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在每一款汽車的誕生過程中都是最早的一步。明確了要賣給誰,想賣多少錢,想要一款什么樣的車型,就放開給設計師去設計了。或許是寥寥幾筆,或許是油泥模型,這種從無到有的細膩雕琢的過程十分令人著迷。我自詡審美還不錯,也對細節有苛求,所以總是愿意與設計師聊聊風格上的東西。至于為什么不去研究最后誕生的產品,只是因為設計師一定是妥協的一方。在產品不斷的打磨與修改中,有工程師覺得技術上難以達到,有預算部門卡著成本不放手,這并不是一個大家都開心的結果。
這一次,我終于得以跟喜愛的品牌smart的設計總監Kai Sieber有了一個暢聊的機會。所謂“暢聊”——品牌壓根就沒給問題。沒有限制,敞開說。這很smart. 品牌主張是open your mind,在專訪間里,我們open each other's mind.
在下面的QA之中,其實少了一個我的問題。在錄音筆里面聽起來,這個提問過后,接著就是無數的“這樣”,“這個地方有差距”的形容詞。設計師們總是感性的,說完了那些品牌層面上的話,提筆創作是他們最擅長的事情。如果有語言表達不清的回答,那么就畫出來吧。
熟悉smart這些新產品的都知道,#1 和#3 有著相似的設計語言,而壯碩的#5 則只有了一些類似的元素。我好奇Kai是如何做到家族設計與產品個性之間的平衡,于是便有了下面這張畫。經過Kai的解讀,我才知道在smart身上藏著的細節,而這些答案于我而言是極為興奮的,這就是smart為什么可以在新能源同質化時代依然可以特立獨行的原因之一。對張圖進行一個解讀的話,大概意思是以#1 和#5 為例,從車前后看車身,它們的側面線條是相近的,而從車側看車頭,每一個凸起與內凹的位置也是相近的。這使得他們有著十足的共性,而又因為定位的不同,幾款車型有著不太一樣的“眼神”。
在專訪的過程中,Love、Pure、Unexpected 的設計理念被反復提起。如果你也欣賞smart的設計,不妨往下繼續看看Kai對我們的問題做出的精彩回答。
Q
今年車展的smart精靈#5是主打越野露營的,跟 BRABUS 合作的是主打賽道性能風,同一款產品的不同調性是不是有矛盾?另外我們現在 smart 有很多不同的尺寸,在設計不同尺寸產品的時候,我們的設計師是否有不同的思考以滿足不同用戶需求,比如說從 smart精靈#1到 smart精靈#3再到 smart精靈#5,甚至未來是不是可能有更大的車型,采取不同的設計策略?
Kai:針對您剛才問的問題,SUV 這個板塊其實是比較統一的一個設計思考。但 smart 的設計思考是非常與眾不同、獨具一格的,主要是主打 smart 在離開城市、逃離都市也可以去戶外郊外的一些越野的場景,可以更多地去開拓更多的越野場景。
smart精靈#1、smart精靈#3可能更加聚焦在都市出行場景,但是到了 smart精靈#5之后,因為它的尺寸更大了,續航更長了,充電速率也更快了,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可以離開城市,去到更廣闊的天地里面去。
“open your mind” 是我們的品牌主張,在這個品牌主張之下,我們發布了 smart精靈#5 BRABUS超能版。這款車更適合年輕的一些家庭的使用場景,其性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不僅僅是傳統的車型,它同時有更好的一些越野的性能,包括 BRABUS 這個版本它的空氣懸架設計,可以去提升這款車的高度,所以它是在性能上面有加 buff 的一個選擇,在性能和理念上面,都是更上一層的一個版本。
在尺寸方面,我們目前可能不太會推出比這個更大的 SUV 的車型了,目前主要就是smart精靈#5這樣的一個尺寸。smart精靈#5的設計我們是本著三個理念:
Love,熱愛。可以看到smart精靈#5外表的設計,是以用戶為中心的一個設計;
