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是“壓力胖”,他是“壓力瘦”?】
老李是位醫生,是極其聰明的那種人,但是很瘦。
朋友一起喝酒聊天的時候,老愛拿他開涮。
有的說:“你自己當醫生,怎么不給自己增增肥呢?”
有的說:“脾主肌肉哦,你肌肉這么少,可以考慮補脾啊,健脾啊。”
有人說:“估計你給別人開健脾的藥,別人都不敢吃了。”
還有人說:“什么時候可以在你們醫院設一個減肥科,你去當主任,兼任形象代言人,肯定好!”
有一次,老李被大家逗得有點急了,說:“憂思傷脾,你們懂嗎?像我這么聰明的人,既要憂國憂民,又要思考學術問題,哪能不傷脾,哪能胖起來?你看看那些思想家,比我瘦的多著呢!不聰明的人,想像我這么瘦都沒門兒!”
老李這話是對的。
跟他認識多年,我對他很了解:的確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而且愛一天到晚琢磨問題,不但醫學方面的事情被他琢磨得非常透徹,而且,天文地理,政治經濟,體育娛樂……
各方面的事情,他都要琢磨琢磨。
再加上工作認真,對病人極端負責,所以工作壓力也是山大的。
我深知,就是那么多壓力傷了他的脾,使他如此苗條骨感,怎么健脾都無濟于事。
其實,像老李這樣的人,天下何止千萬?
《黃帝內經》說:
憂思傷脾。
我們在臨床中發現,壓力也傷脾。而脾虛,似乎更偏愛聰明人。
人一聰明,頭腦就閑不住;頭腦閑不住,遇事方方面面地想;想多了,心中的壓力就會比別人大。脾臟受傷,勢必缺少肌肉了。
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精瘦精瘦的聰明人。
“精瘦”這個詞真是非常妙,它指出了人太瘦的原因:
因為太“精”了,所以很“瘦”。
有人也許要說了,如果我想減肥,那是不是就應該多一些壓力呢?
這可千萬不行。
中醫只說了憂思能傷脾,沒有說憂思能減肥。
傷了脾,有兩個截然相反的后果:
一是變瘦,一是變胖。
脾虛了,還有可能變成“壓力胖”
[微風]脾虛變瘦,是因為脾虛肌肉不充,但由于身體陽氣比較足,能及時運化水濕,所以水濕不至于滯留,人顯得很瘦。
[微風]脾虛變胖的人,其實肌肉也不多,但因為陽氣不足,不能及時運化水濕,以致水濕堆積在身體各處,成為脂肪。
可見,脾虛是變胖還是變瘦,取決于人的體質。
[微風]如果你是陽性體質:性格開朗活潑,好動不好靜,平時動得多靜得少,身體本來就不胖,那么,脾虛的結果必然是越來越瘦。
[微風]如果你是陰性體質:性格比較安靜,好靜不好動,平時靜得多動得少,身體本來就不瘦,那么,脾虛的結果必然是越來越胖了。
而且,男性體質偏陽性,女性體質偏陰性,所以女性“壓力胖”的幾率比男性大;
兒童和年輕人體質偏陽性,中老年人體質偏陰性,所以中老年人“壓力胖”的幾率比兒童和年輕人大。
想減肥的人,與其通過損脾來減肥,還不如通過健脾來減肥呢。
所以,上文中說的老李的說法也是有誤的。
其實,也有很多聰明人會因憂思傷脾而很胖。
但不管胖瘦,聰明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脾虛,也有著比別人更多的壓力。
脾屬中央,是人體的后天之本。
聰明人憂思、壓力太過,必然傷脾,脾虛輕則影響形體,讓人不是太胖就是太瘦;接著必然影響健康,讓人中氣不足,百病叢生;最終當然是影響人的壽命,讓人不能盡其天年了。
因為聰明而影響了健康,是不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呢?
我們是要聰明絕頂,還是要健康長壽呢?
當然是都要啦。
那么,不妨更聰明一點,慢慢學會減少憂思和抱怨吧!
這就是鄭板橋說的“難得糊涂”;也是小時候家里老人經常教我們的那句金玉良言:“寧可傻活,不要氣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