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2025年江蘇省“中學生英才計劃”啟動儀式暨走進高校研學活動在南京農業大學濱江校區舉辦。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導師及助教團隊、參與中學教師代表、155位新學員及家長代表、往屆優秀學員等共計400余人參加活動。
院士寄語:勇于實踐是最好的成長路徑
啟動儀式由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朱艷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張紹鈴,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方勝昔,南京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劉營軍,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副處長葉兵等出席儀式。
“作為首批試點省份,江蘇積極探索高校與高中聯合發現和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模式,通過高校優質資源的開放共享,以‘名師帶高徒’的培養模式,為心懷科學夢想的青少年插上騰飛的翅膀。十余年來,累計培養602名品學兼優、具有創新潛質的中學生。”方勝昔表示,希望本屆學生能立時代之志,涵養家國情懷,將個人理想主動融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歷史進程,培育敢為人先的創新魄力。他強調,各參與高校和中學要深刻認識“中學生英才計劃”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中的戰略支點作用,著力構建全鏈條協同育人機制,推動形成具有江蘇特色的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劉營軍表示,南京農業大學已連續3年參與英才計劃,先后推薦8位英才導師,培養20位優秀中學生,為青少年搭建了走近科學、對話大師的成長舞臺。
張紹鈴表示,中學生英才計劃通過高校和中學聯動,能讓同學們從高中教室走進大學實驗室,從書面知識學習走向課題研究實踐,讓同學們更早感知科學前沿,感悟科研道路,激發科研興趣,鍛造創新能力,早早種下一顆科學報國的種子。他為本屆英才學生送出了三句寄語,一是保持好奇心,時刻要問為什么;二是勇于實踐是最好的成長路徑;三是厚植家國情懷,立志報效祖國。“江山代有英才出,直掛云帆濟滄海,愿你們胸懷凌云志,追尋科研夢,在英才計劃的平臺上奮勇前行,努力成為國家棟梁,擔當起科技強國建設的重擔。”
今年入選英才學生數量較去年提升30%
今年,江蘇省4所培養高校共推薦了包括郭子建院士等在內的34位英才導師,啟動儀式現場為2025年英才計劃新增的10位導師頒發聘書。通過各設區市推薦、省辦遴選,在原有21所參與中學的基礎上,新增9所參與中學,入選英才學生數量較去年提升30%。
現場表彰了2024年度優秀中學輔導教師,來自南京市金陵中學的唐佳怡同學作為2024年英才計劃優秀學員代表分享了培養一年來的心得體會。她表示,參加英才計劃讓她的科研實踐與能力得到了提升,“科研與日常學習相輔相成,通過英才計劃培養的系統性思維和時間管理能力,讓我實現了理論知識應用與問題導向學習的良性循環。”
啟動儀式結束后,學生們與英才計劃導師面對面交流,參觀了《南京農業大學教學成果展》、全國重點實驗室、園藝學院科研成果展等研學點;中學校長及帶隊教師參加中學論壇。當天下午,學生們聆聽了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朱艷帶來的《智慧農業:科技賦能農業未來》報告并進行分組研學。
據悉,“中學生英才計劃”是中國科協和教育部共同組織實施的中學生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養計劃工作。該計劃自2013年啟動以來,始終聚焦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養,通過構建高校與中學協同育人機制,為國家基礎研究領域輸送源頭活水。今年的英才學生將在導師團隊指導下,深度參與為期一年的前沿領域課題研究,真正實現“在科研實踐中培育創新思維,在攻堅克難中鍛造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是鐘寅 通訊員 湯淼 葛思佳/文 吳宇/圖
(主辦方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