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開江縣任市鎮始終承關懷而奮起、搶機遇而奮進,堅定貫徹落實“三年大會戰”部署要求,全力以赴推動交通建設大發展,鎮域內道路里程達到363公里,農村路網綜合密度達到2.74公里/平方公里,農村公路優良率提升至92.5%,內暢外聯的“8”字型交通路網、“十”字型高速路網和繞場鎮環線加速形成。
一、堅定暢通“微循環”,全力建好群眾滿意“連心路”。緊扣“組組通、路路暢”目標,三年累計投入600余萬元、改建通組路12.2公里,建制村100%通等級路、30戶以上聚居點道路硬化實現全覆蓋。一是在規劃上堅持“問需于民”。結合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和群腐集中整治,廣泛收集群眾意愿訴求330余條,精準規劃通組道路走向,全力解決偏遠村社、產業基地的道路連通問題。二是在建設中堅持“問計于民”。深入落實“三個一線工作法”,積極動員群眾參與監督,堅決做到問題發現在一線、矛盾化解在一線、質量監督在一線。三是在管護上堅持“惠及于民”。堅持“有路必養、養必到位,有路必管、管必見效”原則,建立“鎮村組”三級管護機制,組建管護隊伍23支120余人開展管護作業,真正實現“建成一條、管好一條、用好一條”。
二、堅定整治“次差路”,全力建好助力發展“暢安路”。聚焦部分農村公路“窄、爛、險”問題,以“路長制”為抓手,全面建立“排查-整治-銷號”閉環機制,累計整治次差路15公里。一是精心排查建“臺賬”。積極組建工作專班,充分發動各級路長,拉網式排次差路20余公里,并建立次差路排查、整改、評估“三本臺賬”。二是科學規劃建“機制”。按照“動態消滅差等路、提升次等路”工作思路,“一路一方案、一路一措施”編制《三年整治方案》,壓茬推進全鎮次差路整治。三是有序整治提“質效”。充分用好農村道路養護資金,分類實施白改黑、路基加固、道路擴寬、安防工程等改造20余處,消除道路安全隱患100余處,有效保障群眾安全暢通出行。
三、堅定扮靚“風景線”,全力建好振興鄉村“美麗路”。堅持“修一條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理念,高標準推進11條美麗鄉村路建設。一是謀定后動抓布局。統籌整合交通、產業、生態需求,優先將主干道、產業帶、聚居點納入路網規劃,全域規劃美麗鄉村路10余條。二是攻堅克難保實效。深化項目建設全過程效率革命,強力推行1名班子成員+1套專班+多方力量協同“1+1+N”機制和“周調度、月考評”制度,高效解決項目土地、征拆等難題40余個,建成美麗鄉村路51.6公里。三是路產融合促振興。積極探索“交通+”發展模式,以美麗鄉村路串聯打造產業環線25公里,帶動發展特色種養殖基地10個,打造示范點位5個,推動“農業+旅游”等產業融合新業態全面發展,形成“一路通、百業興”的生動局面。
四、堅定打造“橋頭堡”,全力建好開放合作“外聯路”。主動融入全市交通會戰大局,自覺扛起“萬達開區域次級交通樞紐”建設使命。一是建好“大通道”。順利啟動S201改遷及擴建項目,全面完成S305(四標)節點性房屋征拆,助力開梁高速(任市段)在全縣率先建成、四川率先開跑,“5分鐘上高速、1小時達萬州”成為現實。二是建設“物流港”。依托便捷交通網絡,積極謀劃臨港物流園區交通配套工程,全力服務儲配煤、珍珠產業園等項目落地,有效實現“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 雙向暢通。三是推進“大融合”。全力打通與川渝毗鄰鄉鎮交往合作的交通瓶頸,先后開通跨省城際公交1條、定制客運路線2條,初步實現川渝邊界鄉鎮基層黨建聯手、生態環境聯治、社會綜治聯動。
下一步,開江縣任市鎮將以此次大會為新起點,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全力推進交通建設常態化提質提升,切實為全縣打造“四向通達、全域暢聯”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貢獻任市新的更大力量!
來源:開江縣任市鎮人民政府
作者:于紅(文/圖)
編審:王龍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