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劇市場,一場看不見硝煙的“軍備競賽”正如火如荼。
當騰訊與長信傳媒聯手打造的首部投資過億短劇《獅城山海》橫空出世,豎屏時代或許將迎來“電影級”的大制作。與此同時,愛奇藝、百度等各大互聯網平臺持續加碼,布局動輒數億級的資金投入,迅速搶占流量高地。
然而,在流量紅利漸漸觸頂的下半場,用戶的關注力變得稀缺而昂貴,平臺們開始探索新的模式:IP精品化、電商融合、海外輸出齊頭并進。
短劇軍備賽,勝負將由誰決定?它不僅關乎資本,更取決于內容能否真正征服觀眾。
平臺越來越大手筆
當一部短劇敢燒掉上億元,豎屏或許也將擁有“大片時刻”。
4月24日,北京“2025首都視聽節目春交會”產業發展論壇上,長信傳媒董事長、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副會長在演講中宣布,騰訊視頻與長信傳媒聯合打造的南洋系列衍生短劇《獅城山海》,成為市場首部投資過億的精品短劇。
備受矚目的短劇《獅城山海》,宣布總投資規模超過1億元,每集長度定格在19分鐘,總集數達到49集。
這部劇以上世紀初的南洋地區為故事背景,講述兩代華人在艱難時局中自強不息、肝膽相照的熱血傳奇故事,取景橫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劇本早在2024年3月就已經在海外開機拍攝。
據悉, 該劇將同步登陸央視總臺與騰訊視頻雙平臺,以 "高投入、高品質、高規格"制作標準提升短劇產業價值維度。
劇集尚未播出,便已獲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頒發的網絡劇發行許可,并列入2025年廣電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計劃的重點推薦劇目。
這一消息瞬間在行業內掀起巨浪,并傳遞出一個信號:短劇,或許即將邁入了“電影級”制作時代。
高規格短劇承載的不僅是內容上的突破,還有行業模式轉型的重任。資金的加碼、長劇團隊的入局、制作水準的升級,這些因素疊加,形成了短劇市場質變的強大推力。
正如郭靖宇在會上所言,“隨著產量越來越大、產值越來越高,精品短劇的出現概率也會大幅提升。如果能誕生像《哪吒2》那樣的票房奇跡,短劇市場將迎來資本的再次青睞和制作業的真正春天。”
投資規模的迅猛攀升,并非行業一時沖動的產物,而是積累多年后的一次質變。
大廠動作頻頻
不做短劇,在2025年等于關掉自己的“流量水龍頭”。
據《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劇用戶規模達到6.62億人,用戶使用率高達59.7%。
對于短劇市場的投資信心與日俱增,短劇的“精品化敘事”時代,似乎正是被這種強大的資本推動力所驅動。
DataEye研究院發布的《2024年微短劇行業白皮書》顯示,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達到504億元,同比增長34.9%;預計到2025年將超過680億元。
短劇產業已進入高速增長階段,各大平臺紛紛搶占先機,以求在流量爭奪戰中占據主動。
2025年4月23日至24日,北京,“2025愛奇藝世界·大會”正式召開,愛奇藝一口氣官宣400余部長短劇片單,明確了未來的戰略重心:“短是唯一關鍵詞”。會上,愛奇藝極速版正式更名為“愛奇藝微短劇”,同步上線AI“跳看”功能,試圖將用戶觀看效率提升至極致。
對于許多傳統視頻平臺來說,長劇的失誤是主觀忽視觀眾,微劇的崛起則是客觀仰視觀眾。
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在會上直言,“短”已經成為內容市場唯一重要的趨勢。為實現這一戰略,愛奇藝不僅大量縮減單劇集數和單集時長,同時擴大了項目數量和總預算,徹底打破傳統長視頻平臺的固有模式。
