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是當今世界局部戰爭最為火熱的地方,早從烏克蘭危機開始,雙方就已經劍拔弩張,伴隨著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與烏克蘭的戰爭正式開始,只不過這場表面看起來大國打小國的戰爭,似乎并沒有像人們預想的那樣很快結束。
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以及歐盟國家對烏克蘭的間接支援,伴隨著戰爭的持續,烏克蘭本國基本已經沒有了應對能力,完全是依靠外部的支援在繼續戰爭,很顯然俄羅斯方面對于這一點也沒有想到,來自多方的壓力讓自己也面臨著較大的困境。
從當前的局勢來看,戰爭或許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甚至還有可能進一步擴大化,無論是北約還是俄羅斯,似乎都做好了兩手準備。
紐約時報就曾透露過俄羅斯的下一步作戰計劃,甚至已經有了和北約大干一場的準備,而且一旦和北約開打,俄羅斯率先打擊的并非是遠在歐洲的同盟國家,而是亞洲地區的這兩國鄰居。
局面的突然變化
其實俄羅斯早就應該想到這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結局,一旦和烏克蘭發生軍事沖突,世界上一定會有許多其他國家卷入其中,將這個局部問題擴大化,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就是其中典型的激進分子。
從美國的立場來看,它需要將這場戰爭持續下去,以穩固其霸權主義以及早就推行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在美國所推出的大計劃之中,位于亞洲地區的中國早就變成了頭號敵人,作為中國親密合作伙伴的俄羅斯也不例外。
所以為了針對中國,美國選擇公然攪亂臺海地區的局勢,多次干擾臺灣問題,在大陸方面,也和我國進行了轟轟烈烈的貿易和關稅戰,相當于美國動用其主動力量來對中國進行牽制,所以對俄羅斯的牽制就交給了北約來進行。
北約這個龐大的組織雖然美其名曰是一種戰略防御性質,但實際上也是美國的爪牙之一,更是美國建立霸權主義的重要途徑。
因為北約并沒有伴隨冷戰的結束而解散,反而是不斷擴充勢力,想拉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這個組織,從而實現美國對全球的控制權。
從美國之前的做法來看,似乎在不斷強調北約國家對國防軍事力量的投入,需要提防的是,但凡是北約國家境內,美國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軍事基礎的建設,讓其具有一定的軍事抵抗能力,甚至是遠程打擊能力,從而達到應對突發情況的目的。
有些國家甚至完全處于美國的控制之中,盡管如此,美國依然選擇一再推動北約東擴和北擴,這就是對俄羅斯的最大挑釁。
事情發生急劇變化是在2022年的3月和4月,芬蘭和瑞典成為北約新的成員國,這件事情發生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后,對俄羅斯造成一定壓力的同時,也代表著北約力量的進一步擴大,現有的成員國已經達到了32個,組織力量繼續向東推進。
我們需要明確的是,這已經是北約迄今為止的第6次擴張,瑞典和芬蘭的加入意味著北約開始向北發展勢力,而無論是瑞典還是芬蘭,其中任何一個國家的決定都出乎俄羅斯的預料之外。
因為這兩個國家在二戰之后一直保持中立狀態,并且享受到了中立國家所帶來的巨大利益,而且在最近的一段時間里,因為瑞典和芬蘭地理位置的不同,也伴隨俄羅斯一起或多或少受到了北約的制裁。
本以為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后,北約對部分國家的拉攏政策之中,瑞典和芬蘭依然能夠做到獨善其身,但沒想到這兩個國家卻選擇突然“轉向”,直接導致了俄羅斯緩沖區域的喪失。
從根本上來看,這其實是芬蘭和瑞典的見風使舵,他們擔心烏克蘭的悲劇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提前投入北約的懷抱以尋求庇護。
而這兩處地點的敵對化,也讓俄羅斯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地緣因素,北約勢力的不斷擴張,早晚會將烏克蘭裹挾在范圍之內,到時候就是俄羅斯和北約的對抗。
雙方的準備階段
北約方面對于這一點似乎早有預謀,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北約之際,這一組織還對俄羅斯進行了挑釁。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的報道,在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之后,這一組織還大張旗鼓地開香檳慶祝,而莫斯科方面卻顯得格外淡定,并表示對于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持消極態度,并且明確表示,北約對于俄羅斯而言是威脅。
