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文燁豪
編輯| 吳先之
與熱火朝天的人形機器人賽道相比,掃地機器人向來是個并不算“性感”的行業。
即便是在前些年的爆發階段,其想象空間也遠不比彼時“串聯萬物”的智能音箱。但2024年,這個略顯清冷的行業,成了消費電子領域最安靜戰場,同時也是最為焦灼的戰場。
如今,掃地機“一哥”之位的爭奪戰趨于白熱化——一方是憑先發優勢坐穩本土江山的科沃斯,另一方則是后來居上的石頭科技。雙雄貼身肉搏,勝負懸而未決。
表面看,這是一場純粹的營收、出貨量比拼,但背后卻暗藏著二者打法、路徑以及用戶心智搶奪的多維暗戰。
而國補之下,掃地機器人新一輪消費復蘇的風口就在當前,無論是科沃斯,還是石頭科技,都急切地想要押對籌碼。
石頭撞向科沃斯
從技術成熟度曲線看,每項新技術從泡沫破滅到穩步攀升,都需經歷漫長的煎熬。而石頭科技與科沃斯這對新老對手,恰好站在同一個行業的不同坡道上——一個亟待尋求第二春,一個則在坡道上全速沖刺。
財報顯示,2024年,石頭科技營收119.45億元,同比大增38.03%,歸母凈利潤19.77億元,下滑3.64%,盡管利潤微降,但16.5%的凈利率仍然傲視群雄。反觀科沃斯,2024年全年營收165.42億元,同比增長6.71%;歸母凈利潤8.06億元——雖同比增長31.70%,但卻不及對手的一半,凈利率勉強守住及格線。
頗具玩味的是,兩家公司在營銷上對“老大”的定義玩起了文字游戲——科沃斯曾熱衷強調“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而石頭則宣稱自己“銷額全球第一”。但據IDC最新數據顯示,石頭科技已在全球出貨量上壓倒科沃斯與iRobot,奪得頭把交椅;科沃斯只能被迫修正口徑,強調自己仍是“2024年中國市場第一”。
換言之,科沃斯仍深扎本土基本盤,但放眼全球賽場,石頭已經完成對科沃斯的“彎道超車”。
即便科沃斯積極布局海外、拓展品類,力圖用多元化的高端品牌形象突圍,但短期內對主營業務的拉動卻并不明顯,難現當年高歌猛進的風采。
而石頭撞向科沃斯局面,這并非簡單的后浪拍前浪,其本質是二者戰略打法、執行的分水嶺。
科沃斯的打法,傳統家電廠氣息濃厚:渠道為王,營銷為本。
科沃斯很早便扎根線下,布局龐大的經銷體系和自營體驗店,遍布各大城市商場、家電賣場。近年來更以高端生活電器形象強化布局,在一線城市打造旗艦體驗館,一手硬件一手體驗店。
然而線下渠道是柄雙刃劍,前幾年靠渠道快速放量,但最近一年卻暴露出庫存周轉慢、維護成本高、終端定價被經銷商層層推高等問題,存量市場時代尤顯沉重,反倒成了拖累業績的“隱形包袱”。
石頭科技則更像一家技術導向的產品公司,以互聯網打法切入,線上快速放量,隨后再逐漸補齊線下短板。
石頭初期,幾乎純靠線上銷售起家,通過小米系電商與用戶口碑迅速占領市場。獨立發展后,繼續強化線上直銷模式,與京東、天貓深度合作,打造直播營銷場域。
單靠線上砍瓜切菜,短期內可能依靠快節奏和低成本迅速超車,穩定性卻有所欠缺,正如小米當年靠線上逆襲,后期不得不補齊線下生態。相比之下,科沃斯的渠道網絡可能更能對抗風險。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掃地機器人線下零售額同比上漲92%,增速明顯高于線上零售額的62.9%——這意味著,扎根線下雖易在存量市場下變“沉重”,可一旦行業重回高速增長,拉力亦將更為顯著。
因此,二者底層邏輯截然不同,科沃斯押注渠道護城河的持久力,石頭則相信產品口碑與效率為先的互聯網思維。歸根到底,渠道之爭、品牌之爭最終都是效率之爭——誰能以更低的成本獲取并牢牢鎖定用戶,誰才能在漫長的拉鋸戰中笑到最后。
