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中國媒體“喜大普奔”報道三河事件的通報問責情況,“三河變色”問題算是得到了一個組織層面的定性。
據新華社的報道,上面對三河問題的定性是“形式主義”,河北三河市盲目決策、機械執行,損害群眾利益,加重基層負擔,造成不良影響。
根據這項通報,對問題的定性尚屬于決策失誤的范疇,認為這個改顏色的事情,屬于“個別領導干部政績觀錯位、官僚主義嚴重,未經科學論證和充分征求意見”。
這樣看來,不涉及腐敗問題,“個別領導”屬于可挽救的情形。這和免職處理也是相呼應的。免職,意味著將來還可以重新啟用。
干部挽救了,可民生損失怎么辦?那些在兩次“百日攻堅行動”中被換了牌匾、利益受損的商戶,他們的損失誰管呢?
我查了查相關報道,頗耐人尋味。
《南方都市報》在4月15日報道,三河市政府辦公室有關人員表示,對于受波及的商鋪損失如何賠償,其并不了解,“誰讓你改的,你去問誰”。
聽起來也有道理,你們這些商戶,竟然聽從了一個犯錯誤官員的話,這是你們自己的認知能力不行,活該自己承擔損失。可問題是,如果當初不聽從呢?根據那個”百日攻堅“的行動方案,是不是也有相關懲罰的?商戶敢不聽從嗎?
不僅全球連鎖的蜜雪冰城把LOGO從紅色改了綠,就連醫院的紅十字都改成了綠十字。在這種壓力下,普通商戶有不聽從的可能嗎?
所以那個回答顯然是在甩鍋。
后來,事件又有了新的進展,《頂端新聞》報道說,三河市有一個鎮提出了解決方案,泃陽鎮承諾換回牌匾的費用由政府承擔。
有一個商戶對記者表示,換綠牌匾花了400元。那么換回原牌匾,至少也是400元。這樣折騰一輪,這個商戶的2個牌匾就是800元——可能有人會說,你原來不是有個牌匾嗎,重新拿出來,就不花錢了。可問題是,有幾個人會把垃圾一直留著呢?
其他的鎮是什么情況?有誰知道?
“三河改色”不是小事情,是因為它具備解剖麻雀、舉一反三的價值。應該相信,對這件事情的問責和通報,只是起點,遠非終點。根據能量守恒定律,2次“百日攻堅”的成果,賠償和善后事宜,恐怕也需要2個百日才能撫平。
這項賠償的具體落實,是三河改過的機會,也為全世界的反官僚主義課程提供了一個活教材,因此需要具備而微的記錄和老老實實的統計,將來要匯總結算數據,讓后來人看到,官僚主義的成本究竟有多高!
有人說,應該讓責任人出錢賠償。這在情感上是有道理的,但是實際上恐怕不可行,因為賠償金額顯然是一筆巨款,遠遠超出了個人的支付能力。
你覺得呢。
陶舜財經——你的醒腦陪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