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阿巴斯港這一炸,炸開的不僅是集裝箱碼頭,更是在伊朗經濟命門上,捅了個血窟窿。
2025年4月26日,位于伊朗最大港口阿巴斯港,突然發生了劇烈爆炸,現場濃煙滾滾、直沖天際,目前,此次爆炸已經造成至少14人死亡、750人受傷,隨著救援行動繼續,傷亡人數可能還會進一步上升。
至于爆炸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已下令徹查。值得尋思的是,爆炸為何偏偏發生在美伊談判的敏感時刻?摩薩德向來喜歡搞精準打擊,之前伊朗核設施、科學家遇襲,背后都有摩薩德的影子,這次會否又是"看不見的手"?
在這之中,有3點不容忽視。第一,被炸的港口不簡單。被炸的沙希德拉賈伊港,不僅控制著伊朗55%非石油貿易與85%集裝箱吞吐,這場爆炸直接癱瘓伊朗進出口中樞,單日損失或達數億美元。
同時,沙希德拉賈伊港距霍爾木茲海峽僅47公里,部署S-300防空系統及反艦導彈,是伊朗封鎖海峽、威懾美軍的雙料要塞,爆炸若把這里防御給削了,必將動搖伊朗區域核心威懾力。
第二,事發時間不尋常。美伊第三輪核談判于4月26日上午在阿曼啟動,雙方剛進入“嚴肅磋商階段”,伊朗外長阿拉格齊稱“討論比以往更深入”。
而爆炸就發生在談判首日午后,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陰謀論”,畢竟這事有過先例,2020年黎巴嫩貝魯特港大爆炸,恰逢真主黨與以色列對峙升級,精準打擊談判進程,此次事件同樣選在美伊關系敏感節點。
第三,爆炸的原因撲朔迷離。截至目前,事假尚未定性,各方眾說紛紜。
伊朗官方版:目前可以確定的是,發生爆炸的是“存放在港口的、可能裝有化學品的集裝箱”,但要對事故原因做出準確且專業的陳述非常困難且尚需時日。
紐約時報版:導彈燃料實驗室事故。現場橙色煙霧,殘留高氯酸銨痕跡,該物質需高氯酸鈉與氯化銨合成,恰是伊朗固體燃料導彈的核心推進劑。若屬實,導彈燃料實驗室事故確有可能。
中東媒體版:摩薩德精準打擊。2020年同一港口遭以色列網絡攻擊,且爆炸點鄰近革命衛隊海軍基地。2021年伊朗啟用IR-6離心機當日,核設施即遭網絡攻擊;2023年納坦茲核基地爆炸,被指為其手筆。此次爆炸若為外部襲擊,可能復制類似模式。
從獲利者角度來看,以色列無疑也是最大的贏家。其一,破壞美伊和解。特朗普為競選連任急需外交突破,但以色列擔憂協議削弱其中東霸權,爆炸可制造“伊朗不安全”印象,迫使美國重回對抗路線。
其二,伊朗長期通過阿巴斯港向黎巴嫩真主黨轉運武器,包括火箭彈、無人機及導彈燃料。爆炸現場流言稱“集裝箱內裝有運往真主黨的固體火箭發動機”,雖未證實,但符合以色列打擊伊朗海外軍援的一貫策略。
其三,威懾伊朗核計劃,展示“隨時摧毀關鍵設施”的能力,延緩伊朗核進展。
伊朗現在的"處境",很尷尬,若是歸咎以色列,便需軍事報復,談判可能直接崩盤;若承認是自身毛病,確實也過于拉胯,很難穩住國內情緒。不過,從總統佩澤希齊揚緊急派內政部長調查,卻未中止談判,已看出了他的選擇。
難聽的話不想多說,別把感情代入到國家之間,中東的博弈無關對錯,只關乎誰更能承受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