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歐洲:彈藥生產實現突破,歐洲炮彈增產的背后,摘自KONFLICT CAPITAL
目前無法回避的事實是,美國對于烏克蘭的炮彈的供應已經完全停止。盡管自戰爭開始以來,美國的供應量是歐盟的兩倍(200 萬發對約 100 萬發)。
2024年供應不樂觀的問題是:歐洲努力擴大生產規模,但是從幾乎可以忽略到大規模需要時間,特別是原材料的采購擴張;烏克蘭國內能制造一部分,但產能不足夠;與此同時,俄羅斯遠遠不斷地從朝鮮接收了大量彈藥(每年超過 100 萬發)。
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情況已大不相同:美國的貢獻現在僅包括與上屆政府預先簽訂的援助——沒有提出任何新的援助方案。歐洲已成為主要供應國。 就在昨天,有消息稱英國國防公司 BAE Systems 將在格拉斯科德啟動一條新生產線,預計產量將比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提高 16 倍,并將于今年秋季開始向烏克蘭交付。德國萊茵金屬公司(正在進行大規模擴建)和丹麥 Nammo 公司也發布了類似的公告,后者正在重啟丹麥北部一家已關閉的工廠,生產小口徑和大口徑子彈。目前,STV集團(捷克)與萊茵金屬公司合作,每年可生產約100萬枚炮彈。 Nammo 又增加了 360,000 。 簡而言之:盡管供應仍未趕上戰場需求,但歐洲的供應能力比一年前要強大得多。
2026年預計歐洲供應量--200-240萬發炮彈:BAE系統公司(英國):每年50萬枚155毫米炮彈萊茵金屬(德國):750,000(到 2027 年將擴大到 110 萬)Nexter-KNDS(法國):通過Forges de Tarbes運輸 100,000 多枚炮彈 + 96,000 個彈殼PGZ(波蘭):目標 150,000STV(捷克):穩定在 150,000 總計每年約為 200 萬發炮彈——如果全部運往烏克蘭,足以支持每天 5,000-5,500 發炮彈,尤其是考慮到烏克蘭自己的 152 毫米產量。
相比之下:俄羅斯的火力有所下降。 莫斯科目前的火炮供應速度約為每天 12,000 發,主要由朝鮮提供,朝鮮目前占俄羅斯火炮供應的約 45%。 “俄羅斯機器”本身無法維持每年200萬發子彈的發射。
在歐洲,此次產量激增是由歐盟的“彈藥生產支持法案”(ASAP)計劃推動的,該計劃結合了長期承購合同和關鍵設備(液壓機、烤箱等)的共同融資購買。關鍵瓶頸問題仍然存在于: TNT、RDX、IMX-104 等爆炸材料以及用于推進劑的硝化纖維素。 情況正在改變:
萊茵金屬硝化公司在阿紹開設了第三條硝化生產線;
BAE 正在英國各地和美國霍爾斯頓 ;
AAP 推出集裝箱化 RDX 微型工廠;
Eurenco-PB Clermont 正在將能量材料產量翻一番。
總體而言,這些努力可能使歐洲的火炮產量到 2026 年達到每年 240 萬發炮彈,但其全面影響要到明年才能顯現。在那之前,每批炸藥仍會在各個工廠之間進行仔細的分配。
與此同時,烏克蘭也在加強國防工業的產能。自 2024 年 8 月起,萊茵金屬公司和烏克蘭國防工業集團聯合生產的 155 毫米炮彈生產線投入運營, 2024年年底生產 80,000 至 100,000 枚炮彈。國有企業阿爾喬姆和幾家私營公司正在擴大蘇聯時代口徑(152 毫米和 122 毫米)炮彈的產量。
僅用了三年時間,歐洲就從2022年的“幾乎手工制作”生產,發展到可與東大相媲美的產量水平,輕視他們就是在作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