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執掌今日美術館,39歲創建未來設計學院,從最年輕館長到創院院長,高鵬的職業生涯始終與“最年輕”相伴。2019年開始,高鵬頻繁往返北京珠海,從零開始籌建北京師范大學未來設計學院。
五年間,這所年輕的學院不僅構建了相對完善的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更助力北京師范大學在2025年首次躋身QS藝術與設計學科全球排名前200名,位列全國前十。這快速發展的背后,是高鵬對于“教育需要持續付出和長久陪伴”信念的堅守。
2021年高鵬初到大灣區,擔任當年深圳設計周“設計教育”論壇學術主持。
對話北京師范大學未來設計學院院長高鵬
從館長到院長的和而不同
Q:從高館長到高院長,角色轉變意味著工作重點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跨越?
高鵬:2019年,美術館展覽的整體情況發生了較大變動,我思考這些變化后,認為大灣區發展機遇更好。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重點發展的熱土,它的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也吸引著我。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重大項目的建設,都表明這里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國家和地方政府愿意投入資金支持發展,尤其是在科技和藝術領域。
同時,這里的教育人才引進等方面都有很多優勢。就以我們學院為例,未來設計學院引進教師的年薪與香港、澳門相當,并且鼓勵聘請海外及香港、澳門的老師,目前學院已有美國、法國、意大利、中國澳門的教授相繼加入我們的團隊。在這里,只要專注于藝術設計、科技、產業設計等領域,發展空間很大。
未來設計學院前往米蘭理工大學交流并簽約合作
Q:這種角色轉變,您覺得最難的是什么?
高鵬:核心挑戰在于從“結果導向”到“過程培養”的思維轉換。做館長時關注的是結果,做教育注重的是過程。角色轉變帶來的心態和觀念變化是最大的挑戰之一,工作模式和價值證明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從大眾的認識角度來看,做美術館館長相對光鮮亮麗,而做設計學院院長,要收起個人光芒,做大量基礎工作,這也是兩者的顯著差異。
做美術館館長的時候,活動非常多,自己的精力大量被分散。而在北師大的前三年,給了我認真沉思學院定位和未來發展的機會,有了這些積淀,學院近兩年才可以高效地沿著之前準備的計劃和方針執行,并很快看到成效。
2018年時任今日美術館長,攜“第四屆今日文獻展”首次入駐意大利羅馬國家現當代美術館。
Q:過去五年您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高鵬:我們從零到一的體系構建,每一步都是破冰之旅。起步階段,學院借助北京師范大學已有的專業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當時,我和一位同事對著屏幕激動地向學生描繪學院未來的發展藍圖,盡管那時學院還一無所有,連學院大樓也還未交付。
專業建設方面,學院要從零開始申請本科、研究生專業,甚至博士、博士后項目。在條件不完全成熟的情況下,我們不斷構想學院的本碩博框架、專業設置和學生培養方案。在這期間,新媒體、元宇宙、AI 等新興概念不斷涌現,學院的培養方案也需要不斷調整以適應時代變化。
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學院從全球招聘教師,邀請知名專家。我在北京籌備學院時,邀請了中央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同濟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退休院長,以及意大利、法國藝術院校的院長,組建了最早的教師團隊和學術委員會。之后,還邀請了葉錦添等知名人士加入學院為同學們授課。
同時,我將之前積累的企業資源引入學院,邀請聯想、海爾等知名企業的相關人員擔任企業導師。學院在招聘年輕教員時,特別注重教師的國際化背景和跨學科能力。目前,學院教員的教育、工作背景來自英國、美國、北歐、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形成了豐富多元的教學視角,且各專業教師之間跨學科合作,共同為學生提供優質教學。
未來設計學院邀請奧斯卡最佳美術指導葉錦添擔任學院導師,每年給學生上4學分課程
跨界創立面向未來的學院
Q:從今日美術館的“今日未來館”,到北師大未來設計學院,似乎您對“未來”一詞有著特別的偏好。作為一所立足于未來的設計學院,它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高鵬:作為北師大設立的三所未來學院之一,未來設計學院與兄弟學院分別承擔不同的人才培養責任,共同構成北師大對未來教育的探索。
在專業設置上,未來設計學院有一個特色專業——設計與教育。這個專業不僅培養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師,還注重將設計與教育的各個環節緊密結合。同時,我們還探索運用多媒體方式呈現課程,全方位圍繞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需求進行設計實踐,這在其他院校是較少見的。
地理優勢也賦予我們獨特基因。首先是通過港澳與世界接軌,機制更加靈活;其次是基于新校區的活力與成長空間,學院不斷探索教育新模式,北師大也給予了學院充分的發展空間。
學院的教學空間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future lab”,即面向未來的實驗室;另一種是“fab lab”工作室,用于動手實踐。學生的畢業作品不以形態做區分,但要能清晰描繪未來的生活場景,體現對未來生活的思考。
未來設計學院承擔北師大畢業服、錄取通知書等多項重要設計任務,以及北師大及其附屬中小學校園文化及環境設計工作。
Q:之前今日未來館的理念是否運用到學院建設中?