如今,科沃斯正嘗到作為行業“領頭羊”的苦澀——高端用戶逐漸被競品分割,中低端則陷入價格戰泥潭,腹背受敵之下業績難免失速。而后發的石頭科技雖把握節奏更勝一籌,但如今也需要投入更多資源持續撒種。
內卷之下,三重絞殺
作為頭部品牌,理應享受“品牌勢能”帶來的用戶心智紅利。但現實卻是,科沃斯和石頭科技這對領跑者并未因賽道升溫而高枕無憂,反而被其他玩家拖入內卷泥潭。
家電行業素來盛行“二八法則”,但在國內掃地機器人賽道,除了科沃斯、石頭這對雙雄,其他追趕者亦虎視眈眈。當市場增長趨緩、玩家擁擠之時,“內卷”勢必如影隨形——銷售費用、研發投入與產品矩陣,則對玩家們形成了三重絞殺。
激烈競爭下,營銷投入往往直接決定了品牌聲量和市場份額,但也最考驗玩家對ROI的掌控力。
科沃斯過去幾年可謂在營銷上砸重金換增長,銷售費用率節節攀升。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4年科沃斯銷售費用從12.32億元激增至50.17億元,利潤空間不斷被蠶食,且同期研發費用的五倍之巨。這意味著,科沃斯長期以來,幾乎將利潤燃燒在渠道與廣告上,以維系市場地位,而代價則是盈利能力持續受壓。與之相對,石頭科技在營銷策略上明顯更為審慎。
石頭科技早年搭乘小米生態鏈快車,享受“天然流量紅利”,以極低成本迅速占領市場。這種路徑優勢讓石頭早期避開了沉重的營銷負擔。即便近年加強自主品牌建設及全球布局,大力推廣,使其去年銷售費用暴漲73.23%,但也只有29.67億元,銷售費用率依舊維持在24%左右,遠低于科沃斯峰值。
雖然激烈競爭使兩家公司均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但石頭卻以更低的成本撬動了相近的市場份額。
產品矩陣方面,兩家公司的戰略分野更為明顯。
科沃斯延續傳統家電企業的打法,多線出擊——旗艦高端塑品牌、中低端走量鋪市場,并廣泛布局添可洗地機、擦窗機、割草機器人等細分品類。雖說全品類戰略利于品牌生態建設,但也存在資源分散、研發及營銷投入過度攤薄的風險,畢竟在洗地機、割草機器人等賽道,卷王遠不止其一家。
而石頭科技奉行的則是“單點突破,逐步擴張”的產品策略——在高性能和高性價比在市場站穩后,再逐步向中低端滲透,并謹慎跨界洗地機甚至智能洗衣機領域,尋找新增長極點。
但總體而言,石頭的產品戰線相比科沃斯要收斂得多,節奏感更強。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曾提出過一個經典的“微笑曲線”理論,研發與品牌價值鏈兩端的附加值最高,中間環節則利潤微薄。誰離附加值更近,誰才有利潤空間。
而石頭科技和科沃斯在研發上的態度,直接影響了它們各自笑得是否開心。
石頭科技在研發投入上一直表現激進。2024年,其研發費用9.71億元,同比增長56.93%,位居行業前列??莆炙闺m早年也曾大膽創新,推出過融合視覺識別、語音助手等黑科技產品,但研發投入比例常年僅在5%左右徘徊,與營銷投入對比明顯失衡。2024年全年,科沃斯研發投入為8.85億元,不及營銷費用的五分之一。
長期下來,科沃斯容易陷入路徑依賴——以市場驅動研發,更多資源投向渠道營銷來獲取即時回報,研發投入相對謹慎漸進。這在增量市場無礙,但進入存量競爭階段,這自然會拖慢產品迭代的速度。
此外,近兩年科沃斯旗艦產品的創新,多停留于功能整合與細節提升,腳步過于沉穩,“噱頭”則略顯不足。當對手已在布局機械臂、AI大模型時,科沃斯還在強調清潔力度提升幾個百分點。
好在,從AWE2025的表現來看,科沃斯似乎已開始意識到研發投入的重要性。而從今年的表現來看,科沃斯亦將前述成本結構優化置于前列。財報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科沃斯凈利潤為4.75億元,同比增長59.43%,環比增長148.43%——作為賽道“老炮”,科沃斯顯然不想將王座拱手讓人,二者更深層次的對壘,或許將在今年全面展開。
