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巴以、也門的戰火遲遲沒有平息,印巴又打起來了。當地時間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恐怖襲擊,造成26名游客死亡。恐襲事件發生后,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特朗普宣布美國“全力支持”印度,這讓印度方面再也沒有了顧忌,將矛頭直接對準了巴基斯坦,宣布對印度進行斷水、驅逐巴基斯坦駐新德里高級專員署的全部軍事顧問、撤銷向巴基斯坦公民簽發的所有簽證,而巴基斯坦也做出對等反制,對印度所有航空公司與飛機關閉領空、關閉邊境口岸、廢除向印度公民發放的部分簽證、暫停所有對印貿易。
4月24日,局勢進一步惡化,印度方面聲稱巴基斯坦軍隊在克什米爾實控線附近數個地點向印方陣地開火,招致印軍反擊。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發出警告: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槍擊事件可能導致兩國之間爆發“全面戰爭”。印度電視臺報道稱: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持續緊張局勢下,有消息稱巴基斯坦軍隊已增加其在控制線一側的士兵人數。
這個克什米爾地區,也算是印巴之間的一個火藥桶了,圍繞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印巴兩國時不時都會爆發交火。尤其是前幾年印度總理莫迪取消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自治權,對該地區實施高壓管控后,印巴兩國的矛盾被進一步激化。2019年,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針對印度軍警的自殺式恐怖襲擊,印度方面同樣認定巴基斯坦政府是幕后主使,隨后出動幻影-2000戰斗機,對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發動了空襲。第二天巴基斯坦空軍發起反擊,雙方在克什米爾實控線附近爆發空戰,巴基斯坦空軍擊落了印度空軍一架米格-21戰斗機,并俘虜了飛行員。
2019年在空戰中吃虧后,印度空軍開始進行針對性改革,首先就是翻修簡陋的前線機場。過去印度空軍的前線機場條件極為有限,連最基本的停機坪都沒配齊,導致蘇-30、幻影-2000這些四代機通常只能部署在后方大型機場,前線機場只部署對保養條件要求不高的米格-21戰斗機。這個問題導致在2019年的空戰中,前方的米格-21與部署在后方的蘇-30脫節,當米格-21遭遇巴方戰機的時候,印軍的蘇-30還在趕往前線的途中,最終孤軍奮戰的米格-21被巴基斯坦擊落。最近幾年印度空軍投入巨資對前線機場進行翻修,延長了跑道并增加了防彈機庫,將來一旦再與巴基斯坦空軍發生交戰,第一波迎接巴基斯坦戰機的就不是米格-21了,而是更先進的蘇-30、幻影-2000和陣風戰斗機。
其次,針對蘇-30戰斗機配備的R-77、R-27空空導彈有效射程不足的問題,印度空軍也進行了改進。為了在射程上壓制巴基斯坦F-16使用的AIM-120C5,印度空軍引進了以色列的德比-ER空空導彈,并對蘇-30MKI戰斗機進行了升級,讓蘇-30MKI具備發射德比-ER空空導彈的能力,德比-ER空空導彈采用跟霹靂-15一樣的雙脈沖點火技術,最大射程可達100千米。此外,從法國引進的陣風戰斗機,也配備了“流星”超遠程空空導彈,最大射程可達150千米。德比-ER與“流星”空空導彈裝備印軍后,巴基斯坦的F-16戰斗機已經無法繼續在超視距空戰中壓制印度空軍。
這幾年印度空軍上下也一直憋著一口氣,想要報2019年的一箭之仇。就在4月24日,印度空軍開始組織“阿克拉曼”大型演習,陣風與蘇-30MKI等主力戰斗機全部參加。印度媒體表示“印度空軍的飛機已從多個空軍基地調動集結,包括東部地區”。
印度空軍突然進行大規模集結,很明顯是在為可能爆發的印巴戰爭做準備,甚至不排除先下手為強的可能,出動陣風、蘇-30MKI與幻影-2000,像2019年那樣對巴基斯坦發動空襲。
雖然印度空軍的實力在這幾年得到了明顯提升,但巴基斯坦空軍同樣沒有原地踏步。在印度空軍從法國引進陣風戰斗機之后,巴基斯坦空軍一方面開始裝備梟龍Block3戰斗機,另一方面從中國引進了殲-10C戰斗機,梟龍Block3與殲-10C均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與霹靂-15空空導彈,空戰性能并不比陣風戰斗機差。