高鵬:2015至2019年,我在做今日未來館時,就意識到新科技對藝術形式的轉變,后來的發展也印證了我的判斷。從工業時代邁向新科技時代,是全球都在探索的轉型期,我認為從教育根源入手,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才更具價值和意義。
在學院建設過程中,我延續了今日未來館“科技+藝術”理念的融合探索,更注重引導學生以創新思維回應時代命題,培養能主動創造未來的人才。經過在大灣區的五年探索,學院的教育模式已初見成效。看著學生們的成長軌跡,我更加確信當初選擇從根源培養未來型人才的前瞻性。
未來設計學院舉辦“認知、藝術與科學交叉”論壇。
Q:學院成立之初就特別注重實踐與國際合作,這與傳統設計教育有很大區別,同時也為學院帶來非常多的成果。比如在2025年首次進入QS藝術與設計學科榜單,全球排位151-200名,全國第八。為什么會做這樣的架構設計?
高鵬:北師大藝術與設計學科進入QS全球排名,給了我很大信心。QS排名中有兩個重要參考指標:學術聲譽和雇主聲譽。
在學術聲譽方面,我們創院時就帶著國際化基因。從最初與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米蘭理工大學開展合作,直至如今與十余所國際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開展教師和學生互換項目,這些合作對于學院和學生的未來都有顯著的影響。部分學生已在國外實習,新加坡的企業還為我們的學生提供了工作機會。這些深度合作讓國際學界看到未來設計學院的創新姿態,提升了學院的學術聲譽。
在雇主聲譽方面,學院采用了類似美術館的模式。傳統模式是企業錄用畢業生后才了解學校,我們反其道而行:學院主動與企業合作,讓企業提出需求,學院老師帶著學生為企業解決實際難題。例如,學院與學生共同參與深圳灣智慧服務系統的研究。此外,受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為迪拜做國家品牌的啟發,未來設計學院承接了吉爾吉斯斯坦的國家品牌項目,涵蓋農副產品、服裝品牌以及外交禮品等方面,這些實踐成果讓企業或機構對學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升了雇主聲譽。
未來設計學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吉爾吉斯斯坦的五所國立大學簽署合作,并承擔吉爾吉斯斯坦的國家品牌及總理府國禮設計。
未來設計學院赴新加坡與新加坡藝術大學,南洋藝術學院聯合舉辦國際學生作品展,每年選送多名學生赴新加坡高校學習,選派多名學生赴新加坡機構實習。
Q:您和學生設計了2025年春晚吉祥物,陪伴學生成長和陪伴美術館公眾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您覺得最大的區別在哪里?
高鵬:這確實是一次高難度任務,怎么做都可能面臨爭議,但春晚這個國民舞臺能直接展現學院實力,讓大眾了解學院,這對于未來設計學院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舞臺。當時接到央視的邀約,我的第一反應是必須接——因為對年輕學生來說,這是讓全國看見他們能力的黃金機會。
我帶著碩博研究生5人打磨近四個月,后期衍生品階段又邀請了3位師生加入,先后一共8人參與。特別高興的是今年央視主動展示了整個設計團隊名單,這就是活生生的教學成果展。也許我的個人簡歷不一定需要多一個項目,但當學生參與設計的吉祥物被選作國家春晚形象,看著他們簡歷上多出這條央視認證的經歷,那種價值遠超在美術館做十場展覽。這充分體現了未來設計學院的培養成果,對學院形象宣傳和學生未來發展意義重大。
高鵬帶領學生團隊設計2025年春晚吉祥物“巳升升”。
用行動對抗“躺平”
Q:未來設計學院一直秉持“設計為未來美好生活”的理念,您向往的美好生活是怎樣的?您希望傳達給學生什么?
高鵬:我希望未來設計學院師生能向社會傳達一種積極的態度。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存在“躺平”心態。我想告訴學生,不要害怕被消耗,要積極面對生活,所有的付出都會有回報。
學院這5年從無到有,取得如今的成績,就是最好的證明。同時,我也希望通過學院在QS排名取得的成績激勵師生。我想讓大家相信,只要努力,是可以做到的。
國家提出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其實和設計美好生活是相通的。過程是曲折的,但不能因為困難就選擇“躺平”,而要積極開拓,努力實現目標。
未來設計學院舉辦全球服務設計共創節。
Q:您個人和學院的下一個“五年目標”是什么?
高鵬:未來五年的核心仍是人才培養。國內設計院校很多,不缺專業設計師,但市場缺乏高質量、綜合能力強的設計人才。
我們鼓勵約50%的學生畢業后不局限于做職業設計師,而是憑借設計觀念和構架能力,進入企業擔任項目經理、市場部策劃等綜合管理崗位,更好地發揮設計的價值。目前,學院畢業生進入騰訊、抖音等世界500強企業的反饋良好,未來我希望學生能進入更好的平臺,尤其是國際知名企業,從事更具綜合性的工作。
在學院發展方面,我們在大灣區辦學,計劃在未來五年,讓未來設計學院不僅僅局限于珠海校區。一方面與國際最好的藝術設計學院學習、交流與合作,另一方面辦出我們的特色,未來設計學院計劃在香港、澳門、深圳等大灣區主要城市都設立未來設計學院的課堂和教學區。目前,學院已與深圳、澳門展開洽談,希望五年后,未來設計學院能成為一所突破物理限制,擁有多元課堂、流動式教學模式的創新型學院,讓外界對未來設計學院有全新的認識。
最后,我們想持續傳遞實干精神和向上信念。學院從籌備之初不被師生看好,到如今進入QS榜單、完成春晚吉祥物設計、吉爾吉斯斯坦國家品牌設計等重要項目,這些成績證明了事在人為。我一直鼓勵自己積極面對困難,未來我也希望帶領師生們能在國際設計教育舞臺上發揮更多作用,為學院和中國設計教育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編輯:黃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