從運營效率層面來看,石頭科技目前似乎已然占據了上風。不過石頭科技打法雖激進,卻追不上其創始人昌敬的腳步。昌敬創辦極石汽車,雖說打著“個人創業項目”的旗號,但資本市場似乎已聽懂了“弦外之音”。
創始人往往是一家公司的“靈魂”,而昌敬所開新攤既不在石頭科技體系下,眼下又正在車圈內卷中苦苦掙扎,昌敬的精力難免被稀釋。
而在外界看來,昌敬去年減持石頭科技的動作,不管是出于個人套現也好,向極石輸血也罷,都無異于在石頭科技心頭扎上一刀。值得一提的是,昌敬近日已清空其社媒內容,原因則不明。
歸根結底,科沃斯與石頭科技,一個曾經“廣積糧緩稱王”,如今卻不得不燒糧固守;另一個在“小步快跑”后正大步挺進。作為賽道“鐵王座”的熱門候選人,兩家企業如今都在加速奔跑,反倒是行業整體步調,有些追不上二位玩家的腳步。
等待嬗變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伯特·西蒙曾指出,人類在決策時并非完全理性,而是“有限理性”——不追求絕對“最優”,而常滿足于“差不多”。
這種“差不多”的心態,正成為掃地機器人玩家們向上突破的最大阻力。
如今,掃地機器人早已告別“會動的掃帚”階段。經過多年技術迭代,避障、脫困和頑固污漬清潔等痛點逐步被攻克,主流產品已經從“勉強能用”演化為“基本好用”。
但從“基本好用”到“毫無槽點”,依然存在著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盡管吸力超過萬帕、AI視覺識別、自動集塵甚至自動洗拖布等功能不斷疊加,但其行業尚未抵達嬗變的邊界。
所謂邊界,一方面是指產品功能本身的邊界——即它究竟能替代人類完成多少家務?另一方面也指用戶對產品角色的心理邊界——用戶期待它做到什么程度,哪些又是它做不到的。
盡管邏輯很簡單,但廠商們為突破市場天花板,一直在模糊邊界,不斷擴展產品能力。殊不知,產品功能擴張的極限擺在那里——當一臺機器試圖集掃拖、智能音箱甚至安防監控于一身時,往往無法做到每個功能的極致,甚至還引發用戶隱私安全的憂慮。
另一條路徑是嘗試跨界融合,比如將掃地機器人融入全屋智能生態,或是接入當前熱門的AI大模型,以提升軟體驗。石頭科技近期接入DeepSeek便是典型案例。
只是,這種軟體驗提升屬于錦上添花,并不能遮住硬功能上的短板。從“做好”到“更好”,或許并非是靠簡單堆砌更多功能就能實現的。
在邊界沒有被革命性突破前,每一步提升往往都是邊際效用遞減的——投入大量研發只換來體驗的細微改善,用戶未必感知明顯。而這種投入產出比,難免讓廠商也開始審慎權衡:究竟要不要為了噱頭去做一些華而不實的改進?
在此方面,科沃斯略顯沉穩,而石頭科技則相對激進。以最近一年頗受外界關注的仿生機械臂為例,石頭看起來跑在了科沃斯的前面。但問題在于,“有限理性”之下,愿意為所謂的前沿技術買單的用戶,撐得起技術本身嗎?
國補到來之前,掃地機器人賽道略顯低迷的一部分原因正是此——老用戶對“更好的掃地機”并沒有強烈渴望,新用戶則因過去的體驗缺陷望而卻步,導致行業陷入越高端,客戶群體越收窄的“量跌價升”局面。
好在,行業加速內卷之際,國補“及時雨”的到來,暫且將掃地機器人賽道的價格戰風險后延,玩家們共同享受了一波“量價齊升”的擴容紅利。
此外,掃地機器人滲透率至今依然不高,未來仍有著廣闊的成長空間。對于科沃斯與石頭科技而言,當下這局棋既是對抗,也是共同的等待——等待蛋糕變大、等待需求成熟,以及技術積累所帶來的質變。而在此過程中,不斷下注、持續向前則是唯一的選擇。
勝負未分,但戰局已啟。
微信號|TMTweb
公眾號|光子星球
別忘了掃碼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