Pure,純粹。我們的外觀是非常自然簡潔的一個設計,而且是和之前的設計非常一致的,可以看到車的前臉和尾部都有非常標志性的、有很高的辨識度的元素。
Unexpected,驚喜。我們車的設計總會為用戶帶來非常多的驚喜,可以看到它的車燈,還有它的尾燈是有煙火的造型,還有里面內飾的一些設計,包括天窗,所有的設計元素都和我們的品牌主張 “open your mind” 所契合的。
smart精靈#1是更注重第一個元素,就是 Love,相比于 smart精靈#1和 smart精靈#3,smart精靈#5是更突出 Pure 這個元素,純粹。可以從它的方盒造型可以看出來,同時 smart精靈#5的空間更大,軸距更長,它也更加地兼顧了功能性和空間感。
在smart精靈#3 Keith Haring藝術車駕駛位的太陽遮陽板上,有 Keith Haring 的簽名。
Keith Haring 他自己說的一句原話是:“人生你可以去探索或者去做一些你以為不能做到的事情,可以去打破邊界,首次第一次做一些你能夠做到的事情”,這是和我們品牌主張 “open your mind”—— 去突破我們原來的舒適區和打破一些邊界相契合的。
Q
剛才我們也看到了今天在上海車展發布了超能版,還發布了跟 Keith Haring 的藝術車,所以現在用戶都在說用車體驗,smart 與不管是 BRABUS 也好,還是跟藝術家聯名也好,它們相比于普通版本車型,想給用戶傳遞怎樣的設計思考或者是情緒價值,這些車在設計上,能為用戶提供怎樣的情緒需求?
Kai:BRABUS 是我們精心打造的一款產品,它主要側重的是為用戶帶來一些非常高的性能,包括它的加速,可以體現激進、具有激情的設計理念。相較而言,Keith Haring 這位藝術家本來就是非常開放思維,并且天馬行空的一位藝術家,所以想要去契合 smart 品牌的一些設計理念和我們品牌的認知度,所以相比而言,BRABUS 是更側重性能,因為 performance 追求的是性能,一開這款車就很快,3.8 秒的這種加速表現,所以整體設計它是有不同的層級和方向的。
smart精靈#1、smart精靈#3、smart精靈#5 我們這三款車其實都有 BRABUS 版本,我們今天也發布了 smart精靈#5的 BRABUS 版本,所以它是一個量產車,我們已經推向市場了,今天上午上市了。但是smart精靈#3這款 Keith Haring 藝術車,我們今天看到這款車它是一個 Show Car,它是第一次亮相,它不是量產車,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會在年內推出一款量產車跟大家見面。
Q
在上海車展上也發布了一些精致出行的小車,雖然它是一款概念車,但是從精致出行的角度來說,smart 與其他品牌相比它的設計文化最獨特的點是在哪里?
Kai:smart 這個品牌在過去 27 年,在歐洲其實有比中國更多的人認為 ,smart 更適合在城市場景出行的,smart 傳統上以設計小車為主,圍繞一些特定的生活場景或者生活方式來做不同功能的設計,包括 smart精靈#1主要是城市通行,smart精靈#3更側重一些運動型的、在城市里面的使用場景,smart精靈#5更側重可以走出城市,去到曠野里面,根據不同的場景和需求去做功能和設計。
但是總的來說,smart 傳統上以設計小車為主,這是在我們 DNA 中的一個元素。我們可能更加想談的是 European heritage,就是我們在歐洲,我們這個品牌是有歷史的,所以我們一直從小車走到現在,我們可能對于這款車到底如何去定義和設計,可能更加有這種品牌歷史和積淀。
smart 的車,我們一直會強調我們有最好的車身空間指數這樣一個設計,得益于四輪四角的布局,所以我們整體的空間實現了 “緊湊于外,寬適于內” 的設計理念,這個是一直留存在我們設計的理念當中的。
Q
現在其實用戶都是在不斷變化中的,您在設計中是如何準確的了解用戶到底要什么,包括像現在用戶調研的過程中,有沒有一些有趣的發現?