印度空軍的優勢是戰斗機數量更多,僅蘇-30MKI的數量就在240架左右,再加上36架陣風戰斗機、40余架幻影-2000、50余架米格-29,僅四代機的數量就接近400架。而巴基斯坦空軍的主力是70余架F-16、近200架梟龍、36架殲-10C,四代機數量300架出頭。雙方的數量差距看起來并不大,可問題是巴基斯坦70余架F-16和三分之二的梟龍,都屬于比較老舊的型號,空戰能力明顯不如陣風與經過升級的蘇-30MKI,而且特朗普已經放話支持印度了,巴基斯坦空軍裝備的70余架F-16,肯定會遭到美國的限制,不像2019年那樣用來攻擊印度,這下巴基斯坦空軍真正能夠與陣風、蘇-30MKI過招的,其實也只有36架殲-10與少量的梟龍Block3。
當然巴基斯坦也不是沒有優勢,印度空軍必須將大部分空中力量集中在東部地區,能夠用來對付巴基斯坦的戰斗機數量并不多,反觀巴基斯坦的主要敵人就只有印度一個,此消彼長之下,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的力量對比反而大致相當。
而印度目前的主要優勢是,蘇-30MKI與陣風戰斗機的起飛重量更高,都能夠攜帶8噸彈藥升空,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時候,往往更加得心應手。而巴基斯坦這邊,F-16、殲-10C、梟龍的最大起飛重量都不超過20噸,執行空對空作戰任務還夠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就顯得火力不足了。不過印巴一旦開戰,巴基斯坦空軍以防御為主,并不需要承擔過多的對地攻擊任務,防住印度空軍的大規模空襲就算完成任務了。
而殲-10C目前就是巴基斯坦空軍“全村的希望”了,是唯一有機會在空戰中壓制蘇-30MKI與陣風的戰斗機。殲-10C是中國科研人員在殲-10A的基礎上升級而來的型號,沿用殲-10A整體氣動外形的情況下,對雷達罩、進氣道進行了修改,整體隱身性能得到明顯增強,犧牲了一定的高空高速能力,但是中低空亞音速性能得到進一步提高。在航電系統方面,殲-10C換裝了最新的有源相控陣雷達、IRST光電搜索系統、衍射抬頭顯示器、頭盔顯示系統。動力方面,殲-10C換裝了國產的渦扇-10發動機,推力相比AL-31提高了1噸以上。武器方面,殲-10A的霹靂-8、霹靂--12空空導彈,在殲-10C身上升級為霹靂-10、霹靂-15空空導彈,并能夠發射各種反輻射導彈、反艦導彈、激光制導炸彈,從殲-10A這種空優戰斗機,升級為多用途戰斗機。
與印度空軍的蘇-30MKI相比,殲-10C在隱身性能、靈活性以及超視距空戰能力方面擁有絕對優勢,蘇-30MKI的優勢是滯空時間更長、火力更足、能夠利用矢量發動機做出超機動,不過蘇-30MKI巨大的機體,在超視距空戰階段將是霹靂-15導彈的絕佳攻擊目標,雙方的交手很可能在第一波超視距空戰就結束了,殲-10C從更遠的距離外對蘇-30MKI發射霹靂-15導彈,而蘇-30MKI需要等到更近的距離才能發射德比-ER、R-77進行反擊,很難活到發揮超機動能力的時候。
而陣風戰斗機則可能成為殲-10C的勁敵,陣風同樣采用了鴨式氣動布局,并且陣風的鴨翼距離主翼更近,產生的耦合效果更強,增升效果更明顯,雖然犧牲了一定的高速能力,但卻擁有強悍的機動性,與殲-10C難分伯仲。
陣風的隱身設計與殲-10C相比同樣不遑多讓,都算得上是五代機之下隱身性能最好的機型。在航電系統方面,殲-10C的優勢是擁有尺寸更大的雷達,主動探測能力更強。陣風的優勢是裝備了性能更完善的“前扇區光學系統”,它由第三代紅外成像線模塊與TV/激光測距儀模塊組成,能夠提供遠程偵察、空對空以及空對地多目標角度跟蹤與測距,敵我識別等功能,空對空有效探測距離達到130千米、TV影像識別距離超過50公里、 激光測距儀有效測距距離達到40千米。使用“前扇區光學系統”的陣風戰斗機,可以大幅減少雷達開機的時間,隱蔽攻擊能力更強。
至于殲-10C與陣風的主要空戰武器,也是難分伯仲。殲-10C使用的霹靂-15導彈,采用雙脈沖點火技術,在射程末端依然擁有較強的動能,大大提升了最大射程下導彈的命中率。而陣風使用的“流星”空空導彈,采用了沖壓發動機技術,發動機工作時間是火箭發動機的2倍以上,這讓“流星”導彈擁有恐怖的不可逃逸區,據稱可以達到80千米。
不過“流星”空空導彈有一個致命劣勢,那就是需要吸入空氣才能維持發動機的運轉,導致“流星”空空導彈對導彈發射高度有嚴格限制,并且因為進氣道的存在,讓“流星”空空導彈在機動過程中需要考慮到進氣道的進氣效率,限制了導彈的機動性。一旦“流星”空空導彈的燃料耗盡,多出的進氣道將成為累贅,導彈飛行阻力大大提高,因此“流星”空空導彈很難像AIM-120、霹靂-15那樣,在燃料耗盡后依然能夠滑翔很長一段距離。
殲-10C如果與陣風發生交戰,殲-10C利用霹靂-15的射程優勢與末端命中率優勢,將交戰距離維持在100千米以上。而陣風則需要發揮“流星”空空導彈不可逃逸區更大的優勢,將交戰距離維持在60-80千米的距離。總的來說,殲-10C與陣風都沒有必勝的把握,但是殲-10C在解放軍的裝備序列中已經屬于下等馬了,而陣風在印度那里卻是上等馬,實力差距已經擺在眼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