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引環球網4月22日消息,日本公明黨黨魁齊藤鐵夫率領的代表團悄然抵達北京。這場訪問的背后,是日本首相石破茂在中美兩大國之間的艱難抉擇——當特朗普政府揮舞著“新廣場協議”的大棒步步緊逼時,東京正試圖通過北京打開一條突圍之路。4月18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國會聽證會上披露,美國不僅要求日本擴大進口美國汽車、牛肉、大米等農產品,更要取消關稅以外的“非關稅壁壘”,特朗普特別強調,對日貿易逆差要縮減至零。野村綜合研究所的模擬結果顯示,若美國“對等關稅”全面落地,日本GDP將暴跌0.59%,相當于蒸發掉一個廣島縣的經濟體量。
這一幕與1985年的“廣場協議”何其相似。當年,美國迫使日本簽署協議,日元大幅升值導致經濟泡沫破裂,日本陷入“失去的30年”。如今,特朗普的要求更狠:不僅要求必須將對日貿易逆差縮減至零,還要徹底改寫日本的產業結構。日本汽車業巨頭豐田的高管私下透露,美方甚至要求日本車企將30%的產能轉移到美國,這無異于掏空日本經濟的心臟。
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石破茂政府陷入兩難。一方面,美國是日本唯一的安全盟友,駐日美軍基地承載著日本70%的國防需求;另一方面,中國占據日本貿易總額的20%,僅水產品和牛肉兩項就涉及120萬日本農戶和漁民的生計。《日本經濟新聞》的社論悲觀預測:“剛熬過‘失去的30年’,日本或再開啟‘跌落的50年’。”4月21日,東京首相官邸,石破茂將一封密封的信件交給齊藤鐵夫:“務必親手交給中國領導人。”
信中,石破茂用毛筆寫下“共存共榮”四個漢字,懇請中國重啟日本水產品和牛肉進口。他深知,這是日本經濟能否喘息的關鍵——中國市場每年消費的日本和牛占其出口總量的67%,而福島核污水排海事件后,中國的進口禁令已讓日本漁業損失超2000億日元。在與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的會談中,齊藤反復強調“不同于政府間的角度”,試圖以民間對話的姿態軟化中國立場。但中方的回應冷靜而堅定:“重啟進口需以科學檢測為前提。”第二輪檢測結果將于月底公布,這讓日本朝野上下懸著一顆心。
日本公明黨黨魁齊藤鐵夫
與此同時,日本外務省正在秘密協調石破茂的訪華計劃。知情人士透露,首相希望在G7峰會前訪華,以爭取中國在貿易談判中的支持。但這一計劃遭到美國駐日大使的公開警告:“任何損害美國利益的交易都將付出代價。”日本代表團的到來,恰逢中日關系微妙時刻。2024年,雙方曾達成水產品恢復出口的協議,但中國以“進一步檢測”為由暫緩執行。
此次齊藤訪華,特意帶來日本水產廳最新的放射性物質檢測報告,數據顯示福島周邊海域的三文魚輻射值已低于歐盟標準。但中國消費者對核污染的擔憂并未消散,電商平臺上“抵制日本海鮮”的話題閱讀量超過50億次。日本當前面臨的兩難困境,本質是其“經濟巨人、政治侏儒”的結構性矛盾的爆發。盡管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伙伴,但日本在安全上完全依賴美國。這種“政經分離”的模式在中美對抗加劇的背景下愈發脆弱。
前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在《外交時報》撰文警告:“如果被迫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日本將失去一切。”石破茂的親筆信能否換來中國的實質性支持?日本能否在中美夾縫中找到生存之道?答案,或許就藏在那封帶著墨香的信箋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