Kai:我們一般在設計的時候會首先針對我們目標主要的用戶群體需求來設計,從項目初期,就是我們的目標用戶,但同時我們也會非常靈活,根據不同用戶的變化需求來調整我們的設計理念,而且鑒于當今非常快速的變化需求,我們設計的速度也會更快,比需求變換的還快,一般來說我們的設計周期是 3 年,但是我們從設計開始第一天的時候,就去確定我們要設計什么樣的車型,隨之在整個過程中不斷去動態調整。
比如說我們從項目初期的時候就針對目標用戶去做設計,但是在不同的階段我們會收集客戶的一些反饋,在即時的時候我們會做一些即時的動態調整,比如說像 smart精靈#5我們在設計的過程當中了解到相關需求,也是即時做了一些像外飾、線條以及材質方面的變化,不斷收集用戶的反饋,同時也去調整用戶體驗方面的相關設計,比如說 smart精靈#5的屏幕與用戶交互的體驗,我們也會及時響應他們的不同需求。
尤其是在用戶體驗和人車交互方面,是我們在smart精靈#5調整最大的一塊,這方面我們是非常注重用戶的 UI 這方面的調整。
Q
因為我們知道現在產品越來越同質化,但在這個同質化下保持它的獨特性、個性化,勢必不會讓所有的消費者都喜歡它,想問您如何去看待設計出來會不會存在爭議這件事?
Kai:在這個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我們需要找到自己清晰的定位和自己品牌的設計理念,明確我們品牌想做什么樣的車,相關的這些品牌定位,當然越多用戶能夠喜歡我們的車,我們是越開心的,但是市場上若有 80% 的用戶都能夠喜歡我們的車的話,剩下的就是價格方面的競爭了。
但是作為 smart 來說,我們非常相信我們能夠去設計一些能夠為客戶帶來定制化場景、滿足他們特別需求的針對特定目標群體的垂直化車型。
說到一些有意思的話題,就是我發現中國的用戶和歐洲的用戶,喜歡和不喜歡的點會有很大的區別,但是中國對 smart 來說是最大的一個市場,中國的用戶會有一些和歐洲用戶不同的反饋,他們有一些與歐洲不同的喜歡設計點。
我們現在目前面向中國、歐洲、海外市場,所以我們是一個全球車型,因此會從不同市場收集一些用戶反饋的信息,但是每個市場的要求不一樣,比如說部分用戶可能覺得這個元素好看,那個元素接受度沒有那么高,會有不同的反饋。
比如說有些用戶,他們可能碰到一款車,會說這款車還挺好的。但是如果要細問他們車的具體哪點好的話,用戶會毫無記憶點。用戶覺得總體來說挺好,但并沒有留下用戶粘性,或者用戶會說這個車我挺喜歡的,挺好的,但是他們講不出具體喜歡的點,言外之意,當經過這輛車時,不會留下非常記憶深刻的點,只是泛泛地非常喜歡。但是,有的用戶他們看到這款車會非常喜歡,會在腦海里留下非常深刻的記憶點,可能過一兩年之后再回來看,他們也會覺得非常喜歡這個車型。
所以對我們來說,我們非常重視不同車型的設計一致性,以及與我們的品牌所一貫延續的設計元素和理念,比如說像它的前臉和尾部,都要和 smart 品牌的總體設計相一致,但是這樣可能會有一個風險,如果不喜歡這樣的設計的話,這種設計所有的車型他都會不喜歡,但是我們認為對品牌的設計一致性和忠誠度是最重要的。
另外,主要是和不同的車型他們所使用的平臺有關,smart精靈#1和 smart精靈#3用的是某平臺,smart精靈#5是想要更多在整個的 smart 產品家族設計理念之外,有更大的一些不同的設計,包括它更加注重功能性,以及它的外形方盒子的造型,用作不同的場景,滿足不同場景化的使用,讓客戶一看這個車型就能夠知道,這個車主要是用于什么場景,可以去怎么使用,smart精靈#5的設計更注重一些差別化的設計,但是總體來說它也非常地體現了我們 Love、Pure、Unexpected 的設計理念。
大家看這個車的形狀可能更直觀一點,smart精靈#1 是這個樣子,smart精靈#5它也是,但是因為它boxy的元素,所以它會更特別,但是這個東西是一脈相承的。
smart精靈#1的燈的設計是三角形,smart精靈#5是有一點方形的,所以燈照出來就是有一些方形的感覺。
Q
我有兩個問題,可能比較開放。第一個問題,其實我們看到這個車有越野風格的,也有 BRABUS 超能版,給用戶創造了很多想象的空間,其實讓我想起了中國的國畫有一個技巧叫做留白,其實說白了繪畫的時候不鋪滿這個畫,其實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們在想 smart 在做全系車型設計的時候,會不會在設計之初我們就會考慮到一些留白,去做一些兼容化的設計,未來可以給推出更多的車型創造很多的空間,是除了我們現在已經有的越野或者性能版,比如賽博或者軍事,或者其他這種風格,去創造不同想象?
