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還是沒有變動。從去年底開始,先是說適時降準降息,接著又說擇機降準降息。今年,炒股的天天盯著走勢圖判斷利好,做債券的掰著手指頭算收益率,買基金的早晚都在刷凈值,準備買房的則掐著計算器算月供,可央行愣是連著6個月堅持不降息。按理說,以往只要有類似表態,就跟條件反射似的,政策立馬就能落地。這次卻直接耗了半年,就像《瘋狂賽車》里那句臺詞:“大哥,這味兒不對呀。”
直接原因主要有兩個:中美利差和銀行息差。
? 中美利差:現在十年期國債又到了1.65%的低位,利差倒掛超過了260個基點。在關稅大戰最激烈的時候,穩匯率的優先級遠超以往。
? 銀行息差:現在六大國有銀行的凈息差全都跌到了2%以下,創下1998年以來的最低紀錄。以前銀行靠低息高貸賺差價,日子過得很舒服。現在存款利率遠跟不上貸款利率下降的速度,就好比開小賣部,進貨價和賣價的差價越來越小,利潤自然就越來越少。那為啥低息消費貸會被叫停呢?再讓銀行降低貸款利率,就怕出現壞賬。
大家去存定期會發現,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倒掛,這是因為銀行在控制長期負債的成本,他們擔心客戶鎖定長期定存收益,可貸款利息卻繼續下降。所以銀行寧愿犧牲長期攬儲,也要先降低自身負債成本。前一天我在那個“財政書寫國有大方”的視頻里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不用再多說。站在不降息、穩匯率、穩息差的角度,就能理解銀行現在很多反常行為,就算你不存錢,跟朋友聊起來,也算是個談資。
還有一個原因是政策定力,看美聯儲和我們誰更能熬得住。美聯儲因為忌憚關稅帶來的高通脹,不敢輕易降息,可不降又會面臨供應鏈大亂引發的經濟衰退,所以搖擺不定,特朗普比我們還著急,隔三差五就指責鮑威爾。我們這邊也在等,一方面等他們憋不住降息,釋放出降息空間;另一方面,對比去年10月降息前的市場和最近關稅戰下的市場,今年市場明顯要強一些。再看一季度超預期的GDP和PM數據,說明經濟還能繼續保持當前狀態。從來沒有說先出手好還是后出手好,成年人的世界只講究權衡利弊。
這么看來,降息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 關稅戰有眉目且匯率穩定:等到關稅戰有了明確結果,匯率徹底穩定在7.2 - 7.3左右,大家可以參考去年10月份降息時的匯率水平。
? 銀行息差穩住:參考最近銀行密集下調存款利率,這就是為了給銀行騰出負債空間。就像開車遇到爛路,別急著踩油門,先把穩方向,等路況好了再加速,這樣反而更安全。該降的還是會降,利率下行的趨勢不會改變。看現在雙方僵持的態勢,二季度大概率能看到降息。
其實還有個原因是降息的效果變差了,這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就算降息來了,效果也大不如前。券商報告顯示,過去12個月,非銀機構的新增存款規模達到6萬億,非銀機構向實體投放資金3.5萬億,新增存款明顯高于新增向實體投放的資金。
也就是說,大量居民存款留在非銀機構。按理說,錢在市場上流動,應該是企業賺錢發工資,老百姓花錢買東西,錢再回到企業,形成良性循環。現在卻是企業活期存款減少,居民定存比例越來越高,在非銀機構買理財的人也越來越多,錢就像被凍住了一樣。
最近有一些好轉跡象,比如前段時間公布的3月金融數據看起來不錯,代表活錢的M1增速回升到了1.6%,創出2024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這一方面是因為M1口徑變了,今年個人活期非銀支付機構的備付金也納入到了統計中;另一方面有兩個原因:
? 債市調整:2月、3月債市調整,有人賠得受不了,一部分錢又從理財回到了活期存款里。
? 財政沖刺:開年財政沖刺,政府債凈融資規模達到了歷史記錄的3.87萬億,大量項目開工。為了補充流動資金,企業短貸大幅增加,3月企業短貸多增了4600億,這部分也是活期存款。直白點理解,存活期說明對未來還有希望,存定期則是對未來失望。這種結構性問題,光靠降息也解決不了,還可能會促使存款流向理財,壓低股債收益率,進一步帶來壓力。所以急不得,要耐心等待最佳時機。
存錢的人該存繼續存,要說收益,那點差別就跟蒼蠅腿、蚊子腿似的,能有多大呢?現在存錢更像是一種價值觀和生活態度。除了一線城市,想買房的還是繼續等吧。房貸利率就算跌破3%又怎樣呢?地產更多的是消化庫存的問題。
我之前給大家算過一筆賬,目前新房去化持續了一年左右,二手房持續了兩年左右,直到二手房去化到2014年的水平,新房去化到2018年的水平,需求和龐大的供給天平才能達到平衡。而且這場關稅戰加上信用戰不落下帷幕,誰也說不準影響會有多廣泛。
不過,買車、買電腦、買手機、買家電這些不受影響,國補已經加碼,價格戰也已經很激烈了,最多再等等出口轉內銷的讓利幅度。大國博弈歸博弈,生活還得繼續。咱們吃飯可以團購、點外賣拼好飯,打車選一口價,衣服買白牌,3C產品沒補貼就先不買。今年大家上班賺錢不容易,在能力范圍內消費國貨,過好自己的生活就是最大的貢獻。
至于機會,有一點大家要記住,人作為有五毛兩足的動物,基本特性就是物欲降低,但精神需求永存,總得有宣泄的出口。這兩年,演出、演唱會、彩票、水晶、盲盒、陪玩、陪爬山等能帶給人小快樂的情緒消費,總會有人買單。
有人說我老號召存錢省錢,這樣錢不就流動得更慢了嗎?兄弟,話不能這么說。我知道活錢為什么被凍住,也明白貨幣政策背后的考量,所以才會加入倡導存錢的隊伍。因為個體改變不了群體。經濟學原理書里提到,關于世界的表述有兩種類型:
第一種是實證表述,描述世界是什么樣子;
第二種是規范表述,關于世界應該是什么樣子。
降息在等穩匯率、穩息差的時機,錢被凍住了,這是實證表述;刺激消費,政策工具需要全力推進,讓大家愿意花錢,這是規范表述。解凍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事,我們應該關心什么時候解凍。可以看KPI、PPI、出口增速、新房銷售額、街上的店鋪、萬家燈火,還有反內卷的力度到底有多大。在此之前,謹慎一點難道不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