了貴州侗族大歌、苗族蠟染等傳統的非遺文化。
貴州“村馬”迎來總決賽 參賽選手策馬揚鞭,激烈角逐。
貴州不僅有“村超”,還是激烈的“村馬”。貴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被譽為“馬背上的民族”,人民自古愛馬、養馬,每逢過節都要舉行盛大的賽馬比賽。如今,過節才舉行的賽馬活動,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時尚體育消費,被網友稱為“村馬”。賽馬場上,一聲令下,十幾匹快馬從馬閘一躍而出,此起彼伏的加油聲、呼喊聲,給近距離觀賽的觀眾帶來全新的體驗感。“村馬”的強勢出圈,使“貴州村馬”成了全體村民共同的節日,也引來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為此專程而來。
觀賽馬的同時,水族、布依族、苗族歌舞,水書、馬尾繡等各民族文化展示也在沖擊著人們的視覺。以“夢”為馬,三都水族自治縣的不少村落通過改造老房子為民宿,發展了鄉村旅游、鄉村研學、特產售賣等,甚至不少年輕人瞄準了“騎師”這一新的職業賽道,開辦了首個休閑體育——馬術方向的專業班,重點培養運動馴馬、飼養管理等就業方向的學生。“村馬”的產業帶動了地域的發展。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來三都水族自治縣看“村馬”的游客數量超過80萬人,同比增長超過25%,旅游收入同比增長超過55%。
村民梯田上“走秀”展示民族服飾
貴州六盤水,花海木棧道化身天然T臺 上演“烏蒙村秀”
除了村超、村馬的競技賽事,貴州村T的民族服飾盛宴,也早已悄然走進了大眾的視野。“村T”,是貴州省鄉村非遺民族服飾T臺秀,是一個面向全國以及全世界展示非遺服飾的公益T臺。去年7月,苗族設計師楊春林,以貴州“村T”為名,發起屬于當地老百姓的民族特色服裝秀,將苗繡、銀飾、非遺美食、蘆笙舞、農耕工具等搬上T臺,受到了當地村民的熱烈歡迎。一時間,村民們也紛紛穿上自己的民族盛裝,來到風情園風雨橋秀場中走秀,“貴州村T”由此誕生,并走向了中國國際時裝周,走向了全世界。
2024年8月至10月,非遺傳承人吳秀英,帶領多名非遺傳承人和婦女們在凱里村的舞臺上,用四場精彩絕倫的走秀,向世界展示了苗族服飾文化和苗族刺繡文化的獨特魅力。全國乃至全球的觀眾,很多人來到甕港村這個窗口了解苗族的非遺文化。此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三棵樹鎮腳高村侗寨,在歡度十三年一次的苗族鼓藏節期間,邀請了貴州村T聯合上演了“村 T”秀。凱里苗侗風情園,“戲劇活化石”安順地戲驚艷登場貴州“村T”,拉開了一場穿越六百年時光的文化盛宴。
村T,除了本省居民外,還吸引北京、深圳、成都、長沙、武漢等20多個城市和來自美國、法國、英國、德國等22個國家的藝術家、設計師、青年代表、游客等參與。更是走出了貴州,走向了中國國際時裝周、倫敦時裝周、新加坡時裝周、加拿大時裝周、還有芬蘭文化交流等等。
今年五一,貴州榕江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村超”,足球界的桑巴軍團——巴西隊赴約參加;三都水族自治縣也將迎來“貴州村馬”全國賽馬邀請賽,期間更有大型的迎賓儀式旅拍、騎乘、研學、民族文化展演,精彩紛呈。
貴州,一個生于崇山峻嶺,卻早已褪去了羈絆的“開拓者”。從建設家園,到傳承文化,再到講好新時代的貴州故事,每一步皆是樂天派的貴州人的宿命。回望過去,亦步亦趨是血與淚;當下與未來,滿眼都是特色鮮明的貴州標簽。
編輯|Kiki
文|沐槿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匠廬·村曉、Kiki
文中數據來源|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走進貴州紅色傳統村落》、住建部、受訪者
長期征稿
后臺私信“投稿”獲取聯系方式
社群添加
旅先森VX:LLxs05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