更離譜的是美國方面拜登的態度,就在兩個國家加入北約之后,身為總統的拜登就宣布將會在波蘭建立一支永久部隊,以保證北約在正東方向的安全,其實這對于俄羅斯來說已經是巨大威脅。
一旦北約東擴的步伐持續進行而沒有被阻止,那么下一步將會有更加夸張的軍事舉措,現在能夠部署軍隊,將來就有可能出現更加夸張的軍事設施。
俄羅斯對于美方這樣的舉動并沒有太過激的表示,只將美國目前的舉動理解為夸夸其談,表示俄羅斯現在最重要的是在烏克蘭贏得決定性的勝利,而北約的東擴行為只會因為漫長而不友好的邊界而引發更大的沖突。
對俄羅斯的這種分析,北約方面倒是十分贊同,從2024年3月22日烏克蘭訪問北約軍事委員會時的發言看,此時的北約已經做好了與俄羅斯直接發生沖突的準備。
雖然到目前為止,北約還沒有向烏克蘭駐軍,也沒有向其派遣軍隊的計劃,但如果有北約國家決定單獨出兵烏克蘭,那么勢必會牽一發而動全身,自己將會直接關系到北約其他國家。
目前的北約已經改變了防御戰略和作戰計劃,增加了執行這些任務所需的軍事力量,而且還信心滿滿地表示,烏克蘭一定會成為北約的一員,現在所引發的爭議只是烏克蘭何時和在什么條件下加入北約的問題。
從這里來看,烏克蘭加入北約或許是俄羅斯的最后底線,如果雙方在這一問題上難以達成一致,那么戰爭就不會很快結束,如果北約的態度不發生改變,那么和俄羅斯之間一定會有一戰。
俄羅斯的準備與打擊方式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北約對于將來可能爆發的戰爭似乎胸有成竹,一方面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和軍事支援,讓俄烏戰爭的結束遙遙無期,另一方面已經做好了和俄羅斯正面接觸的準備。
而俄羅斯方面除了一如既往穩定的態度之外,似乎沒有別的打算。
很快英國的媒體報道就改變了這一看法,北約東擴的步伐正在加快,并且時刻對俄羅斯虎視眈眈,后者早已做好了戰爭的準備,并且根據報道所揭秘的文件來看,如果和北約開戰,俄羅斯率先攻擊的將會是周邊的鄰居,韓國和日本。
首先是日本這個國家,它并不是北約的成員國,但是卻和美國以及北約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日本成為北約亞太地區的合作伙伴國之后,雙方的關系在不斷推進,尤其伴隨著俄烏沖突的爆發,日本和北約方面的高層走動越發密切。
這就意味著日本成為控制亞太地區的重要手段和門戶之一,不僅如此,在日本不太大的領土范圍內,有將近130余處美國的軍事基地。
其中的沖繩基地更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最前沿,主要包括嘉手納空軍基地,普天間軍事基地以及巴特勒兵營,這三者相結合完全可以讓美國在亞太地區實現迅速反應。
更離譜的是沖繩軍事基地的特殊地理位置,一旦俄羅斯和北約的戰爭打響,中國勢必會被卷入其中,而沖繩島則可以在第一時間制約中國,也可以從南方對俄羅斯的支援行動,而且沖繩島軍事基地只是美國在日本的軍方勢力之一。
所以日本這個非北約國家,才成為俄羅斯和北約開戰后的首要打擊對象,除此之外還有韓國,其情況和日本類似,同樣是非北約國家,同樣是美國的親密戰友,前不久還部署了完全由美國掌控的中程導彈系統,是俄羅斯的最直接威脅。
根據俄羅斯的相關文件顯示,一旦和北約開打,將會直接動用戰略轟炸機以及巡航導彈等高殺傷力武器,率先對俄羅斯和韓國范圍內的100多個目標實施打擊,力求實現讓這些外部支援力量在第一時間進入癱瘓狀態。
只有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補給線和聯系才會被基本切斷,從而保證俄羅斯在東部的安全。
雖然文件中的這些舉措并不是直接對北約開戰,但對于俄羅斯而言,卻能在和北約的交鋒與對抗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就是俄羅斯針對于北約的作戰計劃,如果能夠不受影響且貫徹實施,或是能夠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新華.美國印太軍事基地體系調整的特點、動因與趨勢[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24,(03):19-45.
[2]熊茂伶,付一鳴.北約峰會:拱火俄烏沖突支撐美國霸權[N].新華每日電訊,2024-07-13(004)
.DOI:10.28870/n.cnki.nxhmr.2024.005165.
[3]王天琦.北約“北擴”與俄羅斯的應對[J].南方論刊,2025,(03):36-3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