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作為全國唯一全部布局新工科的校區,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經過8年深耕細作,已發展成為高層次人才集聚區、高質量人才培養區與高水平成果產出區,初步走出一條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子,被師生網友昵稱為“廣州檸檬校區”。
自2021年起,華南理工大學在五省市開展綜合評價招生,所設置的專業全部放在廣州國際校區,其創新的人才選拔與培養模式廣受認可,報考熱度持續攀升。今年,學校有9個前沿新工科專業繼續通過綜評方式招生,為幫助廣大考生和家長深入了解這些專業的特色與優勢,即日起,學校官微推出“檸檬校區學院超鏈接”欄目,將陸續介紹各專業所屬學院的學科優勢、培養體系、課程特色及畢業生發展前景。今天推出第三篇。
院士領銜教學科研,100%海外引進師資
學業導師全程覆蓋,入校即入科研團隊
全英授課,接軌國際學術前沿
新工科進階式“機器人+”項目課程體系
@2025屆高考生
歡迎加入華南理工大學
夢想“吳”界 “智”繪未來
學院簡介
吳賢銘智能工程學院于2017年12月成立,由華南理工大學與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全球高校排名前20名)共建,以智能工程領域世界著名學者、美國密西根大學吳賢銘教授的名字冠名,是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首批建設學院之一。
學院面向世界、扎根中國, 聚焦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圍繞人“機器人+”“智造+”兩個新興領域,開展前沿基礎研究,在多個工業應用場景,包括制造、醫療康養、農林、低空經濟,推動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科技創新和落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人才高地和科技創新高地,為學生提供與世界知名高校接軌的優質在地國際化教育。
師資力量
吳賢銘智能工程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已引進26名具有國際視野的海內外優秀人才,其中1位新西蘭皇家科學院和工程院雙院院士、1名廣東省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3位廣東省珠江人才青年拔尖人才、4名廣州市高層次人才,師生比達1:16。不同研究領域及不同學源關系的青年人才在工作中形成橫向交叉,促進多學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學科生長點。
學科與科研生態體系
吳賢銘智能工程學院聚焦“機器人+”學科建設,圍繞“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一個核心,構建“156+X”特色交叉學科群。在5個共性關鍵技術領域,開展前沿基礎研究;研制6類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
學院擁有先進的科研平臺,主導建設學校的“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學科平臺,已建有教育部人因智能與裝備系統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華南理工大學-坎特伯雷大學智慧醫療自動化國際合作實驗室(SMART)、廣東省智能與康復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智能工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人工智能醫療器械技術監管科學重點實驗室、廣州市高端醫療器械概念驗證中心等6個省部級科研和國際合作平臺。依托學科優勢、人才資源及科研平臺,學院承擔了眾多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在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智材-智構-智造、智慧醫療、智能網聯車輛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高水平創新成果,有力推動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為國家智能機器人、智能制造領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本科生培養
培養特色
院士領銜教學科研,100%海外引進師資
學業導師全程覆蓋,入校即入科研團隊
全英授課,接軌國際學術前沿,培養全球視野
新工科進階式“機器人+”項目課程體系
以賽促教,打造學院特色國際機器人挑戰賽事
升學出國就業并舉,拓寬多元發展渠道
培養目標
學院以學生為中心,面向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重大需求,秉承“全球視野、交叉學科、創新為道、質量為本”的辦學理念,融合中西教育體系的特色,努力培養以德為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跨領域視野和專業前瞻性的新一代國際化、創新型、領袖型人才。
吳賢銘智能工程學院的本科畢業生,具備: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的批判思維能力
跨領域、跨文化、跨國界的
書面表達及溝通能力
具有全局觀、協調力、包容心及
執行力的團隊協作領導能力
終身學習的技能,并在日后選擇
的領域進行更深一步研究的能力
本科專業設置
1.智能制造工程 (專業代碼:080213T)
智能制造工程專業是面向智能工程前沿高新技術及其應用的專業性本科專業,同時也是計算機工程與應用、機械工程、自動化控制、電子電信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專業。該專業通過匯聚全球智能制造領域優秀科研人才,研究包括人工智能基本理論及科學問題、智能制造、機器人技術、無人駕駛技術、智慧城市、智能醫療等前沿科學技術,培養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復合型智能科學技術人才, 開展世界前沿科學研究。
2.機器人工程 (專業代碼:080803T)
機器人工程專業是面向智能工程前沿高新技術及其應用的專業性本科專業,同時也是計算機工程與應用、機械工程、自動化控制、電子電信以及認知和生命科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專業。該專業通過集聚國內外創新前沿資源,深化機器人科學與工程學科特色,培養精通機器人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國際化、復合型研發應用人才。
專業優勢
智能制造工程及機器人工程專業存在人才缺口
相關行業人才缺口超過430萬(獵聘大數據)
招聘平均年薪為32.99萬元(獵聘大數據)
50%受訪企業表示當前智能制造相關人才供不應求(《產業數字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
2022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513億美元,中國占174億美元(《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3)》)
教育部重點扶持的新專業
國家政策大力支持
中國制造2025規劃
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
“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
學生發展與就業
近三年,畢業生深造率由56%提升至76%,選擇就業的畢業生100%高質量落實就業去向。已畢業的2023屆和2024屆學生讀研深造率為61.5%,其中有31人到QS排名前100海外高校深造,26人到國內C9聯盟高校,另有多人簽約至華為、比亞迪、廣汽等國內頭部企業。
繼續深造高校
就業(部分企業)
優秀學生代表
馬岱寧 機器人工程專業2022級本科生
朱毅 智能制造工程專業2021級本科生
招生信息
2025年,華南理工大學吳賢銘智能工程學院將繼續實施綜合評價招生,采用基于高考基礎上的綜合評價招生錄取,“高考成績(60%)、學校考核成績(30%)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10%)”,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為“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
綜合評價招生計劃人數:
智能制造工程專業-45人
機器人工程專業-45人
綜合評價招生報名系統:
https://bm.chsi.com.cn/
綜合評價招生報名時間:
2025年1月-5月初
綜合評價招生報名方式:
招生咨詢:賈老師 020-81182104
招生QQ群:665409902
學院官網:
http://www2.scut.edu.cn/wusie/
華南理工大學 學生記者團
信息來源:吳賢銘智能工程學院
微信編輯:趙求知 樊濟舟 鮑恩
初審:冀早早
二審:盧慶雷
終審:鄒浩
華工原創,版權所有
若需轉載,敬請聯絡
郵箱:hgxcb@scut.edu.cn
“分享”“點贊”“在看”,記得一鍵三連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