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7
羅望村久旱數月
作者 |第一財經 南英
4月27日上午,雨水降臨久旱數月的羅望村。
羅望村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昭平縣黃姚鎮,全村共有村民1100左右人。近期,包括賀州市在內的廣西多地的旱情,受到關注。
廣西的少雨天氣自去年11月以來就開始顯現。據廣西氣象部門統計,2024年11月以來,廣西平均降雨量只有11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三至七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氣象干旱呈反復發展態勢。截至4月21日,廣西12市的55個縣份出現干旱災害,累計造成43.1萬人受災,因旱飲水困難需救助人口實時值達5.4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5.19萬公頃。
4月25日氣象干旱綜合指數監測顯示,廣西全區仍有107個縣(市、區)發生不同程度的氣象干旱,其中特旱面積約12.9萬平方公里(占比54.2%),主要集中在河池、賀州、來賓、貴港、南寧、梧州、玉林、欽州、北海、百色等地,較上周相比特旱面積減少了25.7%。
趁著久違的降雨,村民們開始了搶種行動。
久旱逢甘霖
過去幾天,賀州連續下了兩三天雨,雖然雨量不大,持續時間也不長,但對當地干涸的土地來說,已是久旱逢甘霖。
“如果再晚幾天不下雨,這些玉米估計都要死了?!?月26日下午,羅望村農民楊女士在家門前的田地上除雜草,她說,從去年秋天到現在,這里就沒怎么下過雨。
持續數月的少雨天氣,讓這片土地遭遇了罕見的干旱挑戰,農作物生長和春耕進程受到影響。
身材瘦小的楊女士邊除草邊比劃著向記者介紹說,往年這個時候,玉米早就長到腰部這么高了,但現在的高度還不到她的膝蓋高。這些玉米是她在今年清明節前后種下的。
清明節前后種下的玉米苗株 南英/攝
羅望村的村民們原本應在清明節前后就開始播種水稻,可干旱的天氣讓田地一直干涸,播種計劃被迫擱置。
村民陸先生說,這幾天,村民才開始犁地松土,要是沒有這場雨,還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但“現在雨水還不夠,水庫也沒水下來,田里一直沒有水,還不能種?!彼f,村民還在等待更多雨水的到來。
同樣是在羅望村,4月26日下午,阿文與家人正在山上修剪茶樹。阿文告訴記者,受干旱天氣影響,部分茶葉已經由綠色變成褐色。“你看,這是死的。”他用手捏著一片褐色茶葉對記者說。
羅望村村支書李扶枝向記者介紹,羅望村山多地少,近年來只能往山上發展,經濟作物主要是茶葉。但受干旱天氣影響,他預計今年村里的春茶產量要減少一半以上。
記者在走訪中看到,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黃姚鎮鳳立村等多個村莊。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網在4月25日掛出的一則信息顯示:“當前,全區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把早稻抗旱搶插、抗旱保春耕作為春季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來抓,通過系統部署抗旱救災措施,科學組織春耕備耕工作,有效緩解旱情帶來的不利影響。”
據《廣西日報》4月25日報道,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預計,未來一周,廣西有兩次中雨、局地暴雨伴強對流天氣過程,桂東、桂南氣象干旱有望進一步緩解。但降水分布不均,部分地區旱情仍將維持。
羅望村等村莊農作物的灌溉水源,主要來自附近山上的東潭水庫。但第一財經記者在東潭水庫現場看到,過去幾個月的少雨天氣,導致該水庫目前近于見底?,F場村民告訴記者,在前幾天沒下雨之前,水庫水量更少,“差不多都見底了,活了幾十年,就沒見過這樣的”現象。
黃成平是鳳立村委會主任,同時是東潭水庫村河長,他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去年下半年以來就沒有下過雨,所以水庫里的水都放干了。
記者在東潭水庫現場看到,水庫里放水塔下方的庫底,在太陽的炙烤下已變成一塊塊龜裂狀,用于清理水庫雜物的小船也趴在庫中地面上。目前,該水庫已經沒有水量排出,水庫外的水渠已經干涸。
在距離東潭水庫幾公里的周家水庫,也出現了大面積的干涸。4月26日,記者在周家水庫現場看到,一艘名為“仙女壹號”的船艇正擱淺在水庫中央,牛群自由地走在庫底上面吃草,甚至還有當地人騎著電動車在上面游玩。
黃姚鎮新寨村農田的灌溉,主要來自周家水庫。多名新寨村村民向記者介紹,由于周家水庫外放水量大幅減少,村里農作物的耕種受到了影響。
擱淺在水庫中央的船艇 南英/攝
多方抗災
面對災情,一場抗災保種的戰斗也已展開。
李扶枝告訴記者,這幾天,村委會已發動村民趁雨后搶種玉米和黑豆。
4月27日,黃姚鎮鎮長黃飛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鎮上已經召開了相關會議,全面摸排各村農田水利灌溉情況。針對原有水利設施存在的漏水、堵塞等問題,組織鎮、村兩級力量開展修繕疏通工作。同時,尋找低洼地帶的水源,通過調配抽水機進行提水作業,保障農田灌溉需求。
李扶枝和黃成平向記者介紹,為保障農田灌溉,農民出動在附近尚有水源的河流處,通過抽水機抽水以滿足灌溉需求。而在生活用水保障方面,羅望村今年新增打了一口深井以緩解生活用水壓力。
4月21日,水利部針對廣西等省區啟動干旱防御Ⅳ級應急響應。水利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水利部指導旱區精準范圍、精準對象、精準時段、精準措施,全力抗旱保供保灌。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網在4月25日掛出的信息顯示:“面對部分地區旱情,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及時啟動農業重大自然災害(干旱)Ⅳ級應急響應,組織專家制定早稻抗旱減災技術指導意見,投入植保無人機對旱情進行實時監測分析,派出7個專家指導組深入早稻受旱嚴重的市縣開展指導,及時協調解決遇到的困難問題,確保糧食顆粒歸倉?!?/p>
根據上述信息,截至4月22日,全區累計啟用抗旱井2.7萬多口,使用抽水設備超過26萬臺(套);開展地面增雨作業超過1000次,增加有效降水約8.3億噸。
該信息還顯示,全區各級財政累計投入約2.25億元用于支持人工增雨作業、采購抗旱設施設備、打井灌溉、修繕農田水渠等農業恢復生產工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還將下撥500萬元自治區本級農業生產救災資金,指導地方繼續加大抗旱技術和措施落實,強化抗旱水源保障。同時,為做好病蟲害防控等工作,廣西有關部門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病蟲害防控技術指導,投入抗旱人力329.52萬人次。
不過,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水文中心預測,4月底前,全區江河天然來水量變化不大,百色、崇左、南寧、來賓、貴港、欽州、北海等市大部地區持續維持輕度至中度水文干旱狀態。
微信編輯| 雨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