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我們剛改革開放不久,那時確實不少人發(fā)了家。由于汽車價格還是太貴了些,所以第一批發(fā)家的人就喜歡買輛摩托車,走到哪里談個生意也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那時候國內(nèi)基本都是從日本進口摩托車,后來又逐漸進行國產(chǎn)化。但總體來說,國產(chǎn)摩托車質(zhì)量確實很長時間都不如日本貨,直到現(xiàn)在都不敢說比人家強。
而在諸多的國產(chǎn)摩托車之中,幸福250摩托車一定是最受人注目的產(chǎn)品,相信大家伙都對這車很有印象,其標志性的雙排氣管在當年不知道迷住了多少人。
能騎上這款車的人基本都是60后,那時他們也就是二三十歲的年紀。這些60后非常有沖勁和拼勁,也是最早下海經(jīng)商的那批人,并最早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果實。
其實幸福250早在1959年就已經(jīng)設計制造完成,當時是參考著捷克的經(jīng)典摩托車型。只是那時候人們的消費力畢竟有限,也沒辦法大批量生產(chǎn),等到改革開放后一些人先富了起來,才有了越來越多的銷路。
這款車的排量達到了239cc,擁有10馬力,在當時絕對算是重型機車產(chǎn)品,該車型一直生產(chǎn)到1995年才宣告停產(chǎn)。
在當時自行車還是結婚三大件的年代,誰家要是有輛幸福250基本就是萬元戶了。那個時候的萬元戶特別受人尊敬,哪像現(xiàn)在的1萬元,扔出去都看不到多少水花。
若不是萬元戶或者做買賣的人,買這款車就一定會被罵做是敗家子。
我記得我鄰居就買了一輛幸福250,買回來后差點被他爺爺把車給砸了,大罵他是個不孝子孫。
他爺爺說,花了好幾千塊錢都可以建個房子了,你就買了這么個二輪破摩托,就能拉兩個人,還動不動還要摔倒。
不過一年之后他爺爺就再也不說話了,因為這鄰居騎著這輛車出去做小買賣去了。由于那時候很好賺錢,居然還真發(fā)了個小財。聽鄰居說,他一年就賺了2輛摩托車的錢,立馬變成萬元戶,他爺爺自然也沒繼續(xù)反對。
唯一遺憾的就是這車就是油老虎,喝油就像是水牛喝水一樣,這導致市場競爭力不足。隨著越來越多日本摩托車的出現(xiàn),它便很快淡出人們的視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