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湖南郴州4月27日電 題:中國各地上演“村IP”突圍賽
中新社記者 魯毅
“如果這道茶香牛肉能通過比賽打響名氣,我回去后就開餐館。”湖南郴州桂東縣尚義村的“90后”參賽者李玉坤在灶臺前揮動鍋鏟,她以自家高山春茶入鹵為牛肉提鮮,用小青瓜雕刻帆船擺盤,讓這道家常菜成為鏡頭焦點。
4月26日,湖南郴州桂東首屆“村廚大賽”上,參賽者展示參賽作品。中新社記者 魯毅 攝
4月26日,郴州桂東縣首屆“村廚大賽”開賽,各村大廚紛紛用本土食材“奏響”美味樂章,吸引各地游客、食材采購商等近兩萬人現場觀戰,并為桂東促成1.56億元人民幣的農產品采購訂單。
“‘村廚大賽’既展示了烹飪技藝、傳統手工藝、鄉土美食、農耕智慧的無限魅力,又開辟了‘以廚育才,以食興業’的鄉村振興新路徑。”湖南湘菜產業促進會執行會長易軍表示,味覺享受融合文化體驗的美食經濟,可以催生鄉村經濟多元業態。
當下,中國各地村字頭IP不斷涌現,無數像李玉坤一樣的農村居民,用鍋鏟、球鞋、咖啡杯等,撬動“村IP”經濟。
在貴州,臺江縣的“村BA”從村口的籃球聯賽發展成為全國鄉村文化振興在行動的重點活動之一,榕江縣的“村超”吸引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球員同場交流,賽事期間周邊商戶餐館一天賣完兩頭牛、小吃攤日銷2000碗卷粉等現象屢見不鮮。在浙江,“村咖”“村畫”成為吸引“新農人”返鄉的創意載體。海南的“村排”也帶動旅游消費激增。
4月26日,湖南郴州桂東縣首屆“村廚大賽”開賽,各村大廚紛紛用本土食材“奏響”美味樂章。 (桂東官方供圖)
“一場賽事、一道菜都可成為撬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支點。”鄉村規劃師曲徑分析道,貴州用足球點燃激情,湖南以美食俘獲味蕾,本質上都是對鄉土資源的創造性轉化,折射出中國農村經濟正突破傳統農業生產、土特產、農家樂等,逐步向文化創意、手工藝、綠色產業、旅居等多元化方向發展。
如何打造可持續“村IP”?曲徑認為,核心在于精準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基因,“既不能丟了地方‘土味’,又要接軌現代消費”。如桂東通過打造“村廚”IP、培育鄉村廚藝人才,讓深藏平均海拔900米之上的“桂東味道”走出大山;長沙寧鄉灰湯溫泉小鎮打造“溫泉+桃花”時令IP等。
易軍以“村廚IP”為例,建議通過技術賦能打造“桂東美食地圖”數字平臺,同時搭建相關供需對接平臺,讓優質食材突破地域限制。(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