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內(nèi)環(huán)境和解丨廚房里的芳香之道】
《西游記》原著中有這么一個故事:
唐僧師徒離開玉華城到了金平府,慈云寺的和尚熱情招待了他們,準(zhǔn)備離別西行之際,感慈云寺長老盛情挽留,于是多住幾天觀賞元宵節(jié)的花燈。
元宵這天,熱鬧非凡,賞燈之際看到一處有三盞金燈,裝油的缸特別大,異香撲鼻,原來里面盛的是蘇合香油。
這是敬獻(xiàn)給佛爺?shù)模磕赀@天都有佛爺下凡,收取香油,把佛爺伺候好了,這一年便會風(fēng)調(diào)雨順,這種習(xí)俗都持續(xù)一千多年了。
誰知道,這次佛爺下凡收油之際,一陣風(fēng)把唐僧給卷走了。這才慢慢揭發(fā)了事件的謎底,原來是三只犀牛精作怪,裝作神佛收取香油,他們就好這口,每年來收蘇合香油吃。
我們便要好奇了,犀牛精不好瓊漿玉液,不好金銀財寶,也不好美色,干嘛偏偏對蘇合香油情有獨鐘呢?
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而中醫(yī)的醫(yī)理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從傳統(tǒng)思維和中醫(yī)思維來看:
犀牛體型龐大,肌肉壅實,但偏偏鼻子眼睛都偏小,孔竅也都是偏小的,所以犀牛整個身體氣機(jī)是不夠流利的。
而修煉成精更是要克服身體的束縛,那么,最行之有效的肯定通過芳香之品,以其芳香走竄之性,讓身體的氣機(jī)盡量靈動起來。
所以,蘇合香油便成了他們的奢侈品。
這是小說,人類何嘗不是如此。
有人說人類歷史就是一部與微生物斗爭史。與其說是與微生物斗爭史,還不如說與環(huán)境相處史,這里的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我們身體的內(nèi)環(huán)境。
與外界環(huán)境的相處,包括居住環(huán)境的改善,配合香囊或熏香等,這都是盡可能與外環(huán)境達(dá)成和諧一致,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也相對保持一個健康的狀態(tài)。
與身體內(nèi)環(huán)境的相處,往往是從廚房中來。
我們常見的很多調(diào)味料,大多有芳香之性,也是中藥材,比如:
八角、花椒、丁香、桂皮、薄荷、蘇葉等,他們都能辛香化濁,但性味歸經(jīng)上也有不同,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
[微風(fēng)] 八角
首先是八角。
八角盛產(chǎn)于廣西,又叫八角茴、八角茴香、大料。
味辛甘,性溫;能溫中行氣,醒脾開胃。
由于其香氣獨特而且濃厚,往往對食物氣味改變很大,所以在用法用量上非常講究。
不然,用得太少提不起味道,用得太多又會齁死。
小時候,我吃到過外婆腌的一種咸菜,清香怡人,咸中還帶點兒淡淡的甜味,實在太好吃了。
我就問她放了些什么東西,她告訴我:“放的是鹽和八角茴啊。”
我不相信,因為那香味并不像八角茴。
于是我把整壇的咸菜都到在盆里,想尋個究竟,依然只看見了八角茴。
回家后,我抓了一把八角茴,偷偷放進(jìn)奶奶腌菜的壇子里,過了幾天再吃,根本就沒那股清香,全身濃重的八角茴味兒,很難聞。
后來,再看外婆腌菜,才發(fā)現(xiàn),八角茴的用法用量很有講究。
而這些講究,書面也無法表達(dá),要在實踐中去摸索和思考,才能心知肚明。
[微風(fēng)] 花椒
花椒,南北方都有,性溫,味甘辛。
入藥的花椒以四川的為最好,食用花椒則沒有產(chǎn)地的講究。
花椒,芳香化濁,溫?zé)狎?qū)寒。
具有溫中下氣、開胃、殺蟲、除濕、止瀉等功能。
它可以去魚腥,所以做水煮魚的時會放大量花椒。
但菜里的花椒是不能直接吃的,不小心吃了一顆,嘴里會麻上半天,非常難受;
即使是在菜肴中,花椒也不宜放得太多,如果多了,會動火,所以有陰虛內(nèi)熱的人要盡量少吃。
反過來,如果陽虛內(nèi)寒的人,則可以適當(dāng)多吃一些。
