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26日下午,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兒童文學精品阿拉伯文版簽約與分享活動,在突尼斯國際書展中國主賓國展臺成功舉辦。
中宣部進出口管理局局長張澤輝,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麗穎,鳳凰傳媒總編輯徐海,著名作家、中國首位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突尼斯東方知識出版公司國際合作部主任、突尼斯漢學家芙蓉,數字未來出版社總裁穆罕默德·哈提卜,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海外業務中心主任王宇燕,蘇少社社長王泳波,突尼斯國家電視臺、突尼斯青年廣播電臺等海內外媒體代表、出版同行,以及突尼斯高等語言學院的教師、學生代表等出席本次活動。活動由蘇少社副總編輯陳艷梅主持。
活動現場,王泳波代表蘇少社分別與突尼斯東方知識出版公司、中圖公司、數字未來出版公司,就《石榴船》《國色天香》與《極地穿梭》的阿拉伯文版簽訂版權輸出合約。
曹文軒在致辭中表示,真正的成長從來不是童話般的輕盈,優秀的兒童文學具有成長的力量。當阿拉伯的小讀者觸摸到《石榴船》文字中的歡笑與淚水時,他們能感受到,盡管語言不同,但人類對勇氣、愛與尊嚴的追尋始終同頻。他希望《石榴船》這艘滿載著愛與希望的文學之舟,能夠乘風破浪,駛向更遙遠的彼岸,讓世界各地的孩子們都能搭乘這艘船,瞭望到更為廣袤無垠、精彩紛呈的世界。
芙蓉認為,《石榴船》與《國色天香》這兩部作品,如同兩顆璀璨的星星,在文學的星空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它們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對生活、人性的深刻洞察與獨到見解。她表示,突尼斯東方知識出版公司一定會以嚴謹的態度、專業的精神,確保這兩部作品的翻譯和出版質量。同時,也期待通過這次合作,進一步推動中阿兩國文化的交流與互鑒,讓更多的阿拉伯讀者了解和喜愛中國文化。
穆罕默德·哈提卜對蘇少社精心打造的《極地穿梭》一書表示充分肯定,認為該作品大膽地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普通兒童的日常生活,讓科技變革深度參與兒童的情感與精神成長。作者黃蓓佳用文學的方式,生動回答了人工智能將如何與新一代兒童共生共融。他堅信,《極地穿梭》阿拉伯文版的出版,不僅為中國優秀兒童文學走進阿拉伯世界搭建了橋梁,更將通過充滿想象力的科技敘事,向年輕讀者傳遞勇氣、親情與人類共同價值觀,展現文學無國界的深遠意義。
蘇少社在國內有“原創兒童文學出版重鎮”的美譽,一直以來,始終秉持內容為王、打造精品的理念,持續性、常態化出版中國一線兒童文學名家的新品佳作,同時致力于打造中青年作家群,出版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文學佳作。這些作品在榮獲多項大獎的同時還注重走向海外,贏得了較強的國際影響力。未來,蘇少社將繼續發揚優勢,出版更多精品佳作,積極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簽約圖書簡介
《石榴船》是一部現實題材長篇兒童小說,描寫了發生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江蘇北部地區一所水上學校里的故事,水光云影中也投射出曲折的時代光影。蘇北水域的船民從事航運工作,以船為家,四處漂泊,他們的孩子無法接受良好的學校教育。縣里派來的葉文林老師,在四海船隊中的石榴船上建起了水上學校,手把手教導孩子們識字、讀書,幫助他們走向遼闊廣袤的世界。小說聚焦小主人公大船從懵懂無知到文明知禮的成長蛻變,并生動刻畫出一位懷抱教育理想、充滿教育智慧、甘于無私奉獻的年輕教師形象。作者曹文軒以一種多視角敘事的方式,引入發生于其他時空的故事。他在全知全能視角鋪展的船上敘事空間之外,又別出心裁地輔之以童話般的擬人視角,分別從石榴樹、白貓茉莉和學校鐵鐘這三個“角色”進行第一人稱的講述,這種敘事切換使得故事趣味橫生、搖曳生姿,充滿溫暖、詩意的文學韻味。
《極地穿梭》是一部知識性與兒童性并生共長的長篇小說佳作。患有閱讀障礙的五年級男孩修小虎有位“觸摸不到的”母親。四年前,身為北極科考隊員的媽媽登上了一艘國際合作科考船,從此,她仿佛從修小虎的生命中“消失”了。修小虎十一歲生日這天,資深程序員爸爸送給他一臺電腦,修小虎開始與遠方的媽媽進行一周一次的視頻連線。媽媽的出現為修小虎開啟了另一個時空維度,修小虎開始在家庭、學校和冰雪極地之間“穿梭”。借助視頻連線,修小虎飽覽了北極獨特的風光風貌,感受到極寒之地的勃勃生機與生命法則,認識到科考事業的艱苦卓絕與人類探索自然秘境的決心。媽媽帶給修小虎的廣闊世界成了他現實生活的精神給養,帶著飽滿的愛與希望,修小虎成功逾越了閱讀障礙的鴻溝,更加從容地面對生活的挑戰與考驗。作者黃蓓佳通過巧妙的設定,在充分書寫兒童現實生活的基礎上,開創性地加載了一個奇幻的世界,讓作品形成一種“當下—遠方”的巧妙對應。貫穿全書的AI技術,體現了科技發展對現實生活的改變和觀照,讓本書具有擁抱科學、融入未來的超凡意義。
《國色天香》是一部關于京劇藝術的兒童長篇小說。小女孩慕兮學戲時被京劇老師籌備的一個名伶展覽吸引,為了解兩張照片上的無名女孩,她與好友開始了“故紙堆里找真相”的“偵探行動”。作品采用三線并行的結構,情節在當代的北京、20世紀30年代的北平、20世紀40年代的上海展開。在時空交錯中,三個女孩學戲、唱戲的經歷相互勾連,既展現了京劇這門傳統藝術在百年間的發展和傳承,也體現出京劇對孩子們心靈成長的促進作用。作品塑造了一批京劇藝術的演繹者與傳承者的形象,既折射了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也彰顯了京劇藝人在艱難中的堅守,更書寫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如何被一代代人薪火相傳。作品設置懸念,讓讀者在閱讀中,以“拼圖”的方式與慕兮一同找尋真相;又在敘述中自然融入京劇知識、戲文,典雅而富有韻味。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任雨風
(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