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專注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的怦然。
當71歲的梁實秋遇見43歲的韓菁清,一場跨越30歲的愛戀轟動了整個華語世界。當愛情照進現實,年齡便不再是問題。
《相逢何太晚》收錄了梁實秋寫給韓菁清的80多封書信,信中滾燙的字句、輿論中刺目的非議、婚禮上堅定的誓言……這段“離譜”的忘年戀,究竟藏著怎樣的勇氣與深情?今天,讓我們翻開泛黃的書信,見證一場”不瘋魔,不成活“的愛情。
01
初見時,恨晚:靈魂相契的火花
1974年的臺北,梁實秋為校閱悼亡妻的《槐園夢憶》而來,卻在遠東圖書公司偶遇了韓菁清。
43歲的她,熟讀他的散文,能背誦他的譯作;梁實秋驚嘆于她的才情,更心動于她的純粹。自此,相逢一瞥成永恒。正如他在信中寫到的那樣:“我們有共同的感情,這是最重要的根本。同是火,聚在一起,愈燃愈熾。”
愛情,本就與年齡無關, 何況情感豐富的大文豪?
兩個月,梁實秋寫下了90多封情書,對韓菁清的稱呼,也從“菁清女士”到“親親”,一個稱呼,隨著他們的的親密度肆意瘋漲。
02
眾叛親離:輿論風暴中的堅守
當戀情曝光,非議如潮水般涌來:
梁實秋的學生成立了“護師團”,反對這段“忘年戀”;朋友們贈詩諷刺“相逢不在少年時”,媒體也稱韓菁清為“收尸集團”……
這樣的環(huán)境下,兩人并沒有屈服,反而堅定了他們彼此的感情,梁實秋在信中反擊:“大主意當然是我自己拿,我早已拿定,誰也不能影響我。”
而韓菁清也回信寫道:“我愿愛你,像你愛我。真,誠,純,不平凡!”
擲地有聲,鏗鏘無畏。
愛,從來都和年齡無關!
不管是青春少年郎,還是耄耋老人,都有追求愛情的權力。
金句暴擊:
愛里沒有罪,只有敢不敢。
我們‘有飯吃’,可以‘關上門過日子’。偏不關門,偏要走出去給大家看看!
03
婚姻是火,濃烈而真摯:書信里的愛情哲學
1975年5月9日,他們在臺北低調完婚。婚禮上,梁實秋笑著對親友說:
“我們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最大的異是年齡,但更多是相同:興趣、話題、感情。我相信,婚姻會幸福。”
書中金句,刀刀戳心: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不,兩股火聚在一起,變成更大的一股火。
真愛是使對方滿足,永久效忠,不變。
時間是人類最大的敵人,但有你,一剎那無異于永恒。
婚后,他們共度13年。
梁實秋因為眼睛近視而時常撞墻,韓菁清就調侃他“進士撞垣”;他稱她為“女皇”,她喚他為“秋秋”……
最初反對的朋友們紛紛贊嘆:“韓小姐爽朗善良,梁先生險中得福。”
1987年梁實秋病逝, 韓菁清終生未再嫁,守護著他的文學遺產,這本書就是其中之一。
愛情的故事,在梁實秋病逝的那一刻按下暫停鍵,但他們留給世人的卻是無數的沉思:年齡,從來都只是數字,不是愛情的天敵!
婚姻的本質,不是海枯石爛、轟轟烈烈,而是細節(jié)的堆砌。
他們一起包粽子、逛書店、逗貓……
梁實秋與韓菁清的故事,像一把火,燒穿了世俗的偏見。在這個“不敢愛”的時代,他們的情書提醒我們:若愛,請深愛;若恨相逢晚,不如勇敢愛。
互動話題:
你相信“忘年戀”能戰(zhàn)勝一切嗎?評論區(qū)留下你的愛情觀!
職場二胎媽媽,專注家庭教育和孩子心理健康,分享育兒知識和好書,和孩子一起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