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25年4月26日的羅馬,教皇的葬禮還沒有結束,澤連斯基和特朗普在鬧翻后再次聚手。
隨后澤連斯基又與英國首相斯塔默、法國總統馬克龍、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接連會晤。
澤連斯基取代特朗普成為了這場機會的中心。
為何能如此?
因為俄烏戰爭,烏克蘭穩如泰山,而且還可以發動反擊。
一句話:澤連斯基手中有牌!
二,美烏英法意羅馬會晤背景。
一次匆忙卻意味深長的羅馬之行
赴梵蒂岡參加葬禮
26日,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的葬禮吸引了多國領導人。澤連斯基此行的公開理由是“吊唁教宗”,卻也為多邊會談提供罕見機會——禮節場合自帶“外交緩沖”,各國代表團人數精簡、安保統一且日程可控,非常適合閉門深談。一個“僅幾分鐘”的照面
烏克蘭國家通訊社與《基輔獨立報》均稱,澤連斯基與特朗普在梵蒂岡外短暫交談,隨后約定葬禮后繼續討論。雙方各帶少量隨行人員,時間甚至不足合影。外界不免猜測:在上次公開翻臉吵架之后,這場“意外會面”背后究竟藏了什么算計?
英法意的“勸阻”與暗流
同日,澤連斯基又與英國首相斯塔默、法國總統馬克龍、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分別閉門會談。據多家歐洲媒體轉述,多國領導人對烏克蘭“有可能對俄羅紅場進行導彈襲擊進行勸阻。
烏克蘭已經有能力對俄羅斯的象征莫斯科紅場進行導彈攻擊。
三、澤連斯基的牌局:即是現實,也是兵法和心理戰。
軍事牌:遠程打擊與“不明彈頭”
從“海馬斯”到“風暴陰影”,烏克蘭近年接連獲得高精度遠程武器。若再加上外界傳言的“黑色彈頭”,無論真偽,都在信息戰層面對俄羅斯形成威懾:
? 俄羅斯需投入更多防空資源,“紅場”這樣高價值目標的警戒難度倍增;
? 對歐美盟友,烏方釋放“勝利并非遙不可及”的信號,爭取持續軍援;
? 對國內民眾,展示政府仍掌握主動,緩解戰疲與物資緊缺導致的厭戰情緒。外交牌:與特朗普“錯位合作”
在上次鬧翻之后,澤連斯基與其交談,至少贏得兩重收益:緩和與美國關系,畢竟不需要美國烏克蘭也可以贏,但有美國更好,更重要的是防止美國暗中支持俄羅斯。
朋友多,總比敵人多好。
輿論牌:借羅馬“圣地”塑造道德優勢
在全球主流敘事中,梵蒂岡象征“和平、仁慈與人道”。澤連斯基于此場合頻頻亮相,既襯托烏克蘭“守衛家園”的正當性,也對俄方形成“道義包圍”。一旦俄軍后續對烏關鍵基礎設施發動報復打擊,國際輿論更易傾向烏克蘭。
四、歐洲三國的抉擇:勸阻背后是恐懼還是布局?
英國:硬派支持者的風險控制
倫敦對烏武器援助一向最為積極。然若烏克蘭真在紅場實施打擊,俄方或對英發動網絡戰、破壞海底光纜甚至核威懾升溫。英國政府既要維持“鐵桿盟友”形象,也要避開激怒俄軍的“紅線”。勸阻澤連斯基,屬于常規風險對沖。法國:戰略自主與歐洲安全主導權
馬克龍既要強化法國在歐盟防務的主導地位,又不愿歐俄全面撕破臉而將歐洲安全完全外包給北約/美國。紅場若遭打擊,俄羅斯進行核大戰的危險會急劇上升。對于法國來說,讓烏克蘭持續地放俄羅斯的血,比立即打垮俄羅斯更符合法國及歐盟的利益。
意大利:地緣經濟與國內政治
梅洛尼政府面臨債務高企、能源脆弱的雙重壓力。俄烏戰火溢出至意大利本土的可能性雖低,但能源、糧食與難民問題足以動搖脆弱經濟。勸阻烏克蘭,乃是降低資本市場動蕩與國內民眾不滿的現實選擇。
五、特朗普的底氣與尷尬
相較拜登團隊龐大的外交與安保編制,特朗普此次僅攜少數幕僚赴羅馬,聲勢明顯受限。
其公開場合言辭謹慎,未見以往高調“推文風格”。
原因或在:
? 調停俄烏沖突失敗:上任后,特朗普在調停俄烏沖突后一事無成。
? 聯合國大會及北約并無正式議程,特朗普只能以私人身份與澤連斯基互動。
對于澤連斯基而言,這恰是一張可利用的牌:
特朗普“想說卻不能說”令其更易做出口頭支持,而烏方可將此解讀為潛在背書,卻不用擔心言辭過猛引發當下美烏政策沖突。
六、莫斯科的困境:紅場防得住嗎?
俄方對“紅場將被遠程導彈覆蓋”的傳聞保持高度戒備。一旦象征國家榮光的地點出現安全漏洞,或將對國內士氣、國際形象造成沉重打擊。
連日來,俄軍加固首都空域防空體系、恢復高層掩體演練,凸顯以下難題:
? 縱深防御薄弱:烏克蘭如從邊境至莫斯科發動遠程打擊,僅幾分鐘航程,攔截留給俄軍的反應窗口極短;
? 輿論后果巨大:即便導彈被攔截,只要殘骸落入市區,也會令“紅場不安全”成為全球頭條;
? 資源消耗:在前線遲遲未能取得突破的背景下,將現代化防空單元從戰區調回首都,勢必削弱攻勢。
七、對俄烏戰爭前景的影響
談判窗口的收縮與擴張
羅馬會晤表明,烏方嘗試在“威懾升級”與“外交勸抑”之間把握平衡。若歐盟成功說服烏克蘭暫緩紅場行動,俄方或感安全邊際回升,愿就停火框架重新評估;
國際秩序與非西方世界
若俄羅斯連紅場安全都難以保障,其“大國威懾”含金量大減;相反,若俄成功防空且保持克制,烏克蘭“孤注一擲”策略的代價也將引發反思。
八、結語:一座古城與一盤多方博弈的棋
羅馬,這座承載帝國與教廷雙重光環的城市,再次見證“戰爭與和平”的審慎對決。
澤連斯基此行雖歷時短暫,卻成功將軍事威懾、政治對沖、道義話語與多邊外交揉為一體——手中的“牌”不一定張張皆大,卻足以令俄歐美多方重新計算得失。
未來數周,俄烏戰場或不會立刻因羅馬會面而驚天逆轉,但這場在梵蒂岡陰影下展開的“微型峰會”注定寫進戰后史書:
它告訴世人,在信息高度互聯、沖突與合作交錯的時代,一次葬禮也能成為戰略劇場;
一位弱國的總統,只要懂得審時度勢,依舊能以弱勝強,在“牌局”中獲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