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周六凌晨2點,立訊精密(002475.SZ)連發三份業績報告:
2024年年報、2025年一季報、2025年半年業績預告。
公司27萬股東早上一起床都驚了:
大周末,還是凌晨,董秘這么拼?
再看公告內容,公司這是給大家“報喜”來了!
2024年營收增長15.91%,利潤增長22.03%,營收、利潤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2025年一季度,營收增長17.9%,利潤增長23.17%,同樣雙雙創歷史同期新高;
最牛叉的就是2025年半年業績預告了:
預計今年上半年,利潤增長20%至25%。
為啥說這個預告牛叉?
雖說近年來每到4月立訊都會提前發半年業績預告,但今年上半年有個突發黑天鵝是特朗普關稅“瘋狗拳”,而公司依然預測上半年利潤增速與一季度一致,說明一點:
立訊精密已經確信,唬人的關稅大棒,當前對公司并無實質性影響。
如果說半個月前還有很多投資者擔心立訊要完,現在半年業績預告出爐,可以說,立訊精密,“起死回生了”!
為什么說關稅政策對立訊沒啥實質影響?
特朗普一通胡搞,征稅計劃其實已經基本爛尾,相信大家都知道。
4月2日美國宣布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利空影響下,A股“果鏈”公司暴跌,立訊精密連續兩個交易日跌停。
很快啊,4月10日,美國又宣布對全世界除了中國以外的貿易伙伴,“暫時”停止加征對等關稅。
最近對中國的態度也越來越軟,盼著跟我們談。我們的態度則越來越硬:要談,拿出誠意來。
事實上,不管后續美國再怎么折騰,特朗普再怎么抽自己嘴巴子,對立訊影響都不大。
有個冷知識:立訊在中國生產的產品,本來就不怎么往美國賣。
什么情況呢?
首先,立訊70%以上的業績來自蘋果,這是事實;
然而,蘋果的市場里面,美國只占三分之一;
最后,立訊精密在越南、印度、墨西哥,都有產能,而越南已能滿足大部分出口美國量的需求。
按照立訊的說法,“公司國內制造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成品出口到美國”,事實上,即便是立訊精密國內微不足道的對美出口,也完全可以轉移去其他國家的基地。
還有個冷知識:即便關稅造成成本上升,也不由立訊這樣的制造商承擔。
立訊精密4月9日接待機構調研時,已表示“按照常規貿易規則,所有硬件制造廠商都不會承擔關稅、物流、倉儲等成本,這些不是硬件供應商需要考慮的。”“過往遇到關稅問題,都沒有出現客戶讓供應商承擔關稅的情況?!?/p>
事實上,同樣的觀點,藍思科技、歌爾股份也表達過。如歌爾4月8日在互動平臺稱“消費電子行業出口中較多采用FOB等條款,進口環節關稅一般由進口商承擔?!?/p>
所以,立訊此前因關稅“黑天鵝”連續跌停,本身就是錯殺。
我們再講深點:
特朗普弄不死中國的果鏈龍頭,除非他把蘋果也弄死,把美國自己的科技巨頭弄死。
今天其實已經不是立訊簡單依賴蘋果,而是蘋果與立訊、與中國消費電子供應鏈共生。
這點資本市場看得很明白。
關稅政策剛出,蘋果市值兩天內縮水2700億美元。
蘋果現在壓力并不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供應鏈。
2024年蘋果以18.7%的全球市占率暫居全球智能手機榜首,但三星(18%)、小米(13.6%)咬得很緊。眾所周知華為在歐美市場是被捆住手腳了,一旦歐洲等市場為了報復美國,放松對華為的限制,蘋果還夠打嗎?
今天的蘋果已經不是喬布斯時代的蘋果了。今天的蘋果面對競爭對手并不具備斷代級優勢。
而中國在全球消費電子供應鏈中優勢十分顯著。中國產業鏈不僅成就了蘋果,也孕育了華為、小米這樣的本土巨頭。
2023年10月,《華爾街日報》寫了篇文章,標題是:《沒有這家中國公司,庫克就無法生產iPhone》,講的就是立訊精密。外媒發現即使中美關系緊張,蘋果公司也越來越依賴立訊進行產品生產。
消費電子市場,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新王換舊王”的賽場,如果蘋果失去了中國供應鏈,就意味著被砍掉手腳,一旦失去快速響應市場的能力,蘋果也會被淘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