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22日,印度控制地區克什米爾巴哈爾甘發生了駭人聽聞的恐怖襲擊事件,導致26人死亡,大部分是印度的無辜游客。
這是近十年來,最致命的襲擊事件。
事發后,印度總理莫迪緊急停止對沙特阿拉的訪問,匆匆趕回國內主持安全會,他表示,一定會把兇手抓住,言語中還指責巴基斯坦,因兇手中有二人來自巴基斯坦。
對此,巴基斯坦當即否認,還指控印度在故意抹黑,是蓄意挑起戰爭。
于是雙方突然進入緊張狀態,全球開始關注。
一天后,印方開始對巴基斯坦出臺報復措施,宣布“斷水”(暫停《印度河水條約》)、限制簽證等手段施壓,這是自從1960年簽署水資源共享條約以來的首次被中止,對巴基斯坦的影響極大。于是巴方也關閉了對印的領空,暫停雙方貿易。
本以為巴基斯坦這樣可以“回避”戰爭,然而4月24日晚,巴印局勢進一步惡化,在控制線附近發生了小規模交火,讓全世界都捏了一把汗。
4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羅馬參加葬禮時,面對記者詢問,如何看待巴印局勢,特朗普沒有表明自己的立場,只是說,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以來就存在著緊張關系,這沒什么新鮮的。
看來,特朗普對巴印沖突似乎在意料之中,當被問及到底支持誰時,特朗普這次表現得卻十分中立,他說:美國和印度關系一向不錯。隨后他又說:我們和巴基斯坦的關系也不錯。
其實,印巴沖突確實一直就存在,從1947年“印巴分治”以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矛盾就一直存在,現在事情發生地克什米爾其實一直就是矛盾的始發地。
據資料顯示,現在克什米爾77%的人口是穆斯林,但印度的軍事干預,引發了1947年的第一次印巴戰爭,一直到現在,這里的主權問題就一直沒有解決。
一直到1965年,巴基斯坦曾試圖扭轉悲痛局面,但印度開始反攻,在蘇聯的勸說下才簽署協議,雙方進入和平狀態。
可是6年后,即1971年,在巴基斯坦東部,再次爆發印巴沖突,當時東巴基斯坦(今天的孟加拉國)要宣布獨立,印度極力支持東巴,最后導致東巴獨立。
雖然作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但印度的此次支持,確立了自己在南亞的地位。
進入21世紀,從1999年到2020年這20年來,巴印沖突就一直存在,比如1999年,巴基斯坦武裝入侵克什米爾,導致雙方開始戰斗,最后以雙方都損失慘重付出代價。
2019年,印度對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發動空襲,巴方出動眾多戰斗機迎擊,從而爆發了21世紀極為慘烈的空戰,此事引發聯合國高度關注。
如今,面對歷史上遺留問題,這場沖突到底如何收尾,依然是全世界關注的難題,尤其在現在現代化戰爭期間,如果印巴沖突惡化下去,后果不堪設想,從軍事上來說,不排除會利用無人機等現代化手段。
那么有人問了,如果真的打起來,哪一方更有勝算?
其實這個問題,很多人心中已經有了答案,21世紀以來,印度憑借年均7%的經濟增速,將軍費投入從2000年的130億美元提升至2023年的736億美元,規模達巴基斯坦的7倍以上,在軍事上已經遠遠領先巴基斯坦。
據公開資料稱,現在印度擁有2艘航母與國產“維克蘭特”號,形成陸海空立體作戰能力,另外陸軍列裝2000輛T-90MS坦克與韓國K9自行火炮,空軍引進法國“陣風”戰機與以色列“蒼鷺”無人機,“光輝”MK-1A戰機、“阿瓊”MK-1A坦克等也是在軍事上的重大成果。
導彈方面,印度擁有射程5000公里的“烈火-5”導彈,核彈頭足足有上百枚。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略顯落后。其坦克由中國支援,海軍僅有4艘054AP護衛艦,航母與戰略投送能力匱乏。
另外巴基斯坦軍費也捉襟見肘:
2023年軍費僅100億美元,占GDP的3.5%,遠高于印度的2.4%,但總量不足印度七分之一,難以支撐長期消耗戰。
所以綜合來看,印度選擇“回避戰爭”是明智之舉,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比起來印度,巴基斯坦的擁有友好關系的國家并不多。
常言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在國際上有很多好朋友,在面臨戰爭中沖突時,可以得到很多盟友的支持至關重要。
多年以來,美國和印度的關系一直就不錯,這是不可爭議的事實,幾十年來,美國一直在對印出售武器,包括戰機和無人機,此外,英國也和印度簽署有安全協議。
俄羅斯就更不用多說了,在蘇聯時期,印度就一直是其盟友。
在印度周邊,印度還長期以自己的經濟優勢,向馬爾代夫等國家提供貸款服務,這些行為在潛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在其他國家的形象和地位。
反觀巴基斯坦,似乎有點“勢單力孤”。
長久以來,雖然沙特和土耳其和巴基斯坦都有經濟往來,但有個大問題,那就是缺乏實質性的軍事支持。
美國方面,雖然巴基斯坦是美國的“反恐盟友”,不過世人皆知的是,巴方在美國心中的地位是邊緣化的,比如2013年,美國對巴的軍售明顯降低。
但巴基斯坦有個最好的朋友,那就是中國。
近幾十年來,中國對外出口的武器,巴基斯坦占有81%,其中包括36架戰斗機,600輛坦克,還有很多潛艇等。比如2019年,印巴空戰期間,中國緊急提供巴方防空導彈和無人機等,這都是“中巴友誼”的見證。
但在國際問題上,中方一直以和平的態度,盡可能希望各國和平面對沖突。所以現在的巴印沖突,中國外交部明確表示,第一是譴責暴力事件,第二是呼吁和平,為巴方爭取斡旋空間。
但中國向來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以及“我們不惹事,更不怕事”。
如果真的局勢升級,中國會支持正義,在避免卷入戰爭的前提下,為盟友提供有力支持,對得起“巴鐵”的稱號。
如今,世界各國都在觀望,就連美國也無動于衷,通常情況下,作為全球“班長”角色的美國,一定會介入危機,防止事情惡化,但這次特朗普卻不為所動,似乎在等待中國的反應。
也有網友說,這其實是意料之中的,美國國內政治分裂也限制了特朗普政府在國際舞臺上的行動能力,再加上,特朗普剛剛對華進行了關稅壓制,現在不可能再次莽撞,尤其是在全球高度關注美國期間。所以特朗普罕見以“中立”態度面對此事,也是很少見的。
當然,雖然中國肯定會支持盟友,但本著和平的目的,也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如果巴印沖突惡化,巴基斯坦的經濟可能會遭到重創,比如外資撤離、能源價格飆升可能使GDP增速驟降至3%以下,2000萬制造業崗位面臨流失風險。
如果雙方使用現代化武器,無論怎么做,都會引發全球危機,盡管西方可能默認印度“自衛權”,但過度使用武力將削弱其本國。
即便現在巴基斯坦希望通過“回避”和“冷啟動”戰術控制沖突規模,但如果事態升級,中國可能會支持盟友,為其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持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