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高顏值引發社會關注的昔日“最美通緝犯”卿晨璟靚,在出獄后嘗試轉型網絡主播,引來無數網友圍觀。
據網友表示,卿晨璟靚在直播間中,常常以“自己的故事”為噱頭,吸引網友關注。
網友還發現,卿晨璟靚常在賬號視頻中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卿晨璟靚,就是2018年被通緝上熱搜那個最美通緝犯。以后在這個號上直播了。”
目前,卿晨璟靚已經有近一萬粉絲,已獲得幾萬的點贊。
而當卿晨璟靚的視頻突然火出圈后不到半天,平臺則立刻以賬號違反《社區自律公約》的相關規定為由,將其賬號封禁了。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卿晨璟靚因涉嫌參與特大“酒托”詐騙團伙被四川綿陽警方在網絡上通緝,其因外貌特征突出被稱為“最美通緝犯”。
而后經法院審理,卿晨璟靚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二個月,并于2020年刑滿釋放。
出獄后,卿晨璟靚參與了反詐宣傳,并入駐短視頻平臺,發布生活類內容嘗試直播。
盡管其賬號未直接提及犯罪經歷,但因其特殊身份背景,直播間迅速引發大量圍觀與討論。
部分網友對其“改過自新”表示支持,認為“每個人都有重新開始的權利”;但也有網友質疑其利用“通緝犯”標簽炒作,可能對社會價值觀造成誤導。
而當平臺方在輿情發酵后,平臺還是永久封禁了其賬號。
卿晨璟靚的這個案例,其實暴露出了一些網紅“起號”的套路。
那就是,一方面,她常在直播中自稱 "改邪歸正",并發布反詐提醒,試圖塑造 "浪子回頭" 形象;但另一方面,她的賬號簡介直接標注 "2018 年頭條人物",直播內容反復提及犯罪經歷,這本質上是不是就是在消費自己的犯罪經歷?
對于卿晨璟靚的這個案例,有法律界人士指出,我國法律鼓勵刑滿釋放人員回歸社會,但部分行業因其特殊性,需對從業者設置更高道德門檻。
例如某律師事務所律師就表示:“網絡主播作為公眾人物,其言行對社會尤其對青少年有示范效應。刑釋人員雖享有平等就業權,但直播行業涉及價值觀輸出,平臺依法依規限制其從業,具有合理性。”
那么,對于“最美通緝犯”開直播被封號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