白居易《長恨歌》里寫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
椒房是古代后妃居住的一種特制的房子,以花椒末和泥混合涂墻,外面再進(jìn)行裝飾。
這樣屋里有一種微微的暖暖的芳香氣息。
肝腎虛冷的女子非常喜歡聞花椒的氣息,因為這種氣息能夠?qū)λ纳眢w起到溫煦的作用。
下元虛冷則不容易懷孕,而住在椒房里,被花椒的氣息微微地熏著,能改善虛冷的體質(zhì),提高懷孕的幾率。
古代帝王之家為了人丁興旺,就讓后妃居住在椒房。
但是花椒的用量不宜過多,過多則耗氣,反而使人不容易懷孕。
所以椒房并不是采用野蠻的方式把花椒直接撒在地上,或者灌在枕頭里,而是很巧妙地把花椒打成粉,與土一起和成泥,涂在墻上。
花椒溫?zé)岬模潦歉势降模瑑烧哒{(diào)在一起,就會讓花椒的氣息變得平和,花椒的氣息就會微微的釋放而不至于太烈。
椒房,可以說是花椒溫肝的一個妙用。
無論是入藥還是食用,花椒都要用開了口的、成熟的。
花椒如果沒開口,是有毒的。
如果不小心吃了有毒的花椒,也不要慌,喝冷水可以來解花椒的毒。
[微風(fēng)] 丁香
丁香,又叫雞舌香,性味辛溫,具有暖胃的作用,治胃寒呃逆的方子里常用到丁香。
丁香有一個特別的作用,就是除口臭。
古代的大臣在朝見皇帝時,口中往往含一枚丁香,防止口臭熏惱了萬歲爺。
口臭就是口中的濁氣,丁香可以芳香化濁,同時它還能往下行,能引胃熱下行。
口臭多由胃熱引起,丁香將胃熱往下引,口臭自然暫時緩解。
丁香還能解酒肉、魚蟹、瓜果之毒。
因為丁香辛溫,能解很多寒毒。
比如寒毒很重的螃蟹、貝殼;還有寒濕太重的瓜果。
由于吃多了這些東西導(dǎo)致的不適和疾病,都可以用丁香來緩解和治療。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丁香打粉,取用一克左右,用姜湯送服。
[微風(fēng)] 桂皮
常跟丁香一起用的是桂皮,就是肉桂樹的皮。
我們?nèi)胨幱脕硪饸w元的肉桂,是樹干上的皮,而且越靠近地面的部分藥效越佳。
用于調(diào)味的話,則是用樹枝上的桂皮。
樹枝上的皮價格便宜,但跟肉桂作用相似。
它們都是性味辛溫,溫腎下氣,還具有殺蟲止痛、解毒的作用。
它也是能解鳥獸、麟介、瓜果的毒。
肉桂的味道很刺激,入藥時克數(shù)不宜多,一般用一到三克,并且要后下。
但烹飪時,桂皮不用后下,后下容易使菜品味道受損。
最好和菜一起燉,燉的時間一長,肉桂油都揮發(fā)掉了,最后只剩下一丁點兒氣息或沒有氣息,跟菜品的味道合二為一,才能出來更鮮美的味道。
丁香是溫脾胃的,桂皮溫肝腎的,這是兩個辛溫的調(diào)料,都是往下走的。
有往下走的就得有往上升散的,這就是薄荷與蘇葉了。
薄荷散肝肺之氣,紫蘇散脾胃之氣。
[微風(fēng)] 薄荷
薄荷,性味辛涼,具有疏肝解郁、清利咽喉的作用。
它經(jīng)常被添加到糕點、糖果和清利咽喉的含片中。
薄荷味辛,有宣散的作用,吃多了則會耗散真氣。
很多人喜歡吃薄荷潤喉糖,如果是有火,可以吃;
如果是因為氣虛導(dǎo)致的聲音沙啞,薄荷糖就越吃越壞了。
尤其是現(xiàn)在,人們用薄荷冰代替薄荷,在食品中添加的劑量又比較大,吃到嘴里往往是一股很沖的薄荷味,這對身體是不好的。
[微風(fēng)] 紫蘇
紫蘇,性味辛溫,是吃螃蟹時必用的調(diào)料。
其實,紫蘇可以解一切魚蝦之毒。
紫蘇還是治療感冒常用的藥,普通的風(fēng)寒感冒剛剛起來的時候,用十克紫蘇葉,加三片生姜、幾根蔥白,再放點紅糖一煮,喝下去出點汗,效果很好。
要注意的是,喝下后兩小時內(nèi)不能見風(fēng),最好是好好睡一覺。
與紫蘇性質(zhì)類似的還有生姜,生姜還有一個顯著的功效就是芳香散濕化水飲,止嘔,對于暈車都有很好的效果。
現(xiàn)在疫情緊張,萬幸的是,大部分地區(qū)食物并沒有匱乏。我們在烹飪的時候,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酌情使用這些芳香化濁的香辛料。
一呼一吸之間,我們在與外環(huán)境溝通;
一飯一蔬之間,我們在與內(nèi)環(huán)境相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