與愛奇藝大舉進軍短劇同步,百度也在其2025年百度創作者大會上高調啟動“百度短劇首發聯盟”。
百度明確提出將短劇作為百度APP的第一大視頻品類,計劃在2025年投入超億級現金預算和超百億級流量資源,用以支持短劇內容的深度布局與廣泛傳播。
盡管此前在免費與付費模式之間多次搖擺,但此次大規模投入背后,是其品臺月活躍用戶達到6.79億、同時微短劇用戶同比增長452%的強勁表現。同時,“百家軍”鏈條也在大會生態協同作用,比如百度、七貓免費小說、YY直播。
另一邊,就連傳統媒體澎湃新聞也在迅速跟進。
繼2024年9月上線短劇頻道后,2025年3月又宣布啟動“百劇共創”品牌項目,設立首期6000萬元資金池以及價值1億元的宣發資源,計劃在三年內孵化100部精品短劇。
澎湃新聞副總編輯黃楊表示,這次投入不僅旨在豐富平臺內容生態,更希望通過精品短劇的創作與傳播,建立澎湃新聞在文化消費領域的新品牌形象。
短劇行業的“內容—流量—商業化”閉環已經成為大廠的標準配置。
然而在激烈的競爭格局下,各大平臺不缺資金投入,而真正稀缺的,是如何跑贏行業窗口期的確定性。
無論是愛奇藝的全面布局、百度的大手筆投入,還是澎湃新聞的精品戰略,這場短劇的“軍備競賽”中,勝負并非由資金多少決定,而在于誰能真正讀懂用戶,精準實現內容與流量的高效匹配。
下半場爭什么?
流量搶完,留量為王;下半場拼的是“用戶時長 × 內容含金量”。
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全網月播放量10萬次以上的短劇數量達到1113部,同比增長79.8%。
然而,用戶的人均使用時長卻僅從2023年1月的160.2小時上升到2025年1月的171.4小時。小幅爬升預示著“時間紅利”的見頂,行業距離存量競爭時代也就不遠。
短劇行業的資深人士汪洋在接受Tech星球采訪時指出,現在短劇市場呈現“一超多強”格局,其中紅果免費短劇憑借月活1.66億的斷層優勢,成為名副其實的行業霸主。
然而,愛奇藝、百度、拼多多多多視頻以及B站等平臺的積極布局,形成了激烈的市場角逐。流量爭奪逐漸轉向用戶深度運營,短劇平臺的下半場,是一場圍繞用戶注意力和忠誠度的精細化競爭。
與此同時,隨著廣電總局對于微短劇的監管日趨嚴格,以及對盜版內容的高壓態勢不斷加強,原有以投流為核心的盈利模式遭遇瓶頸,毛利空間急劇壓縮。
平臺開始調整策略,主動降低對數量的追求,轉而提升內容的精品度與IP化價值。
閱文集團在3月底宣布,將開放超過2000部網文IP,與全行業制作方合作開發優質短劇內容。騰訊視頻旗下的火星短劇社、起點系南洋宇宙等也紛紛展開系列化運營,著眼于長線的內容生態建設。
在此基礎上,模式創新成為下半場競爭的重要手段。過去以免費IAA(應用內廣告)為主導的短劇商業模式逐漸向多元化演變,會員制、電商化甚至線下樂園聯動的嘗試逐漸興起。
愛奇藝CEO龔宇在2025愛奇藝世界·大會上明確表示,愛奇藝正在積極試水內容電商,通過“內容IP+直播/短視頻+電商”的模式探索流量變現的新路徑。從每周短劇熱播榜單來看,抖音、快手則有繼續深耕品牌定制短劇市場趨勢,將平臺流量與品牌需求高度融合,以劇集內容實現精準商業投放。
另外,短劇市場的出海與監管并行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字節跳動、騰訊等頭部平臺紛紛將“海外短劇+本土化小程序”寫進了2025年的戰略KPI,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下半場的短劇競爭,是一次精細化和深度化的較量。
這一階段留給行業和觀眾的思考還有許多:高投入是否一定意味著必然的爆款?大廠們紛紛卷入,中小玩家如何尋找自己的生存空間?而平臺、內容創作者與觀眾之間的新平衡又將如何建立?
這些問題,將成為未來幾年短劇行業需要持續探索的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