Kai:非常喜歡您將中國繪畫傳統與汽車設計的比喻,其實車的設計也是非常相似的理念,也有留白的設計思考,必須要在合適的時候做一個停頓、停止,不要再去添加一些不必要的元素和東西了,像汽車設計一般是 1.5 年的設計周期,我們需要在合適的時候去停下來,不要這里補補、那里再添添,有的時候添加更多的東西不會讓車的設計更好。
第二點,對于用戶來說這樣的設計理念可以帶來更多的個性化、定制化的選擇,像 smart精靈#5用戶可以通過選不同的配件,讓車整個的造型會看起來更加的越野感,包括輪轂的選擇和天窗的設計的一些選擇,或者一些配件,都可以讓它看起來更加的越野感。還有我們的 Premium 這個版本,它的輪轂也可以做一些選擇,有一些選項可以讓輪轂看起來更加的高端。
同時我們還有一個定制中心,用戶可以在這樣的一個中心選擇很多的配件,做選配,除此之外我們在軟件方面或者在用戶體驗方面也可以做個性化的設計,像 smart精靈#5的屏幕、內飾,用戶都可以去做個性化的選擇,比如沙漠、雪地等主題,讓屏幕的交互有個性化的體驗。
Q
我知道 smart 的一些關鍵詞,比如 smart、fashion 或者 fun,但是您是覺得設計更大一點的 smart 更有趣,或者更困難,還是說小一點的 smart 更有趣,更困難?
Kai:大車和小車是不太一樣的,設計大車主要是設計方面的難點,因為它是一張白紙,需要從頭開始去設計一個新的、更大尺寸車的造型,更小的車主要是在兼容車的設計、安全性、性能、功能性方面,需要在有限尺寸內做到兼顧,技術上更加困難。
Q
對于 smart精靈#5的設計色彩以及設計的外飾上面,有什么樣的設計考慮、思考?
Kai:在 smart精靈#5和其他車型的設計上面,會有一些材質,包括座椅是用的小羊皮,顏色是有個紅色。
我們 BRABUS 會有一些經典的用色,如果看到展臺上那輛車的話,就會知道,展臺那輛車外面是黑色的,內飾其實也是黑色的,但安全帶是紅色,這些紅黑配色是 BRABUS 的經典配色。
同時 BRABUS 在歐洲做發布會的時候,他們的CEO Constantin Buschmann打開車內,里面也全部都是黑色的元素,包括材質,座椅是類似麂皮紋理的材質,能夠增加摩擦力,當開車一腳電門出去的時候,不至于在車內晃動,這些都是 BRABUS 的元素更明顯的體現。
另外,正常的座椅打孔是一體的,透過那個孔下面就是孔,但是 BRABUS 不一樣,如果仔細看座椅,外表看起來可能是黑色的,但是透過打孔,打孔下面那層是紅色的,所以會有一些設計的巧思在里面,它會不同于其他 smart 的車型。
編輯-程誠
新媒體編輯-錦鯉
圖片-品牌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