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立陶宛這個國家,很多人就氣不打一處來,原本這個可以靠中歐班列躺著賺錢的東歐小國,卻因為一場政治豪賭,付出了慘痛代價。當面臨470億美元外債和克萊佩達港的集裝箱堆滿發霉商品的時候,維爾紐斯的政客們終于意識到,在利益面前西方盟友的“價值觀勛章既不能拿來救命,也不能當飯吃。原本可以跟在中國后面飛黃騰達,可立陶宛非要自編自導搞一出鬧劇,結果把自己給玩死了。3年前立陶宛“吃飯砸鍋”的舉動完全就是自己踩上了雷區。
這個不到300萬人口的小國,為討好美國竟然開起了臺灣的玩笑,以“臺灣”名義設立代表處,此舉無疑是挑戰了中國大陸的核心權益。有的事情我們可以睜只眼閉只眼,但涉及到領土利益的事情,中方絕不讓步。而且此前立陶宛跟風美國,拆除華為設備,并且退出中國—中東歐“17+1”合作機制,硬生生把自己的經濟生命線給切斷,完全就是自斷手腳的行為。那時候立陶宛的政客們還在打著如意算盤,既能拿到臺灣當局的半導體技術轉讓,又能得到歐洲國家提供的650萬歐元援助,而且還能收獲時任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夸贊。
在立陶宛的政客眼里,這簡直就是場堪稱一本萬利的交易。然而現實很快就把立陶宛從美夢中扇醒,因為中國接下來的反制就像是手術刀,精準的切除了病灶。要知道,立陶宛80%的外貿交易都是和中國發生的,中國這把刀直接插入立陶宛的心臟,斷了他們的經濟命脈。中歐班列一夜之間改道波蘭,200多條鐵路招呼都不打直接拆除。這也讓克萊佩達港對華貨物吞吐量暴跌37%,曾經的碼頭船只和運輸車輛川流不息,然而如今的碼頭貨物堆積成山,可來往的船只和運輸車輛十分罕見。
被中國反制后,立陶宛1300家企業倒閉,失業大軍直接達到了6萬多人。超市的日常生活物資價格暴漲,這讓立陶宛的老百姓們終于看清了這群無能的政府官員,也認識到跟美國后面的“自由價值”換不來讓他們填飽肚子的面包。當立陶宛抱著470億美元外債找歐美求救時,這個龐大的群體就開始了裝聾作啞的模式。面對這一處境,曾經那些“對華強硬”的立陶宛官員們,望著眼前的巨額債務和港口積壓的300噸發霉奶酪,他們終于明白了“中國市場不是選修課而是必修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