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良藝 通訊員 羅喜平 藍珺馨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忻城縣人民法院大塘法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融入審判工作,通過設基站、優服務、邀隊友“三步走”方法,讓司法服務基層治理、優化營商環境、服務鄉村振興,鋪就一條群眾滿意的基層法治道路。
設基站,夯實法治基石。大塘法庭堅持下好基層解紛“先手棋”,主動服務地方中心大局,協調整合派出所、司法局、社區人員、村委干部等力量參與法院調解,為轄區群眾提供“解紛+宣傳+咨詢+指導”立體化法治服務。該法庭以解紛為重點,推動解紛關口前移,成立“法庭+N”特色企業服務站、“法庭+N”思練鴻源社區兩個服務站,周邊群眾或企業產生矛盾糾紛可先到服務站初步調解,爭取將糾紛化解于訴前。近年來,兩個服務站化解糾紛120余起,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57次。
優服務,回應群眾關切。為更好地服務群眾,大塘法庭在“法庭+N”特色企業服務站成立新就業形態勞動權益保障聯動調處中心,聯動工會、社保、仲裁、勞動監察等力量開展源頭治理。暢通“線上+線下”法律咨詢服務渠道,及時回應群眾、企業的法律咨詢,咨詢回復率達100%。引進多元調解終端設備,線上線下共同發力解決涉勞資、合同等爭議糾紛,推動一次性解決農民工討薪問題。近年來,幫助46名農民工討薪20萬余元,為靈活就業者、企業職工提供咨詢30余次。同時,推行“人民調解+司法確認”模式,2021年以來成功調解勞動糾紛40件,進行司法確認16件,以人民調解的“柔情”和法院裁定的“剛性”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邀隊友,壯大調解隊伍。為了更好做實源頭解紛,大塘法庭結合地方風俗習慣,探索出一條具有當地特色的多元解紛路徑。該法庭搭建金銀花調解室、石榴籽工作室等特色工作室,結合“法庭+綜治”視聯網聯調中心一同開展調解。同時,注重壯大調解隊伍,主動構建以法庭為主導、多部門參與的多元聯動解紛機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